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荔枝蜜,泷州千年情(一)| 历史纽带的共鸣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1 10:06 1

摘要:序言:长安与泷州,因《龙龛道场铭》而血脉相连。《长安的荔枝》热播,竟发现罗定深植于盛唐的根系是如此深厚,小小荔枝,凝聚着罗定的地理、历史、物产、人文之精粹。荧屏故事激活了本土记忆,让虚构人物的精神在罗定找到现实的土壤与传承,罗定人共同品味这份跨越千年的甜蜜与厚

序言:长安与泷州,因《龙龛道场铭》而血脉相连。《长安的荔枝》热播,竟发现罗定深植于盛唐的根系是如此深厚,小小荔枝,凝聚着罗定的地理、历史、物产、人文之精粹。荧屏故事激活了本土记忆,让虚构人物的精神在罗定找到现实的土壤与传承,罗定人共同品味这份跨越千年的甜蜜与厚重,寻找到一个恢弘的历史坐标,证明这片土地从未缺席过宏大叙事。下面推出《长安荔枝蜜,泷州千年情》系列专题文章之一“历史纽带的共鸣”,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长安荔枝蜜,泷州千年情

盛唐流转千余载,今夏荔枝别样红。

六月,电视剧《长安的荔枝》热播,荧屏上重现了长安的繁华,贵妃玉环笑靥如春,指尖拈起的荔枝玲珑剔透,汁水晶莹。与此同时,在“泷州古镇 红色黎少”,镇长黄树强正在镇镇有声“云浮好物”全媒体直播专场倾情推介黎少荔枝。他剥开一颗饱满红润的黎少“圣糯”,一股浓郁清香瞬间弥漫开来……

历史与当下,因为《长安的荔枝》热播而奇妙交汇,罗定人的思绪穿越千年烟云,把盛唐的光影投进心间。一颗艳红的荔枝,像一把钥匙旋开了罗定人心中深锁已久的历史文化记忆大门。盛唐贡果的传奇,在罗定人的心间,化作一座连接古今的透明心桥。

历史纽带的共鸣

岭南佳果琳琅满目,人们未必一下子会想到荔枝,龙眼、黄皮、西瓜、芒果,数不胜数。但一旦荔枝在盛夏悄然登场,不管在哪个水果摊,它都以一抹绯红惊艳众生,独占风华。

这枚南国佳果,不仅滋养唇齿,更被文墨浸润,承载着中华雅韵。白居易的《荔枝图序》将荔枝比作红绸紫绡包裹的冰雪,汁液甘甜恰似玉液琼浆。赵昌的工笔《荔枝图》,饱满果实透着富贵闲雅,每一抹晕染皆是匠心。苏轼贬谪岭南时,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将苦涩人生酿成诗行。

《长安的荔枝》为观众打开一幕天宝十四年的盛唐画卷。岭南荔枝成熟季,果香四溢,百姓颜开。而长安深宫的贵妃轻轻一句“想食荔枝”,就让荔枝使李善德的生命进入倒计时,要么荔枝送到,要么人头落地!剧中,李善德伏案疾书,计算里程,苦觅保鲜之法,愁容满面。他额头上渗出的不是汗,而是催命毒酒。

历史上对长安荔枝的来处众说纷纭,有岭南说,涪陵说,泸戎说等。剧中把荔枝的运送地定为“岭南”,以增强情节冲突和运送难度,李善德的诘问“蜀中亦有荔枝,何不就近取之?”从侧面反映官僚决策的荒唐,也凸出显岭南荔枝无与伦比的品质。

长安贡果是不是取自罗定无从考证,罗定却与那座帝都有着深厚渊源。女皇武则天所造的十八个新字中,竟有十四个字镌刻在罗定苹塘镇的唐代摩崖石刻《龙龛道场铭》。此铭文的作者,正是泷州人陈集原。一个武将,如果不是非常崇敬武周皇帝,又怎么会把御造新字用心铭记并巧妙成文?武则天亲封他左豹韬卫大将军,非常器重,说不定“泷州”这个地方,就是因为陈集原的禀告而悄然印入皇帝心间,要不为什么唐皇帝会把目光盯在五千里(唐里)之遥的泷州,让庙堂上的三个重臣先后与泷州“结缘”。

五品大学士宋之问被贬谪,任泷州参军,度过大庾岭时,他写下了一首《度大庾岭》,情感真挚而内心凄楚。然而他不知道,岭南这片他即将踏足的土地,生长着连贵妃也难以品尝的珍果——荔枝。宰相张柬之遭武三思构陷而流放泷州,他是失意之人,但是能自由享用荔枝,也算是稍为弥补一下人生的遗憾吧。我不知道,古泷州的哪一棵荔枝树下,定格过张柬之的身影。这位失意老相,咀嚼着命运的苦涩,会不会让泷州的荔枝品尝起来更加甘甜。如果张柬之手捧泷州荔枝,能有苏东坡“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断不会为仕途愤懑而死。

与张柬之同谋“神龙政变”的桓彦范,命运就相对悲惨得多。他遭诬陷被贬为泷州司马,武三思假传圣旨命酷吏周利贞追杀,桓彦范被竹槎刮掉皮肉见骨,最后被乱棍打死,时年五十四岁。桓彦范于7月到达泷州,正是荔枝成熟时节,我不知道他是否有幸浅尝一颗南国红果,如果有,那必定是他后半生中最具蜜意的时光了。

《长安的荔枝》同名电影拍摄时,在龙龛岩所在地罗定苹塘谈礼村搭建驿站取景,这不会无缘无故。荔枝千里进长安,而镌刻着武周新字的《龙龛道场铭》,恰是岭南通往长安的时空通道。在这里取景,既合电影的主题,又是对“岭南第一唐刻”致敬和对大唐气象的礼献。因为这份深厚的历史关联与人文血脉共鸣,《长安的荔枝》在罗定市民中未播先热,今夏荔枝丰收遇上热剧播出,泷州与长安再度“连线”,罗定人的大唐情愫被悄然点燃。

来源:罗定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