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庆祝建军98周年特刊,挖掘被尘封的扶眉战役能攻善守连的英雄事迹,还原扶眉战役能攻善守连的英雄形象,为扶眉战役能攻善守连的树碑立传,是我们后辈的责任和义务。扶眉战役能攻善守连的革命精神永存。
题记:
庆祝建军98周年特刊,挖掘被尘封的扶眉战役能攻善守连的英雄事迹,还原扶眉战役能攻善守连的英雄形象,为扶眉战役能攻善守连的树碑立传,是我们后辈的责任和义务。扶眉战役能攻善守连的革命精神永存。
祝建军98周年特刊 || 钢铁脊梁英雄连——记能攻善守连的英雄事迹
文/侯省彦
第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第三十一团九连“能攻善守英雄连”锦旗
1949年7月12日,在岐山县罗局镇战斗中,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三营九连肩负正面突击重任。战斗打响后,九连如利剑直插敌阵。但敌人凭借火力优势疯狂反扑,在激烈的交战中,连长田占德、副连长熊少武等多名干部相继负伤。指导员闫世全,山西省人,指挥并带领全连战士英勇战斗,为夺得胜利而光荣牺牲,时年26岁。
第二排排长李俊祥在战斗中,英勇善战,沉着指挥,追歼逃敌,不幸中弹牺牲。司号员曹国义,四川省高县人,194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斗中,遵照连首长命令吹起冲锋号,不幸中弹,永远倒在血泊中。第四班班长吕兴花,辽宁省(原热河省朝阳)人,194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斗中,带领全班战士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光荣献身。连通讯员蒋月武,湖南省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斗中,流尽最后一滴血。
战士牟来发,四川省万县人,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沈士俊,四川省人;战士吴金海,四川省人;战士刘虎虎、杨德胜、杨兴贵、张海光等英雄战士相继牺牲。第一班仅余两名战士,他们毫不犹豫地加入三班继续战斗;第三、四班各自剩下两名战士,第九班仅存一人。可战士们没有一点恐惧,只有熊熊燃烧的斗志,他们以残破的班排为单位,各自为阵,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杀。
“同志们,我们要振作起来,英勇战斗,为牺牲的同志报仇,坚决打退敌人反击!”连党支部书记沙哑却坚定的呐喊,划破了战场的喧嚣。“人在,阵地在,牢牢地守卫阵地,狠狠地打击敌人!”战士们的回应震耳欲聋,声音里满是视死如归的决绝。面对严峻的战斗形势,战士们明知前方是九死一生,却依然握紧钢枪,以更勇猛的姿态向前冲锋。他们踏着战友的血迹,怒吼着突破敌人防线,攻下关键阵地,将敌人一次次反扑粉碎。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高温、饥饿、干渴与疲惫如影随形,但九连战士们始终屹立不倒。当硝烟渐渐散去,曾经百余人的连队,此时仅剩下17名战士。他们衣衫褴褛,身上满是伤痕,却依然牢牢坚守在阵地上,用最后的力量守护着这片浸染鲜血的土地,直至胜利的曙光破晓。
战后,第四军司令部、政治部被九连的英勇事迹深深震撼。为表彰他们在战斗中展现出的卓越战斗意志与能攻善守的非凡能力,授予第三十一团三营九连“能攻善守英雄连”的光荣称号,并颁发“能攻善守英雄连”锦旗,号召全军将士以他们为榜样,传承英雄精神。
摘自《扶眉战役》第四卷
作者侯省彦
侯省彦,陕西省眉县人。凤翔师范九一级学生,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百姓学习之星”、陕西省“最美五老” “陕西好人” “2024年岗位学雷锋标兵”,宝鸡市“百姓学习之星”,宝鸡市优秀讲师、宝鸡市中共党史专家库专家,“宝鸡好人”,曾荣获宝鸡市关工委“功勋奖”和中共宝鸡市委精神文明办、宝鸡市关工委联合颁发的“突出贡献”奖状以及奖章。其事迹《陕西日报》《陕西关心下一代》杂志,《各界导报》《宝鸡日报》连续报道,中央以及省市县广播电视台连续播放,并载入《宝鸡市关工委志》《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志》《凤师校友名人100》文集。
来源:扶眉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