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援友之声】吴燕:心向高原守初心,医患同心映赤诚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0 21:11 2

摘要:初到西藏,前辈们口中藏民的淳朴便从听闻化作了亲历。走在街头,即便身着便装,擦肩而过的藏族阿妈总会抬手道一声“扎西德勒”,眼角的笑意像高原的阳光般透亮;在诊室里,怀抱婴儿的藏族夫妇与我们对视时,眼神里没有犹豫,只有对医者的全然信赖,连咿呀学语的孩童都会伸出小手轻

“看病就找湖北医生”,这份全然的信任让我们第十一批援藏医者得以心无旁骛深耕诊疗,在初来山南的一个月的援藏征程中倍感温暖与力量。

清澈目光里的真情:藏民的善意藏在每一个细节里

初到西藏,前辈们口中藏民的淳朴便从听闻化作了亲历。走在街头,即便身着便装,擦肩而过的藏族阿妈总会抬手道一声“扎西德勒”,眼角的笑意像高原的阳光般透亮;在诊室里,怀抱婴儿的藏族夫妇与我们对视时,眼神里没有犹豫,只有对医者的全然信赖,连咿呀学语的孩童都会伸出小手轻轻触碰白大褂,仿佛那就是安心的符号。在医院的每个角落,藏民的善意总在不经意间流淌,食堂阿姨会悄悄在我们餐盘里多盛一勺酥油茶,后勤师傅会主动为我们送来氧气瓶。这些细碎的温暖,让远离家乡的我们,在雪域高原感受到了家人般的牵挂。

无条件的信任:高原上的医患同心超越了言语

藏民对医者的信任,是刻在行动里的默契,让我们得以专注于诊疗本身。门诊时,候诊区永远安静有序,即便等待许久,也听不到一句催促;遇到急诊手术需要优先处置时,等候的藏民会主动往后退一步,诊室门口的长椅上,他们或低头念经,或安静看护孩子,从不用手机打扰;偶尔遇到援藏人员采血穿刺未一次性成功或偶尔遇到停电,检验报告无法及时出具,检查不得不延后,也没有人埋怨,还有藏族同胞反过来安慰。更让我们动容的是,当宣传团队需要拍摄诊疗素材时,无需提前沟通,怀抱孩子的母亲会温柔整理孩子的衣角,就诊的老人会挺直腰板配合。这份自发的配合,藏着对援藏工作的认同,更藏着对党的信赖。

淳朴背后的赤诚:感恩党恩,是藏民心底最深的情

藏民常说:“没有党和国家,就没有西藏的今天,更没有我们家门口的好医生。”在牧区义诊时,藏族老阿妈会颤巍巍地献上哈达,内心仿佛在说:“党派你们来,是给我们送健康的,我们记在心里。”这份直白的感恩,让我们深刻明白:藏民对援藏人员的好,本质上是对党和国家援藏政策的拥护,是对“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践行。他们用最纯粹的方式告诉我们:援藏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党心民心交融的双向奔赴。

守土尽责担使命:以医者初心守护高原妇幼健康

作为援藏医疗队员,我们深知肩上的责任——不仅是治病救人,更是带着党和国家的嘱托,为西藏妇幼健康事业播撒希望。医疗团队与宣传团队协同发力,在各自岗位上践行使命。

(一)医疗团队,深耕一线筑牢健康防线

深耕临床提能力。针对当地新生儿缺氧、妊娠期高血压等高发问题,梳理诊疗流程,制定标准化救治方案,手把手带教当地医护人员,开展“一对一”病例讨论,让规范诊疗扎根落地。传帮带教留人才。经常组织业务培训,从基础操作到疑难病例分析,倾囊相授临床经验;建立“师徒结对”机制,让当地年轻医生跟着参与手术、管理病房,确保技术能留下、能力能提升。

(二)宣传团队, 以笔为援传递真情与信念

宣传人员既是援藏故事的记录者,更是党和国家援藏政策的传播者,他们以“让更多人看见高原的信任与温暖”为己任,用镜头和文字架起沟通的桥梁。

记录真实,让感恩之声传得更远。在诊室角落、义诊现场、牧民帐篷里,抓拍藏民与医生互动的瞬间。这些素材被整理成图文故事,通过当地媒体和援藏平台发布,让更多人看见藏民对党和国家的真心拥护。

科普惠民,让健康知识走进万家。配合医疗团队制作科普短视频,在医院走廊电视、乡镇文化站循环播放;联合当地妇联,科普孕期保健、儿童疫苗接种等知识,让健康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讲好协作,让援藏精神落地生根。跟踪拍摄“师徒结对”教学现场,记录当地医生第一次独立完成手术时的紧张与成长,及时展现援藏人员的付出,凸显“传帮带”中凝聚的民族团结力量。

一个月的援藏时光,让我们读懂了高原的辽阔,更读懂了藏民的赤诚。医疗人员以手术刀守护生命,宣传人员以笔墨传递心声,我们共同在用行动证明:这片土地的信任与温暖,值得被看见、被铭记。唯有继续以专业与真诚回应这份信赖,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让“健康西藏”的种子在雪域高原生根发芽,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不败。(作者吴燕系山南市妇幼保健院健康教育科副主任,湖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第四党支部)

来源:神州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