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粤剧最早起源于中国民间齐言民歌的兴起,最早可上溯先秦的《诗经》,是岭南四大剧种中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茂名粤剧是粤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和活动于粤西地区,旧称“下四府粤剧”,俗称“过山班”。作为广东本土传统文化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反映了普罗大众最真实的
8月9日晚,
茂名非遗半小时第十四场展演
在市文化广场大舞台举行
展演以“南国红豆荔乡传韵”为主题
带领观众走进“广东大戏”的精彩世界
沉浸式感受传统戏曲的独特韵味
下四府遗韵
非遗显魅力
粤剧最早起源于中国民间齐言民歌的兴起,最早可上溯先秦的《诗经》,是岭南四大剧种中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茂名粤剧是粤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和活动于粤西地区,旧称“下四府粤剧”,俗称“过山班”。作为广东本土传统文化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反映了普罗大众最真实的精神需求,又被称为“广东大戏”,属于汉族传统戏曲之一。
粤剧同其他正统戏剧一样,非常讲究“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等,兼具唱念做打,音乐、舞蹈、动作、美术、武打、杂技等,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粤剧主要特点是身段、动作特别夸张,讲究形神兼备,它的传统排场与广府粤剧的排场大致相同,并按自身条件加以创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茂名粤剧唱腔以梆子、二黄的板腔体为主,曲牌体为辅,同时保留了南音、粤讴、木鱼、龙舟、板眼等广东民间腔调,擅长表演武生、小武担纲的正本戏。2023年,茂名粤剧入选茂名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这门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展现新魅力。
舞台话传承
粤调品岭南
在当晚的展演中,粤剧《帝女花·香夭》经典重现,青年才俊深情演绎长平公主与周世显感天动地的殉情绝唱,催人泪下。诙谐逗趣的粤剧谐剧《抢笛》,青年丑生、彩旦活灵活现,笑料十足,展现一对夫妻因婚嫁吹笛上演妙趣横生的闹剧。精彩的粤剧表演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在丝弦锣鼓声中触摸非遗文化的千年脉络,于水袖翻卷间感受岭南艺术的活态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茂名粤剧市级传承人李世晓登场与观众分享茂名粤剧的独特魅力,倾情讲述他历经重重困难匠心传承的背后故事,并呼吁市民朋友参与宣传粤剧文化,赢得观众的认可和欢呼。
“粤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我在今晚的粤剧展演中感受到了非遗深厚的文化底蕴,带给我极大的触动,粤剧不仅是表演艺术,更是历史与情感的传承。”市民梁秀薇说道。
本土出新篇
荔乡传佳音
当晚,原创粤剧音乐剧选段《又见荔枝红》登上当晚的展演舞台,为观众呈现一场“茂名式”浪漫。
剧目以茂名乃至广东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荔枝”作为切入口,以粤剧音乐剧的形式进行演绎,通过讲述唐朝唐明皇为贺杨贵妃生辰,要求岭南之地的高州荔枝园进贡新鲜荔枝,为完成任务,主人公们巧用“竹筒保鲜”法,不辞劳苦,千里送荔枝的故事,讲述跨越阶层的凄美爱情。该剧采用从古到今的时空线,通过创新故事模式手段展现了千百年来荔枝在茂名的发展变化,及在社会经济发展下,荔枝带动产业致富,为新时代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展而打造的一部精品艺术作品。
观众陈亮开心地说:“通过创新,粤剧承载着茂名的荔枝文化底蕴,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喜欢,我感到非常自豪。”
互动欢乐多
知识入心间
为了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不断加强市民对我市非遗文化的了解,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城市文明建设,主动担任茂名特色文化的宣传者、传承者,当晚,活动特意准备了精美礼品,通过有奖问答环节派送给市民。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