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中小企业加快“智改数转”降本增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0 17:22 3

摘要:通过ERP、OA等信息化系统部署,核心业务场景效率大幅跃升,工艺设计效率提升25%至35%,销售订单处理效率提升20%至35%,市场响应时效缩短50%,设备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长延长35%;成本管控能力显著增强,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平均降低8.74元,产品合格率平均

内蒙古日报记者 郑学良 实习生 宋向华

通过ERP、OA等信息化系统部署,核心业务场景效率大幅跃升,工艺设计效率提升25%至35%,销售订单处理效率提升20%至35%,市场响应时效缩短50%,设备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长延长35%;成本管控能力显著增强,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平均降低8.74元,产品合格率平均提升0.6个百分点。

这组数据是基于呼和浩特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评测验收报告,呼和浩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算出的几个平均数。

通过这组数据,再次证实了数字化转型驱动制造业企业降本增效。

8月7日,记者走进内蒙古草原红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琴正与第三方商讨数字化改造项目后续事宜。

刘琴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改造升级,提升产品质量与产能,推动技术、管理与商业模式全面创新,力争与产业上下游形成产业协同,从而推动企业链式发展升级。”

内蒙古草原红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呼和浩特市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项目企业。当初公司准备申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时,从旗县区到市级工信部门,就企业不懂的政策及时进行讲解,让企业了解细则。

申报前,工信部门联合第三方机构免费提供数字化现状诊断,明确企业短板与改造重点;验收前,召开验收标准解读会,规范合同条款、审计材料等内容,帮助企业避免因流程疏漏导致奖补延迟。

期间,工信部门委托的监督机构、验收机构提出可行性意见、建议,指导企业更好地开展信息化技术应用。

自获批国家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以来,呼和浩特市立足本地产业与比较优势,精准锁定特色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加工、生物医药制造、农矿专用设备制造、新材料制造、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六大细分行业作为试点,全力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呼和浩特路径”。

同时,在制度保障体系构建上,打出组合拳筑牢转型根基。

编制完成试点城市工作方案,明确“分行业突破、分批次推进”的转型策略;出台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申报指南,规范专项资金使用与项目申报流程,确保政策落地精准高效;组建涵盖数字化技术、财务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库,搭建集政策解读、供需对接、服务集成于一体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印发应知应会手册,为试点企业、服务商提供“政策—技术—服务”全方位支撑。

动员旗县区、开发区全面摸排企业需求,组织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入围试点企业库;针对产品设计、生产管控、营销采购等16类高频转型场景,遴选10余家具备综合实力的集成服务商与100余家专精场景服务商,形成“龙头引领+生态协同”的服务矩阵。通过“小步快跑、迭代优化”模式,分批次推动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确保转型实效。

7月24日,呼和浩特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第一批项目完成验收评审,按照“改造一批、验收一批”原则,共有26个数字化改造项目、13个数字化转型项目通过评审,将兑现资金奖补3700余万元。

“目前,公司正以此次项目通过验收评审为契机,努力打造行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样板,助力‘草原红牛’从区域性品牌向全国性科技型企业跨越,为地方经济和行业贡献创新力量。”展望未来,刘琴信心满满。

同样是第一批通过验收的内蒙古羽宝纺织品有限公司经过数字化改造,企业重点升级工艺、采购、营销环节,实现从传统管理到数字化运营的体系化升级。

据悉,目前,呼和浩特市第二批项目验收筹备工作已开启,呼和浩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通过“线上解读+线下宣贯”,提升企业转型意愿;细化验收标准与流程规范,保障项目质量与资金安全。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