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河飞来一只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0 17:59 1

摘要:青头潜鸭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迁徙性鸟类,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2021年,青头潜鸭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内蒙古及河北东北部等地区,在长江中下游以及福建、广东沿海地区越冬,栖息在水生物比较丰富的湖泊中。青头

沭河飞来一只鸟

沭河飞来一只鸟,它的名字叫青头潜鸭,因为稀少,亦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青头潜鸭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迁徙性鸟类,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2021年,青头潜鸭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内蒙古及河北东北部等地区,在长江中下游以及福建、广东沿海地区越冬,栖息在水生物比较丰富的湖泊中。青头潜鸭曾经是一种常见的鸟类,但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类过度猎杀等原因,致其数量急剧下降。2025年4月,国家林草局对全国青头潜鸭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青头潜鸭种群数量仅为2555只,有重要栖息地16处。水清见底且水质多样性,漫滩湿地安全环境好,这是青头潜鸭以及白眼潜鸭选择栖居地的基本条件,它们对生存环境要求相当苛刻。

“我经常在沭河湿地公园拍摄鸟类动物,2024年11月初,在拍摄中竟发现白眼潜鸭群里‘混’进来了一只青头潜鸭,激动之下,我就通过长焦镜头,清晰记录下了它的特征。”摄影爱好者董纪忠接着说:“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就跟踪拍摄,后来发现好几只青头潜鸭与白眼潜鸭组合成30只左右的小群,它们时而聚拢时而分开,在几个集结地活动,非常可爱。”

如今,青头潜鸭来沭河了,这是一条大喜讯!

“我原以为它们是一种候鸟,或者是旅鸟,只会短暂在这里停留,可在长时间的观察中发现,沭河里的青头潜鸭不止一只,而是八只或十只,它们与斑嘴鸭一样,已落户沭河,成为留鸟。”董纪忠高兴地说。

家住沭河边,热爱大自然,从年轻时董纪忠就爱好拍摄鸟类动物,长期记录沭河生态变迁,从过去零星芦苇到如今万千生灵栖息的家园,在多年的坚守中,他拍摄了大量的不同鸟类的照片和视频,并发布出来,让人们共识共赏共享。

“看到沭河的稀奇鸟类不断增多,我对家乡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深感自豪。”董纪忠对我说。

青头潜鸭以其出色的运动能力和对环境的挑剔而著称。它们能在陆地、水中和空中迅速移动,拥有健美级身材和敏捷的飞行技巧。其颈羽毛在晨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光彩夺目。这群青头潜鸭与白眼潜鸭、白鹭、黑水鸡等30余种鸟类在沭河国家湿地公园浅滩水域生活的自由自在。你看,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欢快的鸟儿仰首放歌、婉转悠扬,千鸟共舞跳跃着悠悠沭河之脉动,婀娜多姿点缀着绚丽莒城之风光。美哉,壮哉!

为有源头活水来,沭河生态美如画。沭河,鲁东南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沂水县沂山南麓沙沟镇石槽峪村村北的山顶上,经沂水县、莒县、莒南县、临沭县、郯城县、江苏省新沂市,一路向南,进入黄海。沭河全长300公里,其中,莒县境内长76.5公里,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4%,沭河中间地带为莒县县城所在地,沭河国家湿地公园是莒县最大的城市休闲公园,也是人民群众的会客厅、后花园和观景台。

春看柳烟夏观荷,秋赏芦苇冬品梅。沭河国家湿地公园从2007年开发建设,已投资30多亿元,目前开发建成对空面积达1277公顷,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从规划建设以来,莒县始终秉承水系生态和谐发展理念,注重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加强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充分挖掘莒地的人文、历史、水文资源,一张蓝图干到底,加大投入不松劲,持续开发,创新发展,将沭河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了集生态保护、生态观光、科研教育等为一体的生态型景区。

绿野迷踪、萌萌哒卡通人物、灿烂莒文化、金沙滩、饲鸽处、落叶景区、长波望月、白鹭湾等,如今的沭河国家湿地公园景点新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

百鸟争鸣,万千气象。在白鹭湾景点驻足观赏,风光旖旎,别有洞天。白鹭湾景点设有专门的生态保育区,河心小岛鸟儿筑巢,繁殖生长,这里是鸟的天堂。沭河两岸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使野生动植物之间达到了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每年夏末秋初成群结队的白鹭就飞到这里越冬,或成对或成行或围圈,千姿百态。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不断加强动植物保护,不仅为动植物的繁衍生息营造了良好场所,有效保障了湿地生物多样性,而且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关键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野生动物前来栖息,野生动物的种类不断增加。如,近期新发现在这里“落户”的牛背鹭,使生活在这里的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数量增加到了15种,这也是对沭河湿地生态系统持续向好的生动印证。

桥下栖居桥上飞,百鸟争鸣让人醉。沭河湿地公园中的一座座桥梁也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其中莒安大桥,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一一中国最长的廊桥”称号的标志性桥梁。这座位于浮来路东首,连接莒国古城和沭东新区的廊式景观桥,全长750米,宽25来,单跨30米,共25跨,历时两年半的建设时间,于2015年12月7日投用。廊桥构造之精妙、气势之恢宏、文化之浓郁,非常罕见,蔚为壮观。

“何为廊桥?”“廊桥是一种独特结构和优美造型的桥梁建筑类型,通常指设有廊屋的历史桥梁。”徐翱翔接着介绍,廊桥不仅具有遮阳避雨,聚会交流等实用性,还融入丰富的文化和审美元素。所以,在齐、鲁、莒文化并重的重要区域,这座廊桥的意义更加深远。廊桥两侧的120多幅楹联,都是由莒地诗人、文化学者、书法家创作、书写完成的,蕴含着浓厚的莒文化韵味。

人在桥上走,鸟在身边鸣。漫步大桥之上,欣赏古色古香的建筑,吟咏文采飞扬的楹联,观河拍景,心旷神怡;凭栏远眺,沭东新城尽收眼底,壮观气派。在攘攘的人群中,卿卿我我、谈情说爱者,有之;吟词诵诗、谈霏玉屑者,有之;慕名而来、谈天说地者,有之;扶老携幼、谈笑风生者,有之。文化廊桥,人间仙境,宛如一幅天人合一的画卷,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灿烂的文化魅力。

一座座横跨东西的沭河大桥,连接起了山海间交通大动脉。莒县在实施“拥河发展”战略中,以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拉动经济增长。已先后在沭河建成了岳家村大桥、杨店子大桥、钱家村大桥、莒安大桥、官河口大桥、前云沭河大桥,总投资达10亿元,大美沭河之上形成了一道道川流不息的繁忙景象,蔚然壮观。加上正在建设的潍坊至宿迁高速铁路莒县沭河特大桥,沭河再添新图景。

桥建在哪儿,那里就会成为鸟儿的集散地,成群结队,精彩飞扬,彰显灵气。这除了桥梁附近的水域或湿地,为水鸟提供了觅食和栖息地之外,还有隐蔽筑巢、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因素。

悠悠沭河展新姿,千年古县看今朝。如今的莒州大地,蓬勃发展,焕然一新。沭东新城新风貌,河西老城老味道。沭东新城的迅猛崛起,印证着莒县现代化强县建设的时代巨变;莒国古城的精彩呈现,彰显着千年古县历史回响的峥嵘岁月,人文之莒,古风今韵,遥相呼应。

上善若水天上流,沭水拖蓝换新颜。城在水边,水绕城走。水是人类的命脉,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现在,沭河经湿地公园水的日流量达20万立方,汩汩流水,滋养万物;再看储水量2180万立方的橡胶坝,垂柳依依,碧波荡漾,五颜六色的鸟儿或轻盈或矫健掠过水面,悠然自得,其乐无穷。

橡胶坝,让河流自由呼吸,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沭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橡胶坝与沂河临沂城东橡胶坝相似,储水多水面大,设施完备,为市民提供了观景和休憩的亲水平台。

“沭水拖蓝”是莒地的外八景之一。它的传说有多个版本,其中依水源的自然规律形成一道景观的说法是有科学道理的。由于汇入沭河之水来自多条河流,这些河流都发源于山岭地带,当与从莒中平原流入的袁公河交汇并流时,因为水质有异,故而在此形成了一段清浊分明且呈现出淡淡蓝色的水流,宛如一条长长的蓝色玉带,波澜壮观,故称“沭水拖蓝”。

岁月不居,时过境迁。历经上游兴建水库和沿河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沭河里那条因清浊分明的蓝色飘带早已无浊纯清,它的沭水拖蓝之景观亦由美丽的沭河国家湿地公园所取代,盛景之变,美不胜收。

千鹭齐舞美如画,生态沭河醉游人。近日,一则新闻火遍大江南北,但见莒县沭河国家湿地公园里成千上万只白鹭聚集在一起,它们或空中飞舞或戏水逍遥或立地私语,洁白的身影、葱郁的植被和清澈的河水相映成趣。其数量之多、场景之美、气势之大,空前壮观,极为罕见,激荡人心。我想,已在沭河国家湿地公园落户成为留鸟的青头潜鸭肯定会在这支队伍里嬉戏追逐,因为它们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更是鸟氏家族之佼佼者。

莒县沭河国家湿地公园为湿地水鸟提供了典型的栖息家园,为鸟类的迁徙、繁殖和越冬提供了庇护地。《山东莒县沭河动植物资源专题报告(2023年版)》中鸟类部分表明:沭河湿地公园内鸟类共计17目47科89属137种,其中雀形目鸟类种类占湿地公园内鸟类种数的45.9%,在非雀形目鸟类中以鹈形目和雁形目的鸟种为最多,这表明湿地类型的水鸟占了较大优势,体现了湿地鸟类群落的组成特点,也与本地区主要为湿地类型生境直接相关。湿地公园内鸟类保护物种较多,目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共计有23种,其中国家一级3种,分别为青头潜鸭、黄胸鹀、丹顶鹤;国家二级20种,为小苇鳽、斑头秋沙鸭等;湿地公园内现有鸟类76种、山东省重点保护鸟类13种。从物种的居留型上看,在137种鸟类中,居留型以夏候鸟为主,共69种,占总种数的50.4%;留鸟32种,共占总种的23.4%;旅鸟有33种,占总种数的24.1%,沭河湿地公园处于东部沿海鸟类迁徙通道中的中间地段,因而旅鸟较多。

鸟儿们为什么对莒县沭河国家湿地公园情有独钟?莒县林业保护和发展中心安佰国老师说:“鸟类是环境‘指标物种’,沭河鸟类物种和数量的增多,印证了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因为沭河生态是相对独立的,主体水质一直稳定在国家III类标准,而且是流动的,满足鸟类及各类水生动物的生存要求。这是我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持续加大水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湿地修复等工作力度所取得的优异成果。”

沭水之上,百鸟呈祥;天地人和,和合共生。秋天的沭河波光粼粼,金色的阳光洒满水面,千鸟云集、翩翩起舞,为沭河增添了无穷无尽的灵动与生气,壮美景观,激荡人心。

来源:莒县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