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国际传播强省建设的路径思考与实施建议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1 11:20 1

摘要:当前,国际传播工作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2025全国两会报告指出“深化国际人文合作交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2022年以来,全国多地相继成立国际传播中心,“讲好中国故事”的省市国际传播新赛道全面铺开,

当前,国际传播工作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2025全国两会报告指出“深化国际人文合作交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2022年以来,全国多地相继成立国际传播中心,“讲好中国故事”的省市国际传播新赛道全面铺开,河南如何主动服务外宣大局,着力构建具有鲜明河南特色的国际传播战略体系,从“文化资源大省”升级为“国际传播强省”,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带动河南开放发展,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河南打造国际传播强省的优势分析

(一)历史文化资源富集,海外认知度和影响力较高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是读懂中华文明的“活化石”,通过河南这扇窗口,国际社会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中华文明。殷墟(甲骨文)、二里头遗址(夏文化)等历史遗迹展示中华文明主根主脉,《了不起的甲骨文》等主题活动不断增进文化认同,以少林功夫、太极拳、豫剧、汴绣等为代表的非遗项目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特别是少林功夫影响全球,架起中外沟通的桥梁。近年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的认可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由河南广电制作的《龙门金刚》《洛神水赋》等文化节目频频出圈出海,一批具有河南辨识度的文物展、非遗展、美术展、歌舞剧、影视剧等海外交流精品项目受到国际受众的认可和喜爱,中原文化成为海外受众关注的话题,对外传播初见成效。

(二)地理区位和交通枢纽优势明显,文化产品“走出去”具有物流优势

河南为“天下之中”,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当前,郑州已成为全国最高等级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空港型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是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内陆城市。中欧班列(郑州)现已形成“19个直达站点+7个出入境口岸”的国际物流网络布局,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国际航班基本形成覆盖欧美、东亚和东南亚主要城市,连接迪拜和温哥华的枢纽航线网络。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带动河南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国际化的现代综合交通和物流体系成为推动河南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重要媒介,为讲好河南故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便捷的传播通道。

(三)国际文化交流品牌多,“河南国际传播中心”等对外传播平台建立健全

近年来,通过开展体系化国际推广活动,举办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论坛,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中国(河南)—东盟人文交流月、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2024全球豫商大会等,河南在国际传播中的“出镜率”“话题度”“吸粉力”持续提升。线上传播平台不断建立健全,2023年6月21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河南日报社运营管理的“河南国际传播中心”(HICC)成立;2023年12月28日,河南广播电视台成立大象国际传播中心(EICC);2025年2月27日,郑州航空港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上线,覆盖YouTube、X、Facebook、Instagram、TikTok等国际主流社交平台,以多渠道、立体式传播格局共同推介河南区位优势、发展活力、文化资源。

二、关于河南国际传播强省建设的创新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明确“文明根脉+现代河南”双IP战略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制定河南国际传播中长期规划,明确总体发展思路,确定中长期和短期目标,明确对外传播方案,加强布局、整体性推进河南国际传播工作。二是升级传统文化IP,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聚焦“华夏文明主根、国家历史主脉、中华民族之魂”核心定位,将“甲骨文”“少林功夫”“豫剧”等具备国际认知基础的传统文化符号融入现代体育、电竞、游戏、动漫元素中,提升传统文化传播力。三是培育新兴IP,传播现代河南形象。打造科技河南IP,将“郑州航空港”作为“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宣传,讲好“空中丝路”故事、“中欧班列”故事、宇通自动驾驶等,塑造“中原硅谷”新形象。聚焦黄河生态IP,做好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彰显河南地域特色。

(二)创新“文化出海”模式,以“微短剧”“品牌联名”等创意表达提升河南故事吸引力

一是充分利用郑州微短剧拍摄地优势,推动河南元素短剧作品创作和出海。以“少林功夫”“太极拳”“甲骨文”等中原文化元素为内核,打造既具有文化底蕴又符合国际传播的精品微短剧作品,利用AIGC等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短剧创作质量和效率。二是加强品牌联动,发起“河南潮玩”联名计划,以潮流文化吸引海外Z世代。当前,品牌“联名”成为市场营销界的热门关键词,深受年轻人喜爱,河南文化传播可加强与国际知名热销品牌的联动,如与潮玩品牌泡泡玛特(Pop Mart)、Bearbrick(积木熊)合作,创新推出“甲骨文盲盒”、功夫熊猫等系列,让海外Z世代爱上河南。三是发挥郑州国际交通枢纽城市优势,建立文化物流通道。创新通道沿线国家国际传播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设立河南海外文化驿站;将国际通道交通运输设备设施打造为传播载体,通过对列车或集装箱外观进行装饰、安装移动媒体设备等方式,将中欧班列打造成为传播媒介,生动讲述河南故事。

(三)打造河南文化旅游国际新形象,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到访河南

一是设计国际文旅线路,建立“体验式传播”体系。如文明探源线(殷墟—二里头—仰韶)、功夫修习线(少林寺—陈家沟)、非遗手作线(汴绣—汝瓷)、现代成就线(郑东新区—航空港) 等。二是继续举办好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功夫大会、世界大河文明论坛等品牌活动,使其成为河南对外文化旅游交流和展示中原文化的重要平台。三是发挥在豫外籍人士的国内外双向连接作用,吸引客源国旅游自媒体博主来豫交流,强化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的“China Travel”民间力量。

(四)统筹资源,吸纳多元主体参与河南国际传播形成传播合力

一是构建国际传播协作网络,共同开展国际传播活动。加强与省内地市媒体、我国央媒、国际主流媒体的联动,多声部传播河南声音,提高河南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借力出海豫企传播河南形象。截至2024年,全省企业境外投资项目突破400个,覆盖94个国家和地区,涌现出中豫航空、宇通客车、蜜雪冰城、河南国际等一批标杆企业,可在其海外业务中植入河南文化元素,传播河南形象。三是发挥在豫外籍网红、豫籍华侨等民间力量。加大对在豫“洋网红”、跨国创作者的助力和引导,提升他们的知名度,将其纳入河南对外传播的整体战略格局体系,构建可持续的“网红矩阵”传播生态,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推动中原文化在交流互鉴中走向“民心相通”。

【作者:李珂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China Travel 背景下河南国际传播的发展机遇与创新路径》(2024XWH146)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大河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