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0年,朱自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经去英国留学,回国后,朱自清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大教授,抗战胜利后,朱自清回到北京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不过,他的子女比较多,负担也很重,生活上也举步维艰,幸而当时教授的薪资比较高,才不至于捉襟见肘。
1920年,朱自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经去英国留学,回国后,朱自清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大教授,抗战胜利后,朱自清回到北京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不过,他的子女比较多,负担也很重,生活上也举步维艰,幸而当时教授的薪资比较高,才不至于捉襟见肘。
1948年,朱自清在日记中写道:“饮藕粉少许,立即呕吐”;“饮牛乳,但甚痛苦”......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严重胃溃疡导致胃穿孔,在北大医院去世,朱自清死于严重的胃病。但是,就在他去世没多久,他的爱子朱迈先就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这是为何?
朱迈先出生的时候,朱自清还不到20岁,正在北京大学读书,对于这个儿子,朱自清很喜欢。
初为人父的朱自清,先在大学里面读书,大学毕业后的头几年,又相继在江浙几所学校任教,他带着妻子武钟谦和几个年幼的孩子四处奔波。
1925年,在大学老师胡适和大学同学俞平伯的推荐下,朱自清只身一人前往清华大学新增设的大学部任教,将自己的妻儿留在南方。之后,武钟谦带着两个最小的儿女去了北京,将朱迈先兄妹留在扬州祖父母身边。1929年,武钟谦病逝,此时朱迈先才11岁。一直到1933年,朱迈先才被父亲接到北平读书,此时他已经15岁,个子比父亲朱自清还要高上一个头。
朱自清将朱迈先送进北平著名的崇德中学读书,他的同窗好友中包括后来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
中学时代的朱迈先完美的继承了父亲的基因,他除了负责编辑《崇德学生》之外,还经常向一些文学刊物投稿。
不仅如此,朱迈先少年时代就喜欢看《水浒传》这些书籍,因而,少年时代就养成了侠义精神,因而,他无法容忍国民党政府对日寇步步退让,他没办法继续在学校安心读书,于是,17岁的朱迈先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得知学生们的行动后,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朱自清代表校方去劝说这些参加游行的学生,然而,当朱自清看到学生们为了国家的未来不怕牺牲后,也深受感染,情不自禁地走进游行队伍。
在父亲这样爱国知识分子的影响下,朱迈先在政治上迅速成长起来,不仅如此,正在读高中的朱迈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卢沟桥事变后,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决定派一批党员南下开展工作,朱迈先奉命回到扬州老家。高中还没毕业的朱迈先,一边继续学业,一边从事救亡活动和党的工作。
次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的朱自清,以为儿子朱迈先先去了延安,但是,他到处打听后,却得知儿子没去延安,对于儿子的安全,朱自清特别担心,随后,他出钱请朋友在《大公报》上登寻找朱迈先的广告。
事实上,此时的朱迈先已经跟随部队到达广西,并先后在南宁和龙州驻防,抗战期间,朱迈先一直在国民党部队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和统战工作。
抗战胜利后,朱迈先跟随蒋雄部队驻守海南岛三亚。当时朱迈先患了严重的肺病,被送去医院治疗,住院期间,护士傅丽卿对他精心照料,两人在相处中衍生出情愫。
这时,从昆明西南联大复员回到北平清华园的朱自清,和失散了了八年的长子朱迈先取得了联系。朱自清给儿子寄去两封家书,在里面,他将自己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倾诉出来,并关心儿子有没有女朋友,如果有了,那就尽快成家立业。
朱迈先看完后,将家书分享给傅丽卿看,并和她诚心诚意地提出求婚,直到这时,傅丽卿才知道他的家庭背景,事实上,在此之前她就对朱迈先有所好感,于是她点点头,答应了他的求婚。
1946年10月,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当时,朱迈先每个月的薪资仅有90元,日子过得很艰难,为了和家人尽快团聚,朱迈先可谓是头疼不已,原因无他,他手头的这点工资,根本就不够去北平的路费。对于妻子,他始终觉得有所亏欠,是他自己没用,让妻子和自己过苦日子。如果别人坐到他这个位子,做点生意捞点钱不成问题,但是,他的父亲是知名教授,他又是对方的长子,他不能往父亲的脸上抹黑,不能玷污了清白家世的名声。
1948年8月,朱自清病逝,因为手头拮据,朱迈先无力带着妻子和儿子千里迢迢去北平,只能独自一个人奔丧。忙完父亲的后事后,他在亲戚们的介绍下开始了新工作。
1949年底,朱迈先联络桂北国民党军政人员起义成功,并随桂北军区司令员周祖晃等7000多人接受了中共的和平改编。
1951年11月,在镇反运动中,朱迈先以“匪特罪”被湖南省新宁县法庭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
得知丈夫的死讯后,傅丽卿痛不欲生,此后她要一个人支撑起整个家庭,但是,对于丈夫,她全身心的信任,毕竟,朱迈先读中学时就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后来听从党的安排去国民党部队工作。
不仅如此,当年他在桂北联络国民党部队7000多人起义,接受共产党的和平改编,也应该是有功劳的,怎么好端端的就用这样的罪名将他判处极刑了呢?
丈夫死后的30多年时间里,傅丽卿一直四处奔走,申诉哀告,都没有结果,一直到1984年新宁县法院才复查此案,最终宣布1951年对朱迈先的判决纯属错判,决定撤销原判,恢复其名誉。
然而,此时的傅丽卿已经是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在她的有生之年为丈夫谋得清白,想必他九泉之下也能安心了。
来源:紅色记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