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四项工程】“文本+案例”双轮驱动 司法智慧深植基层治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1 14:28 1

摘要:“多元解纷案例库里有类似情况,责任划分和赔偿标准很明确!”在兴安盟科右前旗综治中心,法官面对一起交通事故致十级伤残的赔偿僵局,迅速调取10余份同类保险理赔案例。清晰的赔偿依据让争执双方当场达成和解——这只是人民法院案例库、多元解纷案例库(简称“两库”)赋能基层

“多元解纷案例库里有类似情况,责任划分和赔偿标准很明确!”在兴安盟科右前旗综治中心,法官面对一起交通事故致十级伤残的赔偿僵局,迅速调取10余份同类保险理赔案例。清晰的赔偿依据让争执双方当场达成和解——这只是人民法院案例库、多元解纷案例库(简称“两库”)赋能基层解纷的缩影。

一、精准投送司法资源,群众解纷有据可依

为提升基层治理精准解纷效能,全区法院将示范文本与“两库”精准输送至全区各级综治中心:

示范文本“随手可及”,婚姻家庭、物业纠纷等高频类型示范文本窗口直取,服务窗口同步配备;其他类型文本通过二维码“码上获取”。

“两库”案例“指尖查询”,综治中心多元化解区、诉讼服务窗口等配备联网设备、专用检索终端及“人民法院案例库”小程序码,群众与调解员轻点屏幕即可查阅裁判案例库与多元解纷案例库,类案结果、裁判标准一目了然。

二、从经验调解到智慧调解,质效双跃升

个案调解驶入“快车道”。呼和浩特赛罕区业主安装充电桩纠纷僵持不下。调解员登录案例库,当即找到明确物业配合义务的类案。“依据在手,物业立即配合手续”,案件2天化解,较以往提速5天。

批量解纷握紧“金钥匙”。面对10起“涉外嫁女”土地补偿纠纷,鄂尔多斯市中院创新“调解前案例前置”。法官精准匹配类案,联合当地镇政府及调解组织引导当事人理性预判结果,系列纠纷一举调解成功。“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它让群众看见公平标尺。”

源头治理实现“治未病”。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综治中心调解50起购车补贴纠纷时,通过比对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快速确认无争议事实,精准识别症结,促成集中化解,并推动同类隐患一揽子解决。该“综治中心+示范文本”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真正实现“办理一案、规范一类、治理一片”。

三、专业力量下沉,“用文本、查案例”成常态

全区法院依托1163个法官工作站,945名法官及法官助理驻点提供专业支撑。现场指导群众运用示范文本规范诉求,依托“两库”建立合理预期,引导理性选择非诉解纷;培训调解员运用示范文本定位争议焦点,借助“两库”案例释法明理。

各盟市创新实践遍地开花。兴安盟法院推行“法官驻点+调解员跟进”,集成材料收转、调解、司法确认全链条服务,调解成功率高达70.45%;呼和浩特市法院组建综治中心调解讲师团,深度解析示范文本结构与“两库”案例裁判逻辑,开展轮训近2000人次;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法院精选28件综治中心调解成功案例编印成册,“用文本、查案例”成为调解新共识。

四、全区推广再升级,法治动能深耕基层治理

从呼和浩特赛罕区“充电桩破局”、兴安盟“类案促和”到鄂尔多斯市“示范调停”,一个个成功实践印证新模式效能。内蒙古高院联合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将示范文本与“两库”案例资源协同推广列为全区重点任务,联合印发通知,强化制度牵引,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这一创新实践,以示范文本为要素指引,以“两库”资源为智慧引擎,以法官驻点为专业枢纽,贯通解纷全链条,让司法智慧沉淀于基层治理最前沿。

当群众心明“预期”,当调解员手握“锦囊”,矛盾止步于萌芽,信任扎根于基层——这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祖国北疆的生动答卷。

来源:内蒙古高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