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青年突击队"于7月10日至16日在湛江沿海养殖基地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号召,通过科技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青年突击队"于7月10日至16日在湛江沿海养殖基地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号召,通过科技创新助力粤西地区深海养殖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和科技动能。
在张学习、张祺、何淑霞三位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广工大"青年突击队"带着满腔热情与专业使命,踏上了这片蔚蓝的希望田野。他们深知,在"百千万工程"的宏伟蓝图中,每一项技术创新都承载着渔民的殷切期望,每一次实地调研都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团队成员们怀着对海洋事业的无限憧憬,将青春智慧播撒在粤西渔乡的每一寸土地上。
图为突击队师生与湛江农好养殖基地负责人深入交流养殖技术需求。黎森宇 供图
湛江农好水产科技养殖基地——这片占地200亩的现代化养殖沃土,见证了突击队师生们求真务实的调研足迹。在炎炎夏日下,队员们不畏酷暑,深入虾类、石斑鱼、东星斑、珍珠蚌等多品类养殖区域,与基地负责人面对面交流,用心倾听一线渔民的真实声音。
图为突击队队员实地体验传统清洁作业。 黎森宇 供图
通过深入调研,团队发现传统人工清洁作业面临着规模大、难度高、成本高的"三高"难题。清理一个大型养殖池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水泵排污效果有限,这些现实问题为突击队后续研发智能清洁装备指明了明确方向,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用科技改变传统渔业的决心。
为了获取最真实的海洋环境数据,突击队师生勇敢登上深海养殖平台——海威二号。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年轻的队员们展现出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勇气,他们要在这片蔚蓝的舞台上,为乡村振兴谱写科技创新的华美乐章。
在深海养殖平台上,突击队的"秘密武器"——水下机器人闪亮登场。这台搭载高清摄像头和先进传感器的智能设备,如同海洋中的"千里眼",能够精准采集网箱在不同潮汐、不同养殖周期下的状态数据,分析附着物分布、水流强度等关键参数。
突击队队员操控水下机器人深入海底观察网箱运营状况。 黎森宇 供图
针对传统监测方式的局限性——潜水员下水观察耗时20-30分钟且存在安全风险、定期起网检测需要2-3天且成本高昂、表面目视观察难以获取水下10米深度有效信息等问题,突击队创新性地提出开发低成本、抗海流的水下清洁机器人解决方案。
这套智能系统可连续工作两个小时,从水面到海底10米深度立体扫描覆盖率达95%以上,消除人工观察主观误差90%,真正实现了从"靠经验养鱼"到"用数据养鱼"的现代渔业智能化转型。每一个技术突破,都意味着渔民增产增收的新希望;每一次创新实践,都是对"百千万工程"最好的回应。
突击队全体成员与海威集团纪家基地负责人合影。 黎森宇 供图
百千万工程的宏伟号角已经吹响,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广工大"青年突击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将继续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持续推动智能装备与养殖实践深度融合,让科技创新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当青春智慧遇见蔚蓝产业,当科技创新拥抱传统渔业,这场"机器人+渔业"的深度变革必将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广东"百千万工程"写下最生动的海洋注脚。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粤西渔乡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智慧渔业将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最亮丽的风景线,为建设海洋强省贡献更多青春智慧和科技力量!
文:陆善民 滕攀峰 麦霖蜚 郑启康 图:黎森宇
来源:华讯网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