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讲,主要讲的是要教育孩子不可轻信、轻言、轻传、轻诺。小孩子的思维是通过接触事物逐步形成和成熟的,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指望孩子受了挫折就能接受教训进而成熟,父母的指点、点拨、指教和言传身教是至关重要的。
守得思录讲弟子规
第22讲: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这一讲,主要讲的是要教育孩子不可轻信、轻言、轻传、轻诺。小孩子的思维是通过接触事物逐步形成和成熟的,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指望孩子受了挫折就能接受教训进而成熟,父母的指点、点拨、指教和言传身教是至关重要的。
小孩子缺少判断真伪的能力,容易轻信,进而轻言,不知道是什么目的即轻传,不知道后果即轻诺,最终使自己陷入被动,父母也因此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见未真,勿轻言。”是说,看到了,但还未了解真相之前,不要轻易说话。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全是真的。小孩子见识少,语言贫乏,有可能看花眼、看走眼、描述错误,容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讲清楚说明白,自己没有看到没有看清的事,不要随便乱说,不了解真相,不要轻易发表意见,不要轻信谣言,不要散播谣言。要先告诉父母,请父母把关,听父母的话。
“知未的,勿轻传。”是说,孩子知道,但没有明确了解,或了解的还不够清楚,就不要轻易跟别人讲,不能任意传播。这样的事一旦传播出去,就会给别人带来麻烦,给父母带来麻烦。小孩子很容易自以为是,容易冲动,彰显自己的仗义,不吐不快,不知道自己的认知有限。正如俗话所说:“好人死在证人手里。”这样的教训是很多很深刻的。父母要教会孩子,有事问父母,未经父母同意的话不说,小孩子没有发言权,说话不算数,养成这样的习惯,便于父母把关培养。
“事非宜,勿轻诺。”是说,孩子对感觉不妥当的事情,对不符合义理的事情,对不符合道义或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都不要轻易答应,不要轻易许诺。遇到这样的事情,要果断拒绝,或者说:“我是小孩子,不明白这事,我要回家问父母。”孩子有了这样的意识,就说明孩子有心计了,会减少很多麻烦,这也是父母调教的结果。
“苟轻诺,进退错。”是说,如果孩子不加思考,不问父母,轻率的就许诺了,就极有可能让自己和父母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做也不对,不做也不对。如果面对的是商业合同,轻易许诺的后果就是,无论履约还是违约,都会陷入道德或信誉危机。所以,从小培养的智商具有重大意义。让孩子知道,在承诺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增强判断力,做任何事情,都要坚守诚信,要有责任感,对自己、对父母负责,也要对对方负责。
这一讲,虽然主要讲的是要教育孩子不可轻信、轻言、轻传、轻诺,但处处都离不开“责任”二字。责任心、责任感,是做好任何事物的基础,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基础。教育孩子为父母负责、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这是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的使命。
这一讲,就讲到这里。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与讨论交流。
请关注、点赞、转发,我们下一讲再见。
来源:守得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