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陈叶民,今年63岁,退休三年,每月有6800退休金,还有点零星的补助。
来自网友老陈的投稿:
我是陈叶民,今年63岁,退休三年,每月有6800退休金,还有点零星的补助。
老伴走了两年,一个人独居的日子实在孤寂,身边好心人也曾给介绍搭伙老伴。
怎奈见过几个,大多数是没退休金,来城里帮子女带娃的。
虽然年轻十岁八岁,但我觉得,人到一定年龄,都差不多,没啥好与不好。
搭伙我最怕儿子儿媳有想法,谁知儿媳倒是支持,说人老了,才最该有伴。
经过这几年的时光,我发现,单身亲家母很对我脾气,说话温和,做饭也好吃。
只是,我不知道她有没有找老伴的想法,更不知道儿媳会不会同意。
儿子结婚,儿媳的母亲跟我和已逝老伴在一起商议,她说:
“都是独生子女,就这么一个孩子,谁也别为难,你们先说想法和能办到的事。”
我就喜欢说话这么直接,又干脆利索的女人,不必拐弯抹角的兜圈子。
大家都是历经岁月的人,人老了,都是历经千年的狐狸,谁也别玩聊斋。
老伴心思重,怕亲家母要求多,且还跟身边人攀比,啥都想要最好的。
故意压低了说:我们准备好了婚房,但只付了首付款,孩子们还贷?
亲家母直接问房子在谁名下?我家儿子说在他名下,领证就加上儿媳的名字。
老伴看了一眼儿子,怪她多事,谁知,亲家母又问还有多少贷款?
儿子从手机里查询一番,告诉他自己未来丈母娘,说还有70万?
亲家母说不要彩礼,两家再各拿出35万,直接还清,写两个孩子的名字。
儿子的眼睛都亮了,拉着儿媳的手都有点抖,我和老伴也相视一眼,说“好”!
不过我们也懂理,还是给了66000的彩礼和38000的五金费用。
亲家母也是给一样的嫁妆,让儿媳都带回他们自己小家。
那时,我就对这个单身亲家母有了好感,怪不得,她一个人把儿媳养这么好。
懂事却孝顺,结婚第二年,我家老伴卧床,虽请了保姆,但她还是每天过来。
后来怀孕生娃,都是亲家母帮忙照顾带娃,老伴还是没撑几年走了。
亲家母就劝说我,还说她当年是怎么扛过来的,说相伴几十年肯定舍不得。
但人始终是要往前看,斯人已逝,活着的人要努力好好自己,活出两个人的精彩。
那时,我也刚退休不久,内心多少有些失落,亲家母就经常喊我过去吃饭。
周末儿子儿媳休息,她也会过来帮我收拾一下家里的卫生,跟我唠叨几句。
有次,她说给我做几个小菜,陪我小酌几杯,第一次跟女性单独喝酒。
已逝老伴是不喝酒,也不愿意我在家独自喝酒,她说这样的男人没出息,馋酒。
我说《浮生六记》沈复和妻子芸娘,他们时常饮酒作诗,赏着月光,灯下看美人。
老伴就说我老不正经,整天脑袋里不知道琢磨啥,净想些没用的。
亲家母主动给我整下酒菜,还要陪我对饮,这份情调是我梦寐以求的。
那样的夜晚,房间里小度播放器里放着亲家母爱听的古琴曲,真心浪漫。
我心里有了对亲家母的情愫,不论谁给我介绍老伴,我都拿亲家母做对比。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且不论退休金有多少,就这份生活的仪式感和诗与远方的感觉。
我见过的那几个相亲对象,一个都没有,虽然年龄都差不多,但气质还是有层次的。
我把内心的想法跟儿子说了,儿子沉默了很久,抬头跟我说:
“爸,这事你最好先别说,我跟你儿媳那里探探底,看看我岳母有没有这意思。”
过了三天,儿子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一个不幸的消息,儿媳不愿让亲家母再找。
儿媳跟我儿子说,多大岁数了,再找也是去别人家做“免费保姆”,还要看别人的脸色。
以后就跟着我儿子和儿媳养老,不用再找老伴,有时候,老伴还是制造家庭风雨的人。
儿媳这么小咋就看得这么透,我想着,不管咋样,我还是要跟亲家母说出来。
万一亲家母有这个心思,那么,事情就好办,儿媳那里有两个人做工作。
儿子嘱咐我,跟亲家母提这事时,一定要说你把退休金卡交给她,随便花。
女人最喜欢这一套,她们觉得男人心在哪里,钱就在谁的手里。
儿子说自己就这么做的,虽然钱都上交儿媳,但遇到事情,他往回拿的更多。
我按照儿子教我的跟亲家母说了,亲家母还是那般直爽,说:
“我要你的退休金卡干啥呀,咱们都是一个池子里的,除非你再找个老伴。”
这话我没听明白,亲家母这同意还是跟我打哑谜,我给儿子打电话,儿子说真的老了。
这么明显地接受且还告诉你,大家是一个池子里的,说明咱们是一家人,一家人!
找了一个周末,我带着礼物和诚心,开车到儿子家,准备跟亲家母求婚。
谁知,儿媳还是不同意,说怎么感觉,她和亲家母都是被我们父子拐来的。
亲家母这次不直爽了,儿子捅了我一下,心领神会,立刻上交退休金卡给儿媳。
说我以后的日子就跟着她们小年轻混了,做啥吃啥,有空就带我出去转转。
儿媳反而不好意思,说这事必须亲家母自己点头,她不能替母亲做主。
我拿出给亲家母的礼物,一对金手镯,说是我的诚意,还有“一颗心”的金吊坠。
亲家母笑了,拍了我一下,笑着说,你们待着,我去做饭,今天整点好吃的。
儿子冲我挤眼做了个“ok”的手势,我也起身说要带孙子下楼买好吃的和玩具。
我余生幸福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人与人之间,唯有真心和坦诚,才能走得更近。
来源:华贵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