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越边境“红色幸福村”——绿春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典型材料之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1 15:06 1

摘要: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平河镇梅尼新寨,作为全县48个边境幸福村代表,立足边境特色,依托红色遗址,以“四个边关”建设为抓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始终,推动强边固防与民族团结同频共振,成为边境线上的“红色幸福村”。

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平河镇梅尼新寨,作为全县48个边境幸福村代表,立足边境特色,依托红色遗址,以“四个边关”建设为抓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始终,推动强边固防与民族团结同频共振,成为边境线上的“红色幸福村”。

支部领航,筑牢“堡垒边关”强根基。践行“头雁竞飞、一线练兵”理念,构建“双整百千”四级联创机制,创新“一寨两支部”模式,推行“头雁下沉施工队、支部建在工地上”方案,配强基层干部队伍。党员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境建设与民族团结融入“三会一课”,完善党务公开,密切党群关系,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各族群众的核心,夯实“四个与共”的组织基础。

红色铸魂,深耕“红色边关”厚沃土。依托“雄关暗堡”等红色遗址,实施“村村广播响、户户红旗飘”工程,常态化开展升旗仪式与爱国主义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五个认同”融入青少年教育。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开展普法,依托红色阵地开展革命主题教育,引导边民树牢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成为团结各族群众的精神纽带。

网格治理,构建“和谐边关”新格局。科学划分21个网格,推行“一牌三卡四清单”制度,开展网格长“敲门行动”,实现政策宣传、人员管理、纠纷化解全覆盖。将强边固防、环境整治、民族团结纳入村规民约,发挥“一约三会”作用,引导群众自治。在网格管理中增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打造安全稳定、和睦共处的和谐家园。

产业富民,夯实“幸福边关”硬支撑。完善道路硬化、民房改造等基础设施,探索“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壮大水稻、草果等传统产业,发展特色种养与中药材种植,建设生态养殖基地。结合边境建设开发就业岗位,组织劳务输出,实现全村210户1037人年人均纯收入突破18776元。以产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绘就民族团结与边疆繁荣的幸福画卷。

供稿:县铸牢办、图片来源于绿春县融媒体中心图片库

责编李猛

校对:李泽森

总编:邱自松

来源:绿春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