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刷抖音的时候,有没有刷到过那种视频?一个咱们中国的姐姐,身边站着个金发碧眼、胡子拉碴的外国大叔,俩人要么在埃菲尔铁塔下亲亲,要么在自家院子里烤肉,配文总是“嫁给爱情,无关国界”。这种视频,简直就是流量密码,评论区里一堆羡慕的,也有一堆骂的。今天咱们要聊的,就
你刷抖音的时候,有没有刷到过那种视频?一个咱们中国的姐姐,身边站着个金发碧眼、胡子拉碴的外国大叔,俩人要么在埃菲尔铁塔下亲亲,要么在自家院子里烤肉,配文总是“嫁给爱情,无关国界”。这种视频,简直就是流量密码,评论区里一堆羡慕的,也有一堆骂的。今天咱们要聊的,就是这个圈子里的一对“顶流CP”——广西的佩吉大妈和美国的“牛仔”爱迪。他们的事儿,可比一部八点档的电视剧精彩多了。
2024年6月的北京大兴机场,人来人往,大家都忙着赶路。可突然间,国际到达口那边就骚动起来了。一个看起来快50岁的中国大姐,打扮得那叫一个精致,激动地冲向一个刚出闸口的老外。那老外,我的天,活脱脱就是美国西部片里走出来的,长头发、大胡子,个头得有一米八几,身上那股子德州味儿隔着屏幕都能闻到。
俩人一见面,那叫一个天雷勾地火,二话不说,直接在众目睽睽之下就抱着啃了起来。周围的大哥大妈、小年轻们,全都看傻了眼,纷纷掏出手机开始拍。这可不是什么电影拍摄现场,这是47岁的广西佩吉,第一次线下见到她54岁的美国网友,爱迪。
这一吻,直接给这段跨国恋情按下了“加速键”和“曝光键”。佩吉是个懂行的,她早就开了抖音号,名字就叫“佩吉&爱迪”。机场这一幕,立马就被剪成了短视频,配上激动人心的音乐,发了出去。好家伙,视频一下子就爆了。评论区里炸开了锅:“哇塞,太浪漫了吧!”“这才是真爱啊,羡慕死我了!”“姐姐好勇敢,追自己的幸福!”
接下来的日子,佩吉的抖音更新得那叫一个勤快。今天带着爱迪去爬长城,明天带他去吃北京烤鸭。镜头里的爱迪,看佩吉的眼神里,那叫一个“星星眼”,简直是爱到了骨子里。佩吉呢,也是一脸幸福小女人的模样,依偎在爱迪身边。
高潮来得特别快。就在一家装修得古色古香的烤鸭店里,俩人吃着饭呢,爱迪突然“扑通”一下,单膝跪地,从兜里掏出了一个亮闪闪的钻戒。周围的食客都惊了,纷纷起哄。佩吉捂着嘴,眼泪汪汪,想都没想就点了头。
从网聊到奔现,从见面到求婚,满打满算也就一个礼拜。这速度,坐火箭都赶不上。
这一套流程下来,佩吉的抖音账号粉丝“蹭蹭”地往上涨。她成功地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普通中国女性也能收获完美跨国爱情”的活样本。视频里的她,漂亮、独立,找了个帅气、体贴还有点钱的美国“牛仔”,满足了好多人对跨国恋的所有幻想。
每天直播间里,佩吉都会分享她和爱迪的“甜蜜日常”。她不会英语,爱迪不会中文,俩人就靠着个翻译软件聊得热火朝天。佩吉会告诉粉丝们,外国男人有多绅士,多尊重女性;会展示爱迪送她的小礼物;还会分享俩人因为文化差异闹出的小笑话。
总之,在抖音这个橱窗里,佩吉和爱迪的爱情,完美得就像一个童话。但是,咱都知道,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现实世界里,一个从广西小县城走出来的离异女性,和一个从美国德州来的“老牛仔”,他们的相遇,真的就只是因为丘比特打了个盹,不小心把箭射偏了吗?这背后的事儿,可比镜头前复杂多了。
要想看懂他俩这事儿,咱们得先把抖音的十级美颜滤镜给关了,看看这俩人到底是谁。
先说佩吉。她1977年出生在广西融水县,一个山清水秀但并不富裕的地方。她是家里最小的姑娘,从小被宠着长大,没吃过什么苦。学习成绩不咋地,初中没毕业就混社会了。这一点,佩吉自己也从不避讳。
但佩吉这人,脑子是真活络。她知道自己没文凭,就得有手艺。她学了理发、学了美容,后来还真就在县城里开了家美容店。靠着能说会道和不错的手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能自己开店当老板,那绝对是“女强人”了。
25岁那年,她结婚了。是那种特别典型的“中国式婚姻”,亲戚朋友介绍的,门当户对,没啥感情基础,结了就凑合过。可佩吉是个有事业心的女人,天天忙店里的事。她前夫呢,恰恰相反,有点大男子主义,不爱干活,就喜欢喝酒打牌,还老嫌弃佩吉不顾家,让她关了店老老实实在家待着。
这俩人三观不合,天天吵架,日子过得那叫一个鸡飞狗跳。再加上一直没孩子,这段婚姻撑了五六年,最后也就和平分手了。
离婚后的佩吉,就一门心思搞事业。她特别爱美,舍得在自己脸上花钱,微整形什么的也没少做。所以四十多岁的人了,保养得跟三十出头似的。身边追她的男人不少,但她一个都看不上,总觉得没感觉。
转折点是疫情那几年。实体生意不好做,佩吉的美容店也扛不住了,最后只能关门大吉。这一下,她从一个忙忙碌碌的女老板,变成了一个有房有车有存款的“退休大妈”。人一闲下来,就容易胡思乱想。看着身边的人都成双成对的,她也觉得孤单了,动了找个伴儿的心思。
恰好那会儿,她迷上了刷短视频,就是咱们开头说的那种。看着视频里那些中国姐妹们,挽着个老外,满世界旅游,生活得光鲜亮丽,佩吉心里那叫一个羡慕。她心里就琢磨开了:“外国老头,长得又帅,看起来又有钱,对女人又好,我为啥不找一个?”
你看,佩吉找对象的出发点,就非常明确和实际。她不是那种追求虚无缥缈爱情的小姑娘了,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再说爱迪。他1970年出生在美国德州,血统还挺复杂,有印第安人、爱尔兰人、德国人的基因。他的人生履历,看起来就像个“美国梦”的标本。休斯顿大学理工科毕业,在休斯顿当工程师。工作体面,收入稳定。
这大爷还特别有爱心。喜欢小动物,经常去动物收容所当义工,自己也收养流浪狗。还给残奥会当过义务教练。听起来,简直就是个完美男人。
可奇怪的是,这么一个“优质男”,活了54年,一次婚都没结过,连个孩子都没有。这在美国那种重视家庭的文化里,其实还挺少见的。到了这个岁数,他也觉得孤独了,想找个伴儿安度晚年。
他在美国也约会过几次,但都觉得不合适。后来有个哥们儿跟他说:“去网上找个中国女人吧!她们漂亮、顾家,而且中国的单身女人多,比美国妞好追多了!”
这话,爱迪听进去了。他立马下载了国际聊天软件,目标明确:找个中国女人。
2024年1月,他划拉手机的时候,就看到了佩吉的头像。照片里的佩吉,穿着件红上衣,抱着一束花,笑得那叫一个甜,看起来顶多二十七八岁。爱迪当时心里还“咯噔”一下,觉得太年轻了,不敢打招呼。可点开资料一看,年龄写着47,他这才鼓起勇气发了条消息。
一个想找外国老头的中国大妈,一个想找中国老婆的美国大爷,俩人就这么在网上对上了眼。一个不会英语,一个不懂中文,但这都不是事儿。靠着手机翻译软件,他们竟然聊得比谁都嗨。为了迁就德州和中国的时差,佩吉经常熬大夜,跟爱迪从东半球的黑夜聊到西半球的白天。
聊了一个月,俩人就确定了“网恋”关系。爱迪更是直接,视频的时候,亮出了一枚刚买的钻戒,告诉佩吉,这是给她的求婚戒指,他要来中国见她。
你看,把滤镜关掉之后,这两个人的画像就清晰了。佩吉,是一个在感情和事业上都经历过风浪,现在追求一种全新生活方式的精明女人。爱迪,是一个有着体面工作和爱心,但在感情世界里相当单纯,甚至有点“恨娶”的孤独男人。他们的结合,与其说是命运的安排,不如说是一场精准的“双向奔赴”,两个人都带着明确的目的,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那个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人。
如果佩吉和爱迪的故事,就停留在“有情人终成眷属”,那顶多也就是个比较抓马的爱情剧。可佩吉是谁啊?她可是自己开过十几年美容店,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的女人。她对商业机会的嗅觉,比一般人要灵敏得多。
随着她抖音账号的粉丝越来越多,私信她的人也爆了。大部分都是和她情况类似的中年单身女性。她们的问题五花八门,但核心思想都一样:“佩吉姐,你是怎么找到爱迪的?”“用什么软件能认识靠谱的外国人啊?”“我英语不好怎么办?”“能不能教教我?”
一开始,佩吉还在直播间里大大方方地分享。但问的人实在太多了,她回复不过来。这时候,她那个生意人的脑子,开始高速运转了。她发现,这不仅仅是满足大家的好奇心,这里面有巨大的“商机”。
于是,佩吉的“爱情课堂”开课了。她建了好几个微信群,想进群学习“秘籍”?行,先交钱。
2024年年底,佩吉在自己的抖音号上,高调地晒出了一张微信转账截图,还配文说这是她的“学员”成功出师了。截图上,一个备注着“XX学员”的人,给她转了2688块钱。佩吉还特地说明,这是“一对一”指导的费用。
我的天,2688块钱,在一个小县城,可能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了。就为了学怎么在网上找个外国老公,这钱花得值不值,咱先不说。但佩吉这个钱,赚得是真轻松。
她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把自己的经验打包成一套“方法论”。比如,教你怎么在国际交友APP上包装自己的个人资料,照片要怎么拍才能吸引老外的眼球;教你怎么用翻译软件和对方聊天,规避一些文化雷区;甚至还包括怎么辨别对方是不是“渣男”,是不是真心想结婚。
她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跨国婚恋导师”,而她和爱迪的爱情,就是她最成功的“教学案例”。她的抖音账号,也从一个分享日常的“Vlog”,变成了一个给她的付费课程引流的“广告牌”。
这一步棋,走得是真高明,但也真危险。
首先,这种事儿在法律上就属于灰色地带。正规的跨国婚姻介绍所,那都是要有资质的,手续非常复杂。佩吉这种个人行为,收了钱,提供了“中介”性质的服务,一旦出了问题,比如学员被骗了,或者发生了更严重的事情,那她可能就要承担法律责任了。文章里提到,这甚至可能涉嫌“人口拐卖”,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当这种“介绍”和金钱挂钩,并且形成规模时,性质就变了。
其次,这种“功利性”的行为,让她和爱迪的爱情,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金钱”滤镜。很多人就开始嘀咕了:“她对爱迪那么好,又是拥抱又是亲吻的,不会都是演出来的吧?”“爱迪知道她拿着俩人的爱情故事去赚钱吗?”“这老头也太单纯了,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呢。”
大家之所以这么怀疑,是因为整件事的逻辑太顺了。一个急于改变生活现状的中国女人,一个对中国充满美好幻想的美国男人,一场快得不可思议的网恋,一次高调的求婚,紧接着就是一个能赚钱的“爱情课堂”。这一切,都像一个精心设计过的商业闭环。佩吉需要爱迪这个“道具”,来证明她的方法论是有效的;而她那些付费的“学员”们,则用真金白银,为这个“童话”买了单。
佩吉的“生意”能火,绝不是偶然。她只是抓住了现在社会上一个很微妙的风口。咱们得往深里挖一挖,为啥那么多中国女性,愿意花钱去学“如何嫁给外国人”?
这事儿背后,其实是挺复杂的文化、经济和心理因素的交织。
1.刻板印象的“双向奔赴”
咱们得承认,很多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彼此都存在着一种“刻板印象”。
在一些西方男人的认知里,中国女人,或者说亚洲女人,有几个标签:“温柔、顾家、顺从、对感情忠诚”。这种印象,一部分来自于过去的电影、文学作品,另一部分也来自于一些专门的跨国交友网站的宣传。对于那些在本国情场失意,或者厌倦了西方女性独立、强势个性的男人来说,一个“传统的”东方女性,就成了他们理想的伴侣。就像爱迪的朋友跟他说的,“中国女人好追”。这话虽然不好听,但确实反映了一部分西方男性的心理。
反过来,在一些中国女性的眼中,西方男人也有几个标签:“浪漫、绅士、尊重女性、经济条件好”。她们可能看多了好莱坞电影,觉得外国男人都像电影里那样,动不动就送花、说“我爱你”,把老婆宠上天。再加上普遍认为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更高,嫁过去就能过上“好日子”。
这两种刻板印象,就像两块磁铁,互相吸引。佩吉和爱迪,就是这种“双向奔ر”的典型。佩吉想要一个能提供情绪价值和更好生活条件的伴侣,而爱迪想要一个符合他心中“东方妻子”想象的女人。
2.“剩女”焦虑与婚恋市场的挤压
咱们国内的婚恋市场,那叫一个“卷”。特别是对于有过婚史、年龄偏大、生活在小城市的女性来说,想找一个称心如意的伴侣,真的挺难的。社会上那种“女人过了三十就不值钱了”的论调,还有各种催婚的压力,让很多女性感到焦虑。
佩吉就是一个例子。她离婚后单身多年,在本地的圈子里,想找个条件、三观都合得来的,不容易。要么是对方嫌她年纪大、离过婚,要么是她看不上对方。当她们在国内的婚恋市场上感到处处碰壁的时候,把目光投向海外,就成了一个新的“出路”。
她们会觉得,外国男人不那么在意女人的年龄和婚史,更看重感觉和性格。这种想法不一定全对,但确实给了她们一种希望。佩吉的成功,更是给这种希望,加上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3.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
要是没有抖音、快手这些短视频平台,佩吉的故事,可能也就是她们县城里的一个谈资。但现在不一样了。社交媒体把她的个人经历,无限放大了。
她通过短视频,构建了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人设”。这种“人设”,满足了目标受众的“幻想”。那些对现状不满、渴望改变的女性,在佩吉的视频里看到了自己“梦想中的生活”。佩吉就像一个“造梦者”,而她的学员们,就是“买梦的人”。
这种模式,在今天的互联网上太常见了。教你理财的,会先晒自己赚了多少钱;教你健身的,会先秀自己的八块腹肌。佩吉也是一样,她和爱迪的“恩爱秀”,就是她最好的广告。可以说,社交媒体为她这门“生意”的诞生,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
所以你看,佩吉的“跨国婚恋速成班”,绝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小聪明。它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有着真实需求的市场。这个市场里,充满了信息差、刻板印象、个人焦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佩吉只是那个捅破了窗户纸,并且把这门生意摆到台面上来的人。
就在佩吉的“爱情事业”搞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她和爱迪的“完美爱情”,也开始出现了裂痕。而这个裂痕,非常现实,也非常致命。
那就是,孩子的问题。
当初俩人在网上聊天的时候,都说好了,年纪大了,就搭个伴儿过日子,不要孩子了。佩吉自己也四十多岁了,又是头婚没生,对再生孩子这事儿,本来就没什么执念。
可问题出在爱迪身上。见面之后,他发现佩吉保养得太好了,看起来就像个小姑娘。这老牛仔心里的小火苗,一下子就给点燃了。他觉得,这么漂亮的老婆,不跟我生个孩子,那简直是暴殄天物啊!他开始天天在佩吉耳边念叨,说想要一个属于他们的孩子。
这一下,佩吉直接“破防了”。她根本不想生。快50岁的人了,当高龄产妇,风险多大?身材、事业、未来的生活,全都要重新规划。她好不容易从上一段失败的婚姻里解脱出来,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怎么可能愿意再被孩子捆住手脚?
因为这事儿,俩人没少吵架。在那些光鲜亮丽的短视频背后,他们也和所有普通情侣一样,会因为现实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除了孩子,还有一个更让人起疑的点:那张结婚证。
按理说,爱迪第一次见面就求婚,那叫一个情真意切。佩吉也当场答应了。这都过去一年多了,俩人还是“未婚夫/妻”的关系,迟迟没有领证。
这就有点说不通了。如果真是真爱,恨不得马上就结婚,天天腻在一起,干嘛还拖着呢?
这里面的可能性就很多了。
可能是因为孩子的问题没谈拢,婚事就搁置了。
也可能是办理跨国婚姻的手续很复杂,需要时间。这确实是个原因,牵涉到两国法律、财产公证等等,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完的。
但还有一种更“腹黑”的猜测,也是很多网友倾向于相信的:保持“订婚”状态,对佩吉的“生意”最有利。
你想想看,如果他们结婚了,这个“爱情故事”就等于有了一个结局。后续的吸引力就会下降。而现在这种“订婚”状态,就很有“故事性”和“悬念感”。今天分享备婚日常,明天分享申请签证的烦恼,后天再来个因为想孩子吵架又和好的戏码……这些“连续剧”一样的内容,才能持续地吸引粉丝的关注,才能让她的“学员”们觉得,这个故事是“正在进行时”,是“鲜活”的。
一旦结了婚,从“恋人”变成了“夫妻”,那种浪漫的、不确定的、充满激情的感觉就会慢慢褪去,取而代代的是柴米油盐的平淡。而平淡,在流量世界里,是最没有价值的。
所以,很多人怀疑,佩吉是不是在“故意”不结婚?她要的,或许根本不是那一张纸,而是“美国牛仔未婚妻”这个身份,以及这个身份能带给她的源源不断的流量和收入。
就在2024年的圣诞节,佩吉和爱迪还一起去了柬埔寨旅游,住了豪华酒店,佩吉还在爱迪面前大秀性感舞姿。视频发出来,又是引来一片羡慕。但羡慕归羡慕,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段关系,浪漫是有的,但算计,好像也不少。
如今,佩吉的抖音依旧在更新,她和爱迪的跨国恋情“连续剧”也依旧在上演。他们或许是真心相爱的,或许是各取所需,又或许,他们自己也已经分不清,哪些是真实的情感,哪些又是为了镜头、为了流量的“表演”。
他们把自己的爱情,变成了一场公开的、可以被围观、被消费、被学习的“真人秀”。在这场秀里,有爱情的甜蜜,有文化的碰撞,有现实的矛盾,更有赤裸裸的商业算计。至于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可能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又或者,对于看客的我们来说,结局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我们看到的,只是这个光怪陆离的网络时代,一个无比真实的缩影。
来源:小马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