摘要:今年以来,我市锚定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目标,深入推进消费扩容提质攻坚战,通过培育商务领域新质生产力、实施商品消费升级与服务消费提质行动、创新消费场景、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以及开展节假日促消费活动等举措,全面激活消费市场活力与潜力。据统计,上半年,全市限额
今年以来,我市锚定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目标,深入推进消费扩容提质攻坚战,通过培育商务领域新质生产力、实施商品消费升级与服务消费提质行动、创新消费场景、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以及开展节假日促消费活动等举措,全面激活消费市场活力与潜力。据统计,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7.4%,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3%,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4.6%,消费市场呈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节假日作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黄金节点,是激活市场的重要抓手。上半年,市商务局联合各县(市、区)、企业,精准聚焦元旦、春节、元宵、“广西三月三”、“五一”、端午等消费黄金节点,依托“4+12+17+N”全年促消费活动框架,结合重要节日与热门赛事,创新策划并开展了“遇见桂林·乐购迎春”“焕新三月三”“漓韵三月三·e购嘉年华”“2025桂林城市礼品市场开拓推介会”“直播电商大赛”等30余场形式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形成“月月有活动、周周有精彩”的热闹格局,有效活跃了市场氛围,持续激发消费活力,推动消费市场繁荣发展。
数据显示,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4.1%,饮料类、烟酒类、日用品类同比分别增长16.6%、5.6%、3.6%。
同时,我市聚焦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家装厨卫、3C产品等五大领域,大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通过政策引领、政府补贴、平台企业协同发力,鼓励销售企业、回收企业、金融机构叠加优惠,释放市场动能。市商务局还联合银行金融机构、央企及本地商家开展以旧换新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商圈、进乡村等“五进”活动,延伸场景范围,让更多消费者享受补贴福利。截至目前,全市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家装厨卫、3C产品等五大领域提供以旧换新政策补贴4.02亿元,核销份数超34万份,累计拉动销售额超27.4亿元。其中,汽车置换资金支付率排名广西各设区市第一。我市在资金兑付、监管和换新工作方面的创新做法,还被自治区商务厅作为典型经验发文,供广西其它城市学习借鉴。
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全市升级类商品零售市场增势亮眼,智能绿色消费需求稳步释放。数据显示,上半年,限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36.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3%,其中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零售额合计同比增长39.8%;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8%,其中智能手机同比增长15.2%;书报杂志类和化妆品类同比分别增长50.4%、81.9%。这也彰显出市民消费向品质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的趋势。
以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我市聚焦“一店一策”“一圈一策”场景化改造,打造融合型、时尚型、策展型、社区型等新型商业场所,丰富消费载体。同时,优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布局,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和验收,促进县域消费升级。上半年,东西巷、正阳步行街、阳朔益田西街、塔山悦坊分别入选广西十大“民俗古韵”“夜间烟火”“国际风情”特色街区;阳朔戏楼海旅免税·阳朔奥莱试营业,阳朔、全州、兴安等县域商业试点县项目高效推进;雁山区获批2025年度广西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试点县,全市累计获批10个试点县,争取中央服务业资金超亿元。此外,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相关做法入选全国典型经验。我市还成功获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为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商务部门将依托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建设,结合节假日、赛事、节庆、展会等节点,通过举办2025漓江购物节、2025桂林电商消费季,开展商贸企业AI数字赋能促消费行动,深化“演艺+消费”“赛事+消费”“会展+消费”模式,落实“4+12+17+N”全年促消费活动矩阵,支持市场主体抢抓热点开展跨界营销,延长消费链条,打造沉浸式多业态消费场景,线上线下融合释放消费潜力。
来源:桂林生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