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的「局外人」包凡 依然是华兴资本大股东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9 20:02 1

摘要:对此,华兴资本回应称,包凡不再参与集团日常管理与运营,其个人生活动态属于私人事务范畴,华兴资本不再予以回应。当前,华兴资本业务及运作一切正常,由执行委员会全面负责集团战略推进。

时隔两年半,曾被有关部门带走留置的包凡再度引发行业关注。有媒体8月7日报道,华兴资本控股(以下简称华兴资本)的创始人包凡近期“出来了”。

对此,华兴资本回应称,包凡不再参与集团日常管理与运营,其个人生活动态属于私人事务范畴,华兴资本不再予以回应。当前,华兴资本业务及运作一切正常,由执行委员会全面负责集团战略推进。

包凡曾是华兴资本董事会主席、实际控制人。2024年2月2日,华兴资本公告称,包凡已辞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提名委员会主席、执行委员会主席、薪酬委员会委员的职务。随后,包凡的妻子许彦清逐步走向前台,并于2024年10月出任华兴资本董事会主席。

至此,华兴资本在管理层架构上完成了与包凡的职务切割。包凡作为曾经的“并购之王”,曾主导的滴滴与快的合并、58同城与赶集网联姻、美团与大众点评整合。

如今包凡重归公众视野,虽不参与日常运营,面对当下硬科技时代的激烈角逐,其意志是否会影响华兴资本未来的航向?

包凡“消失”的两年,华兴资本亏了6.51亿元

在包凡“消失”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国投资市场的风向标已彻底转向,资本从新消费、切换至大模型训练、具身智能等硬核AI领域;而华兴资本也从“创始人驱动”转向职业经理人主导的“后包凡时代”,其在大语言模型、多模态、具身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声量并不强。

这两年多时间,华兴资本给外界的直观感受是,这家昔日的“新经济投行王者”正逐渐转变为“守擂者”。这种变化在财报里也有所体现。据华兴资本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1.79亿元,2023年亏损为4.72亿元,两年亏了6.51亿元。

华兴资本业务主要分为3大块,投资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华兴证券业务。其中,投资管理业务贡献了集团总收入的38%,是华兴资本2024年唯一盈利的分部。

财报显示,2024年华兴资本管理的基金项目退出金额总计32亿元。截至目前,其11支主基金中已经有5支基金,以及若干支项目基金的DPI(基金投资回报比)超过100%,并开始产生附带权益。2024年,华兴资本计入财务报表的总附带权益为人民币1亿元,净附带权益近人民币3000万元。

2024年华兴资本投行业务总收入2.2亿元。由于近两年一二级市场活跃度持续低迷,其投行业务承压,其2024年投行业务经营亏损3483.7万元。

华兴证券成立于2016年。2020年7月,丛林成为华兴资本总裁,兼任华兴证券董事长,向包凡汇报。丛林于2022年9月上旬被有关部门带走后,华兴证券高层开始“大换血”。

财报显示,华兴证券2024年全年总收入和净投资收益人民币2.5亿元,占集团总收入和净投资收益30%。去年,华兴证券完成了万辰生物定增、金凤凰新三板挂牌、加特兰和昆仑芯私募股权融资等项目。

2024年,华兴证券经营亏损9424.9万元,是华兴资本最大亏损源。

“局外人”包凡依然有“一票否决权”

在包凡“消失”的两年多时间里,华兴资本经历长达17个月的停牌期、核心管理层重组以及战略重心转向等大变动,直至2024年9月9日“复牌”后,华兴资本才逐步回归正轨。

从“包凡不再参与集团日常管理与运营,其个人生活动态属于私人事务范畴,华兴资本不再予以回应”的表态看,华兴资本正极力“去包凡化”。

也有行业人士透露,自2018年华兴资本上市后,华兴资本已在组织管理上推动“去包凡化”,包凡也退居幕后。

从职务切割上看,包凡已然成为华兴资本的“局外人”。不过,从华兴资本的股权结构看,包凡依然是华兴资本的大股东。

据华兴资本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包凡通过多重权益架构合计控制华兴资本48.38%的股份,具体包括:受控制法团权益40.26%,信托控制权益4.42%,其他持股2.3%,实益持股0.88%,信托受益人权益0.52%。

作为华兴资本实际控制人,包凡在股东大会层面依然拥有重大事项决策权。通俗点说,包凡对需75%股东同意的重大决议(如公司合并)拥有事实上的“一票否决权”。

据华兴资本2024年财报显示,包凡40.26%的受控制法团权益是通过控股FBH Partners和CR Partners间接持有。

据财报显示,FBH Partners持有CR Partners81.73%股权。包凡持有FBH Partners 79%股权,加上包凡的配偶许彦清女士(持有FBH Partners的21%权益)已就所持FBH Partners全部股权授予包凡投票代理权,故包凡控制FBH Partners股东大会的全部投票权。

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包凡被视为拥有CR Partners所持218,127,332股股份的权益。此外,包凡被视为拥有Best Fellowship Limited(一个由许彦清女士控制的实体)所持12,240,000股股份的权益。

也就是说,包凡通过持有FBH Partners 79%股权及获得配偶100%投票权委托,实际控制FBH Partners;FBH Partners持有CR Partners 81.73%股权,包凡进而通过CR Partners及其他关联实体合计控制华兴资本40.26%的股份权益。

如今包凡或将重归公众视野,华兴资本能否在AGI等硬科技赛道重振“并购之王”的荣光,成为行业普遍关注的焦点。毕竟在移动互联网狂飙突进的那几年里,包凡曾在新经济企业投融资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华兴资本能否再现往日荣光?

从2005年成立至今,华兴资本已从早年的投资银行变成了一个专注新经济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其所从事的业务涵盖了私募融资、并购、证券承销与发行、证券研究与交易、投资管理等。

2005年,包凡做了七个单子,而到了2006年,陈一舟的千橡互动融资4810万美元、俞渝和李国庆的当当网融资2700万美元、周鸿祎的奇虎融资2500万美元,这些本土新经济企业融资的背后都有包凡的影子。

《纽约时报》曾撰文指出,对于包凡来说,能够在蒸蒸日上的初创企业中赢得朋友的信任一直是华兴资本发展有利的支撑。对此,包凡并不避讳,“我在一个比较早的时间点发现了这批人,跟他们成为朋友,然后一块儿共同成长”。这也是包凡口中华兴资本的故事。

2008年,华兴资本上海创建团队。不料金融风暴袭来,2009年全年只做了四五个单。金融风暴中,本土证券市场萎靡,国际投行中国业务锐减,包凡却从中看到了华兴资本扩张的好时机,决定将华兴资本从原先的新型投行转型为全业务投行,开始布局证券业务。

在包凡看来,华兴资本如果不转型为一站式、全业务的投行,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真正立足,为此,华兴资本必须一方面扩大规模,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核心优势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2012年、2013年,华兴资本先后拿到了香港和美国券商牌照。2013年,华兴资本完成亚信联创私有化、兰亭集势赴美IPO、奇虎6亿美元可转换票据发行、唯品会2亿美元增发、博雅互动香港上市、去哪儿赴美IPO等交易。

2014年5月京东登陆纳斯达克。京东IPO的联席主承销商为美林证券、瑞银证券、华兴资本、Allen &Company、巴克莱和杰富瑞斯。香港市场的券商业务和美国市场的券商业务使得包凡和华兴资本在利润丰厚的IPO环节尝到了甜头。

但对华兴资本来说,2014年仅仅是这家机构赢来了开门红。真正让包凡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声名鹊起的,是华兴在大并购时代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2015年,华兴资本并购组包揽了中国互联网并购大案的前三甲——滴滴和快的、58同城和赶集网、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华兴资本三战成名,包凡被称为并购之王。

2018年,华兴资本正式登陆港交所,并转身更换赛道,一头扎进由技术创新驱动的智能科技、新消费等领域。

然而从华兴资本在硬科技领域的战绩看,其转型之路始终未能复刻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辉煌。尤其在AGI赛道头部项目争夺战中,当Minimax、月之暗面等明星企业被资本疯抢时,华兴资本罕见缺席。

据财报显示,2023年,华兴资本完成了智谱华章、百川科技、大秦数能、坤天新能源、国动通信等项目,并作为联席主承销商完成震坤行美股IPO。2024年,华兴资本是星动纪元、生数科技、傅利叶、星海图等项目多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等。

面对在核心硬科技赛道头部项目争夺中的乏力表现,华兴资本近期将目光投向了更前沿的领域。眼下,华兴资本又押注Web3.0与加密资产。

2025年6月,华兴资本公告称,在稳固华兴资本现有业务的同时,正式进军Web3.0和数字资产领域,并批准总额为1亿美元的预算,并在未来两年期间用于集团发展Web3.0业务和投资数字资产。

从缔造互联网并购传奇,到在AGI浪潮中头部项目中的缺失,恰是包凡缺席两年半间中国创投市场剧变的缩影。而今,包凡以“局外人”的身份重归公众视野,华兴资本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硬科技战场需要技术洞见而非关系网络,其能否找回昔日荣光?(:深网腾讯新闻)

来源:大力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