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入英伟达供应链是PCB企业技术实力和商业能力的综合体现,这一过程通常需要经历严格的认证、测试和产能爬坡阶段。根据目前英伟达核心供应商(如胜宏科技等)的公开信息及行业实践,完整周期一般需 1.5–3年。具体时间受企业技术基础、产品定位、英伟达需求紧迫性等因素影
打入英伟达供应链是PCB企业技术实力和商业能力的综合体现,这一过程通常需要经历严格的认证、测试和产能爬坡阶段。根据目前英伟达核心供应商(如胜宏科技等)的公开信息及行业实践,完整周期一般需 1.5–3年。具体时间受企业技术基础、产品定位、英伟达需求紧迫性等因素影响,可拆解为以下四个阶段:
⏳ 一、核心阶段与时间分布
技术认证期(6–18个月)
技术匹配:需满足英伟达对AI服务器PCB的硬性要求,包括层数(通常22层以上)、信号完整性(如Dk/Df值)、散热性能(适配1400W GPU)等。
认证流程:
Delta/Gamma认证:针对高多层板及材料;
OAM模块专项认证:如胜宏科技五阶HDI板的独家认证耗时约18个月。
关键门槛:量产能力(如5阶HDI、40层板)、专利壁垒(如ABF载板工艺)。
样品测试与小批量供货(3–6个月)
通过认证后进入工程样品(ES)测试,需配合英伟达完成:
信号损耗测试(如288GB HBM3E显存适配性);
热应力验证(1400W功耗下的液冷兼容性)。
此阶段通常以OEM方式切入。
产能爬坡与大规模订单(6–12个月)
英伟达对核心供应商要求产能保障,例如:
胜宏科技因独占OAM模块订单需预留50%产能。
风险点:若产能不足,可能被分流订单。
长期合作与深度绑定(持续进行)
进入量产阶段后,需持续投入下一代技术研发(如Rubin架构适配);
头部供应商通过联合研发巩固地位。
二、企业案例:典型时间路径
胜宏科技(核心GPU供应商)
2019–2021年:完成H100系列HDI板技术积累;
2022年 通过OAM模块认证,2023年量产H100;
2025年 独占GB300订单,总周期约3年。
⚠️三、当前行业趋势与挑战
周期缩短机遇:
GB300量产(2025年Q3)推动认证加速。
周期延长风险:
技术迭代:Blackwell架构要求22层以上板,Rubin或需30层+,研发滞后将被淘汰;
供应链本土化:英伟达要求泰国/墨西哥产能配套,无海外基地企业难获订单。
结论与建议
基准周期:技术成熟企业约 1.5–2年,新领域切入者需 2.5–3年(如胜宏科技);
加速路径:
并购成熟产能(如胜宏收购泰国APCB跳过建厂期);
绑定代工厂(OEM模式降低直接认证难度)。
未来,随着AI服务器技术迭代加速(如Rubin架构2026年推出),认证周期可能进一步分化:头部供应商因技术协同性缩短至1年内,而新进者因产能与技术双重门槛面临更长周期挑战。
来源:经济和资本市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