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被“狩猎”,枪支管理是不是应该有个说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9 14:08 1

摘要:近期有一起引发关注的工人被猎杀事件,据光明网等媒体报道,8月7日晚,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红谷滩分局发布警情通报。2025年7月7日凌晨1时,警方接到群众报警,某工地工人游某某收工离开工地后未回到宿舍,工友四处寻找无果后求助。属地派出所随即展开搜寻,于凌晨1时50

近期有一起引发关注的工人被猎杀事件,据光明网等媒体报道,8月7日晚,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红谷滩分局发布警情通报。2025年7月7日凌晨1时,警方接到群众报警,某工地工人游某某收工离开工地后未回到宿舍,工友四处寻找无果后求助。属地派出所随即展开搜寻,于凌晨1时50分左右,在距工地宿舍约800米处的田地里发现游某某遗体。

经调查,7月6日晚22时30分许,犯罪嫌疑人屈某某、罗某某携带一把气枪驾车到该工地附近打猎,屈某某误将蹲在田地里的游某某当作猎物开枪射击,导致游某某死亡。7月8日,屈某某、罗某某被依法刑事拘留,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问题是禁枪这么严格,狩猎者手里为啥还有杀伤力这么大的枪支?

个人认为,尽管我国实施了严格的枪支管控政策,但仍有部分狩猎者非法持有具有较大杀伤力枪支,主要有以下原因:

● 非法制造:一些不法分子掌握一定的枪械制造技术,在隐蔽场所利用专业设备和原材料非法制造枪支。这些自制枪支虽然在质量和精度上可能不如正规军警用枪支,但同样具有较大杀伤力。他们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将制造的枪支通过地下渠道进行售卖。

● 走私入境:部分犯罪分子通过海上、边境等渠道,将国外的枪支走私进入我国。这些走私枪支种类繁多,包括一些高性能的气枪、手枪甚至步枪,给社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 利益驱使:一些人将非法枪支视为谋取暴利的工具,通过制造、贩卖枪支获取高额利润。对于购买者来说,可能认为持有枪支可以在狩猎、保护自己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愿意冒险购买非法枪支。

● 侥幸心理:部分狩猎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枪支管理的严格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被发现。他们忽视了非法持有枪支的严重后果,只看到了一时的利益或满足个人的狩猎需求。

● 监管难度大: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一些偏远山区、边境地区监管难度较大。这些地区交通不便、人员流动复杂,给执法部门的日常巡逻和监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使得一些非法枪支能够在这些地区藏匿和流通。

● 网络传播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非法枪支交易信息通过网络平台传播。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和便捷性,进行枪支的宣传、销售和交易,增加了监管和打击的难度。同时,网络上也存在一些传授枪支制造方法的内容,为非法制造枪支提供了技术支持。

来源:风闻论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