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敌鼠酮是抗凝血药、维生素 K 拮抗剂,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臭的淡黄色晶体,作为鼠药使用时以染料染成蓝色。让题述的“野猪肉”变蓝的是染料而不是敌鼠酮本身,野猪肉的颜色不代表野猪肉的敌鼠酮含量。
我认为 否 。
敌鼠酮是抗凝血药、维生素 K 拮抗剂,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臭的淡黄色晶体,作为鼠药使用时以染料染成蓝色。让题述的“野猪肉”变蓝的是染料而不是敌鼠酮本身,野猪肉的颜色不代表野猪肉的敌鼠酮含量。
敌鼠酮在人体内的生物半衰期约 15 到 20 天,大鼠在 8 天内排出口服摄入量的约 80%,敌鼠酮能在哺乳动物肝脏发生一定程度的生物富集。并未中毒身亡的野生动物携带的敌鼠酮的量不容易让人在食用后中毒。
一些欧美新闻引用了一篇 2018 年发表的、声称在美国多种野生动物身上检出敌鼠酮的文章,但新闻媒体普遍不去提文中对剂量的说法 [1]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total ARs in the bear livers tested was 8.7 ppm from a bear taken for depredation in Placer County. Even at this high concentration, a 60 kg person would need to consume almost 2.68 kg of liver (about 6 lbs) to consume the mammalian LD50 (0.39 mg/kg body weight for rats) of brodifacoum (the most toxic of the ARs). However, monitoring of AR exposure in bears harvested by hunters is advised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for exposure in hunters consuming bear tissues.译文:
在熊肝脏中检测出的最高的抗凝血灭鼠剂总浓度为百万分之 8.7,来自在普莱瑟县捕获的一只熊。即使在如此高的浓度下,一个体重 60 千克的人也需要食用近 2.68 千克的肝脏(约 6 磅)才能达到溴鼠灵(毒性最强的抗凝血灭鼠剂)对哺乳动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大鼠为 0.39 毫克每千克体重)。不过,还是建议监测猎人捕获的熊的抗凝血灭鼠剂暴露量,以确定食用熊组织的猎人暴露于抗凝血灭鼠剂的可能性。溴鼠灵的生物半衰期长达 9 个月,造成哺乳动物和鸟二次中毒的风险明显高于敌鼠酮。
加利福尼亚州野生动物管理部门敦促农药施用者在施用杀鼠剂时采取措施来避免野生动物暴露。在施用前,应当确保非目标的野生动物不在即将施用农药的区域活动。使用适当的诱饵站和施用方法来排除非目标物种的接触。采用综合管理方法而不只依赖毒剂进行鼠类控制,可能会减少野生动物中毒的现象。
维生素 K1 可用于治疗敌鼠酮中毒、溴鼠灵中毒等,在中毒者未发生大出血时非常有效。新摄入这类毒物的人亦可洗胃并以活性炭吸附。患者需要其他对症治疗,例如输血、必要时注射凝血因子来对抗低血容量性休克。
来源:晚晚的星河日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