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成真?这艘58km长的巨舰要载2400人去比邻星,旅程长达四百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0 21:04 1

摘要:无论是联合国会议厅里的慌乱辩论,还是普通人茶余饭后的焦躁猜测,那个时代的地球人都被一个残酷问题困住:是留在家园等待毁灭,还是赌上一切去寻找新的星球。

在刘慈欣的《三体》中,倒计时像一道冰冷的影子悬在科学家的视网膜上,人类的科学进步被彻底锁死。

无论是联合国会议厅里的慌乱辩论,还是普通人茶余饭后的焦躁猜测,那个时代的地球人都被一个残酷问题困住:是留在家园等待毁灭,还是赌上一切去寻找新的星球。

于是“逃亡主义”成为少数精英的信仰,比邻星成了几乎所有讨论中出现的目的地。可即便是在小说里,能真正离开的人也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注定只能目送飞船消失在星空尽头。

在虚构的故事之外,现实世界里,也有人尝试认真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真的要从地球出发,前往距离最近的恒星系统——半人马座α星系,该造出怎样的飞船,才能让几代人在旅途中生存下来,并最终抵达目的地?

答案来自一场名为 “Project Hyperion Design Competition” 的国际竞赛。该比赛要求参赛团队设计可行的多代际星际航行飞船,并对其结构、能源、社会系统等进行完整论证。

来自意大利的 Chrysalis 团队 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凭借细致入微的系统设计和创新的模块化结构,获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并拿下了第一名。

他们给出的答案,是一艘名为 “Chrysalis” 的巨型星际方舟。他们给出的答案,叫做“Chrysalis”。

这是一艘完全为多代人迁徙设计的巨舰,它的使命是一次性带走2400人,直奔四光年外的比邻星b。这段旅程长达25万亿英里,约等于40万亿公里,即便以设想中的速度前进,也需要四个世纪才能抵达。

这艘船没有返程的计划,也没有中途靠岸的可能。它的本质更像是一座封闭的文明胶囊,将人类的一部分直接封存并送入宇宙深处。

方舟的轮廓

根据设计方案,Chrysalis 长达58公里,相当于从北京三环开车到四环的距离。

它的外形被设想为一种“套娃式”的多层结构:中心是一根中轴,外面一层层包裹着不同功能的环带。

最内层是农业区,这里会有热带与寒带森林、菌类培育室、畜牧空间,以及养殖昆虫和微生物的温控舱,目的只有一个:确保几百年间的食物和生态循环稳定。

第二层是公共空间,包括学校、医院、图书馆和公园,这些地方不仅维持生活所需,也承担着维系精神与文化的功能。再往外一层,是居民居住区,每个家庭都有独立空间,配备空气循环和热交换系统,以模拟地球上的舒适环境。

第四层是工业环带,设有回收厂、制药厂、加工车间和大型制造设备,这里的工作关系到飞船自身的维护和物资再生产。最外层是储备区,用于存放机器、原材料、备用部件等,预计由大量机器人管理,以减少人工体力劳动的消耗。

四百年的航行与社会设计

Chrysalis 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巨构,更是一个运行数世纪的社会实验。设计团队预计,船上人口在理想状态下保持在1500人左右,这意味着出生率和死亡率将被严格控制,繁衍不再是自由的私人选择,而是经过精密计算和分配的公共事务。

治理层面,飞船将由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同管理。人工智能不仅处理日常运作和数据管理,也被赋予参与决策的权力,以确保不同世代之间的知识传承和系统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旅程开始前,第一代乘客需要在南极的封闭环境中生活七八十年,以适应孤立和封闭的心理压力。

这种训练几乎等于用一生为下一代铺路,他们自己虽从未见过比邻星的光,但他们的孙辈也许能在抵达时走下飞船,踏上新的世界。

现实与幻想的裂缝

虽然 Chrysalis 在设计上令人震撼,但它目前完全是理论构想。

关键技术,例如商业化核聚变反应堆、长周期生态闭环、星际推进系统,都还不存在。即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仅飞船建造就需要二十到二十五年,而推动它穿越星际空间的能源与推进方式,至今没有任何工程可行的解决方案。

然而,这类“假想工程”并非空想。

它们在工程与学术界有重要意义——逼迫设计者在细节上面对所有难题,从食物链管理到代际心理健康,从能源衰减到社会秩序维持。

这种推演会在无形中积累技术与认知,一旦关键技术突破,整套构想就可能从图纸变为蓝图,从蓝图走向建造现场。

一艘船的意义

假如有一天 Chrysalis 真的起航,它的历史定位将极其微妙。它既不是探索的探针,也不是返回的飞船,而是一种永久的流放工具。上船的人将注定与地球永别,活着的人看不到终点,抵达的人已不记得起点。

从这个角度看,Chrysalis 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类在极端条件下的选择与代价。当技术足够时,我们究竟是在为文明寻找延续的可能,还是在为部分人构建一个逃生的特权通道?

四百年的真空航行,封闭的几代社会,这不仅是工程挑战,更是对人类文化、伦理和信念的一次漫长拷问。

在《三体》里,逃亡的飞船只属于极少数幸运儿,留下的多数人只能等待命运。而在现实中,哪怕技术突破、资源充足,也无法回避一个事实:星际迁徙并非集体行动,而是极小规模、极高代价的孤注一掷。

也许,Chrysalis 永远不会离开地球。

可它像一颗钉子,把我们的目光钉在了一个遥远的方向,让人类第一次用现实工程的细节去想象四光年之外的生活。这种想象本身,就是通向未来的第一步。

(参考:https://www.projecthyperion.org)

来源:质子教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