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草小狗与小确幸:余华莫言都在追的治愈哲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0 15:42 4

摘要:“清晨睁开眼,一团温暖的毛球轻蹭我的鼻子,那一刻我无比幸福。”“我深夜加班的时候,总有一团‘糖霜’在等着我。”

生活潦潦草草,小狗缝缝补补

“清晨睁开眼,一团温暖的毛球轻蹭我的鼻子,那一刻我无比幸福。”
“我深夜加班的时候,总有一团‘糖霜’在等着我。”

韩国作家yeye在《潦草小狗拯救世界》中记录下这些瞬间时,可能没想到她的文字会漂洋过海,成为无数中国读者心中的治愈良药。

而更没想到的是,这本书的主角——一只名叫团子的马尔济斯犬,竟意外串联起村上春树的“小确幸”哲学与余华、莫言两位文学大家的跨世纪友情。

翻开《潦草小狗拯救世界》两册礼盒装,仿佛打开了一个微观宇宙。

一本书是《写日记的狗狗团子》,从潦草小狗团子的视角看世界:

啃烂拖鞋是为了证明有能力保护姐姐;

阳台旧冰柜是享受日光的宝座;

红薯是万能烦恼清除剂;

躺下就有人摸头是“汪星哲学”。

另一本《与团子共度的每个瞬间》则是作者yeye的视角:

团子把落叶当情诗叼给她;

她打哈欠团子也打,她眨眼睛团子也眨;

深夜总有一团“糖霜”在等待加班的她。

这些画面让人不禁想起村上春树笔下的“小确幸”——生活中微小而确切的幸福

村上在《兰格汉斯岛的午后》中写道,

把洗好的洁净内裤整齐地卷摺收进抽屉,

就是一种微小而真切的幸福。

他形容:“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只不过像干巴巴的沙漠而已。”

今年四月,一个微信聊天截图引爆网络:

余华向莫言的公众号投稿散文《山谷微风》,而两人的微信头像竟都是“潦草小狗”表情包!

网友们惊呼:“文学大家居然这么接地气!”

原来余华早已知道自己的“潦草小狗”梗。

去年在韩国延世大学讲座时,他幽默回应:“我剪短了头发改掉中分,心想这样总该不像小狗了吧,结果发现不是发型的问题,是长得像。”

他笑呵呵表示接受这样的形象。

更妙的是,00后插画师辛安小曾创作过一组三位作家的小狗形象,特意将史铁生的形象置于余华和莫言之间。

她解释:“我想让余华老师知道,史铁生依然作为一种力量存在,他永远活着,活在我们心里。”

《潦草小狗拯救世界》在中国的走红并非偶然。

近年来,韩国治愈文学在全球掀起热潮,继K-Pop与韩剧之后成为新文化标签。《金盏花心灵洗涤所》等作品在欧美畅销,英国《经济学家》指出:“韩国治愈小说疗愈了精疲力竭的心灵。”

这种治愈力量恰恰契合了当代中国生活的精神需求。

yeye在书中坦言:“如果没有把团子接回家,这个家或许早就支离破碎。”

团子偷红包、咬耳机、藏面包的“罪行”都被她温柔地画成漫画,因为这些调皮捣蛋背后是活生生的陪伴与爱

如何在自己的生活里发现这样的微光?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记录小确幸:像yeye记录团子那样,每天写下三件微小却让你心头一暖的事。可能是路灯突然亮起的瞬间,或是喝到一口冰镇饮料的舒爽。培养“同步时刻”:留意那些神奇的默契瞬间——当家人同时说出一样的话,或是宠物模仿你的动作。yeye发现团子会跟着她同步打哈欠、同步闭眼,这些奇妙时刻都是生活的金粉。打造“穿堂风”空间:余华在《山谷微风》中回忆少年时寻找穿堂风的经历。在快节奏生活中,为自己保留一个能感受自然微风的空间,让思绪自由流动。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小确幸是“稍纵即逝的美好”

而《潦草小狗拯救世界》最动人的启示或许是:幸福不在惊天动地的救赎里,而在两个灵魂用最朴实的方式互相温暖的日常中。

就像莫言看完余华投稿后写的:“读来如坐春风”——那股治愈人心的微风,其实从未远离我们生活的山谷

当我们学会像余华莫言那样拥抱自己的“潦草”,

像yeye那样发现团子的可爱,

像村上那样珍惜折叠内裤的片刻安宁,

生活的皱褶处自会透进治愈的微光。

来源:心理学简单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