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也是世人皆知的名山,可为啥没挤进五岳之中呢?想进五岳榜有多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9 23:49 1

摘要:说起咱中国的名山,大伙儿肯定先想到泰山、华山那些“五岳大佬”,可黄山也是世人皆知的名山,松树挺拔得像站岗的卫士,云海翻腾得跟棉花糖一样软,温泉咕嘟咕嘟冒泡儿,咋就愣是没挤进那五岳名单里呢?

说起咱中国的名山,大伙儿肯定先想到泰山、华山那些“五岳大佬”,可黄山也是世人皆知的名山,松树挺拔得像站岗的卫士,云海翻腾得跟棉花糖一样软,温泉咕嘟咕嘟冒泡儿,咋就愣是没挤进那五岳名单里呢?

这事儿整得不少游客挠头琢磨,是不是黄山不够格?还是里头有啥其他的原因?黄山的美,那绝对是顶呱呱的,可五岳的规矩,打根儿上就跟咱想的“谁美谁上”不一样。

咱得先整明白五岳是咋来的。五岳这概念,可不是随便抓阄选的,它扎根在咱中国古代的天地祭祀文化里。早在周朝那会儿,帝王们就讲究“祭天拜地”,把大山大河当神灵供着,求个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等到了汉朝,汉武帝刘彻干脆把这规矩制度化,官方钦定了五座山:东岳泰山在山东,西岳华山在陕西,南岳衡山在湖南,北岳恒山在山西,中岳嵩山在河南。

为啥选这五个地儿?那是因为古人信“五行五方”那一套,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对应金木水火土,象征天下江山一统。

泰山在东边,代表日出之地,是帝王登基封禅的圣地;华山在西,险峻得像个守门神;衡山在南,气候温和寓意吉祥;恒山在北,守着边疆要冲;嵩山在中原腹地,是文化摇篮。

这套体系,不光有地理意义,还绑着政治和历史,皇帝们亲自跑去祭祀,史书《史记·封禅书》里记载的挺清楚:汉武帝在公元前110年登泰山封禅,场面那叫一个隆重!

黄山呢?它坐落在安徽南部,风景确实绝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就夸过“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可问题出在哪儿?时间对不上号啊!五岳在汉朝就板上钉钉了,黄山那会儿还是个“小透明”。唐朝以前,黄山名气不大,史书上没啥记载。

直到唐玄宗年间,公元747年,皇帝下令建了个“黄山庙”,黄山才开始有点儿人气。宋朝以后,文人墨客才频频打卡,像苏轼、陆游都写过诗赞美。

可五岳的名单早定了,规矩也严实,哪能说改就改?帝王祭祀讲究传承,官方典籍《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祭祀志》都明文规定五岳,就跟现在的地方法规一样,没黄山的事儿。

再者说,五岳的规矩不光看山美不美,更重方位和文化象征。黄山在安徽,算南方偏东的地界,可南岳的名额早给了衡山。

衡山在湖南,离古代中原文化中心近,皇帝祭祀方便,黄山呢?位置偏了点,交通不便,帝王们懒得跑那么远。

历史学家考证过,古代祭祀都得讲效率,帝王从长安或洛阳出发,五岳都在主干道边上,黄山却窝在山沟沟里,路上折腾死人。

这不,明朝《明史·礼志》里记载,祭祀五岳是朝廷大事,地方官员代劳也得按章程走,黄山压根没列入官方名册。文化上,五岳代表“五方守护神”,黄山再俊,也顶多算个“地方明星”,没那全局意义。

你可能会问,黄山这么出名了,现代人能不能给它“补个票”?难!五岳是历史文化符号,根扎得深,就像老北京胡同的名儿,不能随便改。

1982年,咱国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山和五岳都上榜了,可五岳的称号是老祖宗传下的,独立体系。

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风光无限,但五岳的评选基于古代祭祀传统,跟现代标准两码事。地理学家分析过,五岳分布均匀,覆盖核心区域,黄山位置重叠了南方,强行加塞反而不合逻辑。

黄山没进五岳,不是它不够格,而是历史机缘和文化规矩使然。咱得说黄山自个儿混得也不赖,游客如云,世界闻名,犯不着跟五岳较劲。

总之山各有命,欣赏就好,去黄山泡个温泉,看看那风起云涌,进不进五岳,它都是咱心中的胜地!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来源:向航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