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议员:希望回购中国航母,中方务必拆掉武器停止军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9 16:56 3

摘要:2023年,一名俄罗斯议员的话让整个国际军事界都愣住了——他要求中国"归还"辽宁舰。同时要求拆除这艘航母的所有武器。

2023年,一名俄罗斯议员的话让整个国际军事界都愣住了——他要求中国"归还"辽宁舰。同时要求拆除这艘航母的所有武器。

这艘曾经名为瓦良格号的航母,从苏联未竟的梦想到中国的海上雄鹰,其间经历了怎样的技术蜕变和主权转换?为何如今会产生这样的争议?

2023年初,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卡根诺夫的一句话,让国际军事观察家们都傻了眼。

他竟然建议俄国应该从中国"收回"辽宁舰,还要求拆除武器系统,改名为"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号。

这话一出,连俄罗斯政府都坐不住了,赶紧和这位议员的言论撇清关系,生怕影响中俄两国关系。

但仔细想想,这背后折射的问题可不简单。

要知道,当年辽宁舰还叫瓦良格号的时候,可是苏联的未竟之作

1991年苏联解体时,这艘航母只完成了68%的建造进度,就像一个没装修完的毛坯房。

乌克兰接手后,既没钱继续建造,也没能力维护,只能让它在港口里默默生锈

俄罗斯当时自顾不暇,根本没余力接手这个烂摊子。

直到1998年,中国企业花2000万美元买下了这个"废铁"。

整个交易过程合法合规,手续齐全,俄方当时也没有任何异议。

现在看来,卡根诺夫的这番话,更像是技术嫉妒在作祟。

中国用了20年时间,把一堆废铁变成了现代化的海上雄鹰,这种转变让人叹为观止。

反观俄罗斯,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自2017年开始大修,至今还在船坞里折腾

期间发生火灾、甲板被砸穿、船坞沉没等一系列事故,简直就是一部《航母维修灾难记》。

更尴尬的是,他们的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巡洋舰,在去年的冲突中沉入了黑海。

现在充当门面的竟然是一艘不到5000吨的护卫舰,这种落差确实让人心理难以平衡。

要说辽宁舰的改造过程,那真是一部中国制造的励志大片

2002年,这艘空壳航母终于漂洋过海到达大连港,那场面可不是一般的壮观。

但接下来的挑战才是真正的考验——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空壳子

内部设备被拆得七七八八,连最基本的图纸都不全,简直比盲人摸象还难。

中国的工程师们愣是凭着一股子韧劲,开始了这场从零开始的技术攻关

动力系统要重新设计,电子设备要全部更换,武器系统要重新集成。

最关键的舰载机起降系统,更是从无到有的技术创新

那些密密麻麻的阻拦索,每一根都承载着战机安全着陆的重任。

为了这些技术,中国工程师不知道熬了多少个通宵,做了多少次试验。

整个改造过程,中国总共投入了超过12亿美元的资金。

这个数字是当初购买价格的60倍,足以说明技术改造的复杂程度。

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改造,中国掌握了航母建造的核心技术

从舰体结构到动力系统,从电子设备到武器配置,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技术突破。

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这一天对中国海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更让人自豪的是,经过改造后的辽宁舰,国产化率达到了90%以上

这意味着除了舰体框架,几乎所有的核心系统都是中国自主研发的。

从雷达系统到武器装备,从通信设备到生活保障,处处体现着中国智慧

那些曾经在技术上对中国封锁的国家,现在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辽宁舰不仅是一艘航母,更是中国技术主权的象征。

它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能力把别人的"垃圾"变成自己的"珍宝"。

如果说辽宁舰的成功改造是中国航母事业的第一步,那么后续的发展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中国从辽宁舰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航母建造的完整体系

2017年,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山东舰下水,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航母建造的自主时代

紧接着,更先进的福建舰采用了电磁弹射技术,技术水平直接跃升到了世界前列

反观俄罗斯,情况就显得有些尴尬了。

他们的"库兹涅佐夫"号从2017年开始大修,本来预计两年完成,结果一拖再拖。

期间发生的各种事故,简直让人哭笑不得——浮船坞沉没、起重机砸穿甲板、连续两次火灾

这艘航母就像一个生病的老人,各种毛病接连不断。

更要命的是,俄罗斯的造船工业已经失去了建造大型航母的技术能力

这种技术差距的形成,根源在于两国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

中国选择的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渐进式发展道路。

从辽宁舰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次进步都是在前一次基础上的技术升级

这种发展模式看似缓慢,但基础扎实,后劲十足。

俄罗斯则是在吃苏联时代的老本,缺乏持续的技术投入和系统性创新

国际军事专家普遍认为,这种差距在未来只会越来越大

中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航母产业链,从设计到建造,从试验到服役,每个环节都在快速进步

而俄罗斯还在为一艘老航母的维修而焦头烂额,根本没有余力考虑建造新航母。

卡根诺夫想要"买回"辽宁舰的想法,从技术角度看完全不现实。

就算中国真的卖给他们,俄罗斯也没有能力维护如此复杂的现代化航母系统

卡根诺夫这场闹剧背后,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技术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在当今世界,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这不仅仅是航母,在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各个领域都是如此。

中国从辽宁舰项目中学到的最重要一课,就是技术自主的极端重要性

无论多么困难,无论投入多大,都必须掌握核心技术,这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在航母技术上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领跑

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中俄两国的海军实力对比,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两国的心理状态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技术主权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

谁在技术上依赖别人,谁就在政治上受制于人,这个道理越来越清晰。

中国通过辽宁舰项目证明了一个道理:只要有决心、有投入、有坚持,任何技术壁垒都可以突破

这种经验不仅适用于航母,也适用于芯片、人工智能等所有关键技术领域。

未来的国际合作,将更多地建立在技术实力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的资源互补。

在这个新的竞争格局中,技术主权将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舞台上平等对话。

技术主权这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辽宁舰用20年时间证明了一个道理: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挺直腰杆

面对未来的技术竞争,合作与竞争将长期并存。只有在技术上自立自强,才能在合作中获得平等地位,在竞争中保持主动权。

面对技术发展的挑战,你认为中国还需要在哪些领域加强技术主权建设?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来源:青史印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