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30人离职传言反转!新住持改革动了谁的利益?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9 23:35 1

摘要:这几天网上那张照片传得邪乎——禅房门口堆着半人高的纸箱,几件灰布僧袍搭在箱沿上,配文说少林寺三十个僧人打包走人了。评论区里说啥的都有,有人叹“现在和尚也吃不了苦”,有人猜“新住持定的规矩太严”,连常年去进香的老阿姨都发来私信问:“少林寺这是要变天?”

这几天网上那张照片传得邪乎——禅房门口堆着半人高的纸箱,几件灰布僧袍搭在箱沿上,配文说少林寺三十个僧人打包走人了。评论区里说啥的都有,有人叹“现在和尚也吃不了苦”,有人猜“新住持定的规矩太严”,连常年去进香的老阿姨都发来私信问:“少林寺这是要变天?”

直到8月9日,少林寺官网发了句话:“网传30人离职不实,勿信勿传。”这话像块石头投进水里,没压下涟漪,反倒让更多人扒起了背后的事——新住持印乐法师到底搞了些啥,能让传言跑得比香火气还快?

事情得从八月初说起。印乐法师接住持位子没几天,寺里就悄悄换了规矩。景区里那些卖少林玩偶、刻字佛珠的摊子少了大半,有摊主说“上面不让摆了,说太吵”;僧人早上的早课从原来的“来不来都行”,变成了卯时(凌晨五点)必须到殿,少一秒钟都要登记;更有意思的是后山那片荒了多年的地,突然被翻了出来,僧人们每天吃完早饭就得扛锄头过去,种上了的青菜绿油油的,有游客扒着墙头看,说“和尚种地比武僧表演还新鲜”。下山也管得严了,除了去医院看个病,平时想出去得找三个以上的僧人签字担保,说是“怕心野了收不回来”。

这些事一出来,网上吵成两派。有个常去拍寺庙的摄影师朋友跟我说:“早该这样!前两年我去拍素材,见着个‘僧人’在文创店跟游客讨价还价,说‘这串开过光的,少了八百不卖’,转脸就看见他在停车场开着辆黑色SUV走了。”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痛处。这几年谁没遇见过“假和尚”?去年有新闻说俩男的穿着僧袍在公园拉老太太算命,骗了三万多;还有直播间里的“大师”,拿着几十块的塑料珠子说是“高僧开过光”,卖三百多还说“结缘价”。真修行的看了寒心,普通人也觉得“佛门清净地”早成了赚钱的幌子。

但也有人替寺里捏汗。我认识个做旅游的大姐,她说:“少林寺光门票一年就得几千万,加上武术表演、素斋,这些钱要真砍了,僧人吃啥?大殿漏雨了拿啥修?”这话实在。前阵子去洛阳白马寺,见着个老僧人在补袈裟,针脚歪歪扭扭的,他说“寺里钱紧,能缝补就不换新的”。可不是嘛,寺庙再清净,也得有米下锅,有瓦遮头。

要说清这改革,得说说印乐法师这个人。资料里写他1966年生的,三十多年前从中国佛学院毕业,那地方出来的僧人,手里的佛经怕是比咱们读的课本还熟。后来他在河南佛协待了十几年,从办事员做到副会长,2003年被派去白马寺。去过白马寺的都知道,那地方跟别处不一样,没那么多花花肠子的生意,僧人每天天不亮就敲着木鱼念经,饭点去斋堂排队打饭,吃完自己刷碗,傍晚还得去菜园子浇水。有次我蹲在门口看,见个年轻僧人蹲在地里拔草,裤脚沾着泥,嘴里还哼着经文,那股子踏实劲儿,在别的寺庙少见。

有人说,印乐法师是把白马寺的“老理儿”挪到少林寺了。可不是嘛,少林寺再能打,说到底还是座寺庙,僧人得念经,得修行,总不能天天围着游客的钱包转。就像7月底寺里发的通报说的,他接住持是“大家伙儿都同意的”,这改革,怕是寺里上下早合计好了的。

但钱的事儿绕不开。前阵子去嵩山脚下的老店吃面,老板跟我唠:“前几年有和尚来我这儿买肉夹馍,还得要加蛋加肠的,现在听说早课要上到太阳出来,怕是没空下山吃了。”这话里藏着个理儿:真修行的,本就不在乎吃啥穿啥;那些天天惦记着下山解馋的,怕是也留不住。

其实这改革,也是给“假和尚”画了道线。前阵子黑龙江抓了俩骗子,穿着僧袍去村里骗老人,说“家里有灾,得买我的符”,结果被真僧人举报了。这种人要是进了少林寺,怕是熬不过三天早课,更别说扛锄头种地了。就像山脚下卖香的老张说的:“能留下来的,都是心里真有佛的。”

现在再看少林寺那则通报,“不信谣不传谣”的背后,更像在说:别光盯着谁走了,看看谁还在。印乐法师带着寺里走的这条路,肯定不好走。千年的庙,要把那些缠在身上的商业线头一根根解开,就像老僧人补袈裟,得一针一线慢慢来。

咱们普通人去少林寺,谁是为了买个刻字的钥匙扣?还不是想看看那片院子里,有没有当年达摩祖师面壁九年的静气,有没有武僧们练拳时的正气。要是哪天去了,能听见早课的钟声从大殿里飘出来,看见僧人扛着锄头从田埂上走过,那才是少林寺该有的样子。

这世道,想赚快钱的路太多了,能沉下心守着点老规矩的太少了。少林寺这一步,不管成不成,这份心,就值得咱们多瞅两眼。

来源:千山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