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让巴勒斯坦人尝尽了流离失所的苦涩 —— 有人被迫住在帐篷里,有人守着家园的废墟过活,饥饿与匮乏的医疗物资如影随形。
加沙地带的硝烟已经弥漫了 22 个月。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让巴勒斯坦人尝尽了流离失所的苦涩 —— 有人被迫住在帐篷里,有人守着家园的废墟过活,饥饿与匮乏的医疗物资如影随形。
如今,新的风暴正在酝酿:以色列安全内阁批准了接管加沙城的计划,这意味着约 100 万巴勒斯坦人可能要再次踏上逃亡之路,前往加沙地带南部。
只是这一次,有人攥紧了行李准备离开,有人却咬紧牙关选择留下,在 “走” 与 “留” 的挣扎里,是他们被战争反复撕扯的人生。
乌姆・易卜拉欣・巴纳特的焦虑从清晨就没停过。这位 55 岁的母亲来自加沙北部,已经被战争逼着搬了四次家。
“听到要撤离加沙城的消息,我整个人都在发抖,” 她说,“带着孩子和老人,我们能去哪里?”
过去的 22 个月里,她见过太多惨状:女儿玛丽亚姆和女婿、外孙一同遇难,年轻一代在轰炸中倒下,家园成了断壁残垣,水源被污染,物价高得离谱,医院早已成了废墟。“我们被赶来赶去,饿肚子,折磨得快疯了,现在就像行尸走肉。”
35 岁的阿布・纳赛尔・穆什塔哈也在做离开的准备。他住在加沙里马尔街区,家里有四个孩子。战争初期,邻居家遭轰炸,他的母亲当场被炸死。
“留下来的代价太高了,我已经失去太多,不能再让家人出事。” 他开始盘算着怎么省钱,只带必需品走。可就算计划得再细,他心里也清楚,这一去或许就是 “末日”—— 加沙早就被海陆空围得像座大监狱,谁也不知道南部是不是真的安全。
他们的恐惧并非空穴来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办公室在一场长达 10 小时的连夜会议后宣布了接管计划,这意味着地面部队可能很快进入加沙城。
按照以色列第 12 频道的说法,这会让数万人流离失所,本就艰难的粮食运送会更受阻,加沙城及周边约 100 万巴勒斯坦人可能被赶到南部的疏散区。
而在此之前,这场战争已经夺走了至少 6.1 万名巴勒斯坦人的生命,其中大多是平民。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再挪一步。46 岁的侯赛姆・萨卡站在自家门前,语气坚定:“就算枪指着脑袋,我也不离开。”
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住在加沙城。他想不通,南部早就人满为患,怎么可能挤下这么多人?“我们守着自己的家,自己的土地,凭什么要走?”
在他看来,以色列的撤离命令不过是 “媒体噱头”,目的是散播恐惧,“可我们不怕,上帝与我们同在,比任何武器都强。”
47 岁的易卜拉欣・阿布・胡斯尼也选择留下。战争中,他 23 岁的长子没了,但他说:“这是我从小长大的土地,不会轻易放弃。” 他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我会在这里生活,也将在这里死去。”
这些选择留下的人,心里都装着一笔账。他们记得,2023 年冲突刚爆发时,数十万人曾按命令逃离加沙城,今年年初停火期间,许多人好不容易回到家园,如今却要再次被赶走。
更让他们绝望的是,过去两年里,不少人逃到过汗尤尼斯、拉法这些南部城市,可现在那些地方也成了废墟。“逃去哪里都是一样的,” 萨卡说,“不如守着自己的根。”
他们还觉得,以色列的接管计划,或许和上个月破裂的谈判有关 —— 美国、埃及、卡塔尔斡旋的哈马斯与以色列的谈判没了下文,这可能是想逼哈马斯投降。
事实上,无论 “走” 还是 “留”,加沙人的日子早已难以为继。
数据显示,至少 90% 的巴勒斯坦人因战争至少流离失所过一次,近十分之一的人在袭击中受伤。医疗体系几乎崩溃,联合国等援助机构想进来帮忙,却被以色列拦在门外。
粮食不够,水源污染,疾病在难民营里蔓延,帐篷一眼望不到头,物价高到普通人根本买不起东西。
国际社会的反应也在变化。随着全球抗议声越来越大,德国已经暂停向以色列出口可用于加沙的武器。
英国工党领袖斯塔默也直言,以色列的加沙城接管计划是 “错误的”,呼吁重新考虑。
可这些声音,对眼下的加沙人来说,远水救不了近火。
按照消息人士的说法,加沙城的撤离工作可能要在 10 月 7 日完成,只是没人知道具体的地面行动会何时开始。也没人说得清,现在加沙城里到底还住着多少人 —— 这座战前加沙最大的人口中心,早已在轰炸中面目全非。
乌姆・易卜拉欣・巴纳特望着窗外的废墟,喃喃自语:“加沙都被毁成这样了,他们还想做什么?”
阿布・纳赛尔・穆什塔哈把孩子的衣服塞进包里,手一直在抖。侯赛姆・萨卡坐在自家门槛上,摸着地上的尘土,那是他从小踩到大的土地。
战争还在继续,“走” 与 “留” 的选择背后,是加沙人逃不开的苦难。他们的未来,像被浓烟笼罩的天空,看不见一点光。
来源:前线话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