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组织召开“国家的孩子”寻根专项行动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刑事侦查总队副总队长张鑫介绍了“团圆行动”特别是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在助力为“国家的孩子”寻根工作方面的整体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张雪冬摄
人民网呼和浩特8月9日电 (记者 张雪冬)8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组织召开“国家的孩子”寻根专项行动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刑事侦查总队副总队长张鑫介绍了“团圆行动”特别是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在助力为“国家的孩子”寻根工作方面的整体情况。
据了解,自2021年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团员行动”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机关全面梳理全区失踪被拐人员情况,依托“全国打拐DNA系统”,为174名失踪被拐人员找回家人,实现他们的团圆梦。
“‘团圆行动’开展以来,锡林郭勒盟公安局深入组织实施为‘国家的孩子’寻根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为50名‘国家的孩子’寻根成功。”张鑫说,寻根成功的50个“国家的孩子”案例中,涉锡林郭勒盟21人,呼和浩特市4人,通辽市、乌兰察布市各3人,赤峰市、阿拉善盟各2人,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各1人,区外13人。
在为“国家的孩子”寻根专项行动中,锡林郭勒盟公安机关系统梳理近年来的寻根工作经验,总结形成了“采集+建档”一站式信息管理机制、“网上+网下”核查机制、“认亲+团圆”全流程服务和“媒体+社会组织”多方联动的一系列工作模式,为“国家的孩子”寻根专项行动服务范围从锡林郭勒盟向全区乃至全国扩展。
同时,锡林郭勒盟公安机关创新采用“科技赋能+基础攻坚”双轮驱动模式,构建精准寻根长效机制。在基础工作层面,深入践行“枫桥经验”,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对“国家的孩子”群体开展细致摸排,全面采集其年龄、照片、领养情况、现居住地及自行寻根等信息,建立“一人一档”寻根工作台账,安排专人负责对接,并通过多渠道向公安机关内部推送血样采集、寻根咨询等相关信息;在技术支撑层面,依托全国公安机关数据库,运用DNA技术,创新检验比对技战法,系统开展亲属信息检索、比对及核查工作,有效提高寻根比中确认率。
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白嘎利介绍说,出生在江苏常州的“国家的孩子”王志强,经过17年的坎坷寻觅。2023年12月,锡林郭勒盟公安局通过DNA比对,2024年1月12日,与离散六十余载的亲人相认。还有一位“国家的孩子”胡华英,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与阔别65年的亲人成功相认。
截至目前,锡林郭勒盟公安机关已采集“国家的孩子”血样931份、寻根家庭血样188份,排查家系2000多个,排查个体4000余名,分析排查寻根数据超5000条。
寻根是一场双向奔赴,为“国家的孩子”成功寻根离不开检验技术的成功应用,更离不开寻根两地的联动协调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锡林郭勒盟公安局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为“国家的孩子”寻根专项行动中,并通过全媒体矩阵将寻根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形成强大社会助力。与此同时,公安机关还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采用“专题报道+新媒体直播+融媒产品”相结合的形式,发布当事人寻根信息和成功案例,普及寻根知识和DNA技术在寻根中的应用,对为“国家的孩子”寻根专项行动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提高社会各界对寻根行动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为‘国家的孩子’寻根,是一项紧迫且长期的任务。下一步,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将扎实推进‘国家的孩子’寻根行动,进一步完善专项行动工作机制,通过扩大本地及南方相关地区血样数据库、增设信息采集站、动员志愿者参与等方式拓宽寻根渠道;同时开展血样采集和检材保存等培训活动,提高寻亲效率。并在公安厅刑侦总队的指导支持下,进一步健全跨区域协作、一站式服务、检验流程优化等长效机制,动态跟踪寻根进展,确保服务高质量全覆盖。争取帮助更多的‘国家的孩子’早日实现团圆梦。”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支队长李剑三说。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