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S要回来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说是十月份就能在节目上看到她,可这事儿听着热闹,细品起来却有点不是滋味。
小S要回来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说是十月份就能在节目上看到她,可这事儿听着热闹,细品起来却有点不是滋味。
自从大S走了以后,S家这盘棋走得越来越乱,以前那种风光无限的场面,现在想想都像上辈子的事。
大S在的时候,家里大小事都有个主心骨,节目、代言、曝光,一环扣一环,现在人没了,剩下的几个人像是突然断了线的风筝,飘着,却不知道往哪儿落。
小S停工那阵子,大家还觉得她是需要时间调整,毕竟姐妹感情深,突然失去至亲,谁也扛不住。
可她没闲着,一边让吴宗宪的女儿吴姗儒顶上主持的位置,一边自己悄悄搞动作。
办女儿画展、全家去日本旅游、晒合照,连姐夫具俊晔跑到墓地前拍照发社交平台,都被外界解读成是在为她复出铺路。
这操作,说白了就是想用亲情牌和话题热度重新拉回关注。
可问题是,牌打得再巧,人心变了,热度也回不去了。
吴姗儒接手节目后,收视率不降反升,数据比小S在的时候还好看。
这下尴尬了,本来是替人代班,结果干得太好,反倒成了原主持人心头的一根刺。
观众也现实,谁搞笑、谁节奏好,就爱看谁。
小S过去那套夸张表情和犀利吐槽,现在看多了反而有点腻。
时代变了,综艺的口味也变了,她还没回来,就已经被市场悄悄淘汰了一截。
更麻烦的是S家对外的一系列操作,彻底把风向搞砸了。
大S刚走那会儿,大家还同情这个家庭,结果S妈转头就开始在网上发长文,字里行间全是委屈和控诉,矛头直指汪小菲。
一会儿说欠钱不还,一会儿又提当年婚变的旧账,甚至在汪小菲再婚当天还发消息要他还车。
这种行为,说难听点就是消费逝者,拿亲人的离世当筹码去换流量和利益。
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开始还有人站队,后来发现全是算计,情绪立马反转。
汪小菲那边倒是挺稳,从头到尾没回应一句。
大S葬礼上没请孩子,他没抱怨;S家一次次在网上发难,他也没开腔。
人家专心经营自己的事业,再婚、开餐厅、直播带货,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这种沉默反而显得更有力量,对比之下,S家的闹腾就显得格外难看。
你越吵,别人越觉得你输不起。
还有吴宗宪这边,原本和大小S合作多年,关系也算熟络。
可自从吴姗儒接手节目后,吴宗宪突然在采访里“无意”透露了一些幕后故事,话里话外都在暗示大小S早年在圈内的风评并不好。
这话一出,等于直接撕破了脸。以前是合作,现在是互相揭短,关系冷得像冰。
小S想靠吴家的资源复出,这条路基本被堵死了。
最打脸的是金钟奖。
早前有风声说小S会作为特别嘉宾出席,顺便缅怀大S,结果临近颁奖,制作方直接否认邀请,连原本计划的纪念环节也悄悄取消。
这信号太明显了,主流平台不想沾这摊浑水。
现在谁还愿意为了一个争议人物去冒舆论风险?
尤其小S这些年形象早就不是当年那个“麻辣天后”了,更多是和负面新闻绑在一起。
节目组怕翻车,主办方怕引战,干脆敬而远之。
现在的S家,别说复出了,连基本的公众好感都快没了。
网上一提她们,评论区不是嘲就是骂,什么“吃人血馒头”“炒冷饭”“过气咖”全来了。
以前粉丝护着,现在连老粉都懒得辩解。
具俊晔在墓前摆拍那事儿,更是被做成表情包到处传,本意可能是想表达思念,可落在大众眼里,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炒作。
感情被当成工具,观众自然反感。
小S要是真想回来,光靠搞点家庭温情、蹭点姐姐的热度,根本没用。
观众要的是内容,是新鲜感,是真诚。
可她这几年给人的印象,更像是在算计怎么把流量变现,而不是用心做节目。
她可能觉得自己还是那个能带动收视的主持人,但市场早就往前走了。
现在的综艺,拼的是创意、节奏、团队,不是单靠一个嘴皮子快的女主持就能撑起来的。
更深层的问题是,S家整个家庭的公信力已经崩了。
过去靠姐妹俩的综艺感和时尚形象吃饭,现在这些光环全被一次次的舆论风波磨没了。
你想复出,平台要考虑品牌形象;你想接代言,品牌方得评估风险;你想上热搜,网友已经免疫了。
没有信任,再大的名气也是空壳。
所以别说什么十月份复出,就算她真站上舞台,台下又有多少人真心期待?
以前是看她搞笑,现在是看她笑话。
风光的时候,所有人都围着你转;一旦失势,连曾经的合作方都能转身给你一刀。娱乐圈就是这样现实。
S家现在不是缺机会,是缺翻身的底气。
人心散了,牌也不在手里了,还想回到从前,难。
来源:一盅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