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年前,新能源汽车尚未摆脱补能焦虑的困局,高端纯电栽了跟头。于是行业火速调转车头,搞起增程和插混,冲击高端市场,因此诞生了大量的“9”系新车。但如今,纯电“集结号”再次吹响,增程式一夜之间又变成“落后技术”了?
理想i8和乐道L90先后突入高端纯电市场,一时间,大家好像突然意识到:纯电又行了。
两年前,新能源汽车尚未摆脱补能焦虑的困局,高端纯电栽了跟头。于是行业火速调转车头,搞起增程和插混,冲击高端市场,因此诞生了大量的“9”系新车。但如今,纯电“集结号”再次吹响,增程式一夜之间又变成“落后技术”了?
实则不然,增程体系一直在与时俱进:更大的电池包,让增程车有了更长的纯电里程;800V/900V高压增混架构,让增程车具备了纯电车同级别的补能效率,体验上无限接近纯电车型,这种系统又被称作“超级增程”。
未来的增程技术应该是怎么样的?除了理想和鸿蒙智行,一群涌向增程的“后生力量”正在书写新的故事:极氪9X首发的浩瀚超级电混系统;小鹏鲲鹏超级电动系统;智己“恒星”超级增程,还有别克至境品牌首款车型L7上搭载的“真龙”增程系统。另外,针对高压增混产品,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均进行了对应的供应布局。
其中,新一代的超级增程系统展现了更突出的技术优势,以智己“恒星”超级增程为例,搭载宁德时代专属定制的66kWh超级骁遥MAX电池,纯电续航超450km,15分钟补能310km,馈电状态下仍有275.5kW+的动力输出。有意思的是,这一续航数字,基本上能够看齐比亚迪元PLUS这种级别的纯电车型。
(图片来自智己汽车)
值得一提的是,搭载“恒星”超级增程系统的智己新车将在本月15日正式发布,首发车型为LS6增程版,而LS9则在第四季度发布。发布节奏让电车通有些意外,毕竟今年是“9”系SUV大年,也有可能是智己更想通过中高端产品推开“恒星”增程系统。
而增程“祖师爷”通用汽车旗下品牌别克,最新发布的“真龙”增程系统更加“本分”,纯电续航302km,1400km的综合续航里程,并配备了一台高功率的1.5T增程器,他们解决的痛点和智己等品牌类似——馈电体验、纯电续航。
用智己的话来说:是增程,更是电车。
那一批为了无焦虑出行而选择增程车的用户,在买回去之后就遇到了麻烦。只想充电不想加油的他们,总会抱怨纯电里程太短,几乎每两天就要充一次电。没有家充桩的用户,还不得不为了充电来回奔波;高速用油场景,馈电动力孱弱,花钱并没有真正买个省心。
(图片来自别克)
而增程“后生力量”的出现,则是将“增程”这种技术换个思路重新出发,一方面是解决过往增程产品的体验痛点,另一方面,增程技术也需要做出更适应当下用车需求的变化。
现如今,国内的补能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对新能源有了更充分的认知,纯电的风口即将到来。增程要留在新能源的牌桌上,就不能再担任以前的“车载充电宝”的位置,而智己、极氪、别克、小鹏对“超级增程”的理解,或许会成为增程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从构造来说,增程技术并没有想象中复杂,在纯电驱动系统(驱动电机+电池包)构造之外,增加一套用于供能的增程器(发动机+发电机),以及能量管理系统,发动机并不参与车轮直驱,保留更多纯电汽车的体验。
这种串联式构造相对简单,尤其是对于没有燃油车制造经验的新势力品牌而言更好入局。因为不考虑直驱,内燃机能够一直以最高效的转速区间内发电,效率依然会比纯发动机直驱更高。
简单重温增程技术的工作原理之后,相信你已经明白了增程技术的吸引所在。国内补能体系还不完善时,增程式在新能源汽车普及中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消费者买增程车,普遍是出于对纯电汽车续航能力和补能体系的不信任,又希望获得新能源汽车的科技体验。但大部分用户把增程车当做“纯电车”用,小电池的续航里程覆盖满足不了需求,因此产生了矛盾。
频繁的充电放电,电池循环次数增加很快,会加速电池寿命的损耗,显然也是用户无法接受的。
曾有在纯电品牌终端做销售的人向电车通透露,他们的客户当中,不乏从增程车转化过来的。这些客户坦言,买了增程车后才意识到自己并不想加油,充电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不方便,于是“脱坑”置换纯电车型。
坚持纯电的蔚来李斌也在8月1日的乐道L90媒体群访当中表达了对增程技术的认可,他表示增程技术对新能源汽车渗透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也帮助车企卖得更好。更重要的是,增程车的出现,很好地引导用户从“加油”向“加电”的转变。
换句话说,没有增程这样的技术,纯电的市场需求很难被打开。
(图片来自乐道汽车)
比亚迪在加推元UP 301km领航型时提到,2025年,300公里续航的小型电动车市场需求激增,调查显示,这部分用户日常以城区通勤为主,出行半径通常在50公里以内,甚至部分用户一天的里程不到30公里。
这一调查结果在其它电车上同样适用,300km以上的纯电续航里程,足以覆盖大部分用车群体用车需求,做到一周一充或两周一充。于是,近两年出现的新增程方案,都以大电池为方向,纯电续航大部分做到300km以上,最低也很少低于250km。你可能会对最多只有200km纯电里程的PHEV车型感到疑惑,不用担心,这和增程技术并不是一条路线。
增程技术在纯电时代如何站位,车企和市场已经给出了新的答案。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补能有了全新的认知,所谓的“续航焦虑”已经没有以前严重,在理想i8、乐道L90两款高热度纯电高端SUV的带动下,高端纯电风口逐渐被打开。
但对于家里没有充电桩,以及周边充电资源仍不完善的消费群体,增程技术仍然是纯电时代下的必需品,只是增程也需要“换个身份”,从应急性质的“充电宝”,变成了高速场景或常规条件下的“充电桩”,尤其是中高端汽车市场,“可油可电”在车企高管看来,仍然是纯电时代下的特质。
毕竟,中高端市场追求的并不是绝对的经济性,而是通过更高的价格,获得更加全面、更有保障的产品,前增程时代下的理想L9、问界M9就是最好的例子。
以及后增程时代下的极氪9X、尊界S800等国产超豪华产品,都遵循着“纯电为主,加油为辅”的思路,它们都是具备超高压平台和大电池的增程产品。合资车企们,也不再把增程技术当做“脱裤子放屁”,大众的ERA概念车、丰田下一代汉兰达,均会搭载和中国团队开发的增程式混动系统。
从纯电赛道过渡到增程赛道的车企也有相似的看法,他们将纯电领域积累的高压架构、电驱、能量管理、AI等核心技术“移动”到增程产品上,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就是:先做好一辆纯电,再做好一辆增程,零跑、小鹏、极氪、智己等一众新势力品牌,都是这样的发展路线。
目的就是,让增程车的体验更像纯电车,有纯电车的日常纯电里程覆盖,必要时又能借助增程器延长续航能力。同样都是1300-1400km的综合里程,实际上是电池变得更大,油箱变得更小,这正好符合消费群体对增程技术的想象和真实需要。
而这些拼了命挤进高端市场的“9”系新车们,本身因为配置高、体型大、自重大等因素,无法将电耗控制得很低,最终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提供“无焦虑纯电”的价值。
除了前面提到的智己LS6增程版,小鹏X9也即将迎来自己的增程版。不久前,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微博上表示,工信部已经公示了小鹏首款超级电动车型小鹏X9,它将在今年四季度推出。车身上的“450”字样,或许意味着这款车型的纯电续航为450km。
(图片来自微博)
不仅是中国市场,在补能配置相对缺乏的海外市场,小鹏的超级电动系统更有利于打进市场。当然了,从技术输出的角度去看,大众作为小鹏的“忠实粉丝”,或多或少都能从中获得一些利好。
当充电不再是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心头大石”,纯电似乎变成了一种“无脑入”的“终局选择”。而中汽协的一份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车市插混车型累计销售252.1万辆,同比增长31.1%。相比之下,插混车型在2021-2024这几年中的增速分别为140%、151.6%、84.7%,被誉为“版本答案”的插混产品,后劲反而没有想象中的大。
从现状分析,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加之补贴退坡,早期普及的红利逐渐消退。另一方面,纯电车的成本降低,以及补能体系完善,市场对纯电车型的接受度有所提高。
但增程技术就此结束了吗?在电车通看来,正如“燃油车死不了”那样,增程式在纯电时代也可以有新的玩法,既能做到无限接近纯电汽车的体验,又能给充电不那么方便的群体提供更高效的补能条件,这也是为什么车企都没有过早放弃增程技术,反而使其更适应纯电时代。
(图片来自极氪)
本质上,增程技术和纯电技术可以两条相互平衡的路线,而非相互取代。可以看见的是,纯电和增程的短板都在被补上,这两项技术进一步蚕食的,应该是传统的燃油车市场。当然,纯电和增程该怎么选,还得是看消费者的使用条件和需要。
来源:电车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