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的拆“墙”融“地”行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9 10:33 1

摘要:平安、法治,是发展的基石,是幸福最朴素的底色。在江苏,监狱不仅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更以其独特的“静默”力量,深度融入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的宏大叙事,用一道“墙”构筑起让人民群众最放心的屏障,用一块块“砖”搭建起服务大局更用心的桥梁。

《江苏法治报》2025年8月7日专版报道(四)

平安、法治,是发展的基石,是幸福最朴素的底色。在江苏,监狱不仅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更以其独特的“静默”力量,深度融入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的宏大叙事,用一道“墙”构筑起让人民群众最放心的屏障,用一块块“砖”搭建起服务大局更用心的桥梁。

今天,小煜带你走进第四期内容——高墙内外:携手执子的共赢棋局

第四期

高墙内外:携手执子的共赢棋局

对于监狱来说,“墙”意味着什么——能够有效阻挡社会面风险的渗透蔓延,也能强效防护不稳定因素的外溢扩散。除此之外呢?记者采访中发现,监狱既需要全力守好这道墙,也需要主动拆除心中的“墙”,而江苏监狱的拆“墙”融“地”行动正在进行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监狱内部管理与社会综合治理都面临着新的难题。如何有效破题,成了高墙内外都必须正视的挑战。今年以来,江苏监狱主动打破“高墙思维”,积极推动社会专业力量走进来、行业优势资源走出去,在双向奔赴中重构监狱工作样态、主动服务发展大局,监地融合度、社会贡献度持续上升。

200多公里,2500多天,近400节课——这是苏绣大师陈英华辗转于苏州、南京两地的常年坚持。“今天要收新学员,我特意赶早了一班高铁,准备早点进去。”陈英华口中的“学员”是高墙里的罪犯。7年前,陈英华作为一名社会帮教志愿者,在南京女子监狱内成立了“苏绣工作室”。多年间,她用针线帮助罪犯校准新生的方向,点亮了一盏盏迷途的心灯。今年,南京女子监狱全面启动“非遗”文化教育矫正项目,邀请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帮教团队中,给教育改造罪犯工作注入了澎湃的战斗力和生命力。

南通监狱进校园开展法教育活动

记者了解到,在民盟江苏省委和省监狱管理局的联合推动下,全省监地合作帮教机制进一步得到深化。一个个“黄丝带帮教”基地应运而生,一支支社会志愿者队伍走进高墙,常态化开展法律咨询、心理辅导、职业培训、文化传播等帮教活动,为罪犯的归途插上全新的“翅膀”。

当然,在江苏监狱的“新生棋盘”上,社会化、专业化赋能协作体现在方方面面。上半年,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与南京审计大学签约共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通过搭建“一区一心理咨询师”平台载体,将罪犯心理健康指导纳入长三角社会救助援助公共服务体系;浦口监狱联合地方心理健康服务公立专业机构,开通全国首个罪犯12356心理援助热线,引导罪犯实现认知与心态的良性调适;江苏省妇联连续22年走进监狱举办家庭主题帮教,解开“母亲”与“罪犯”的身份死结;镇江市肿瘤与康复协会的爱心志愿者们连续28年到镇江监狱开展帮教,以向死而生的大爱力量撞击亟待被救赎的灵魂……

采访中,浦口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刘锴向记者介绍道:“改造罪犯早已不再是监狱‘单打独斗’,在全社会的参与和赋能下,很多长期困扰监狱发展的疑难问题也有了全新的解决之法。监地共建的深入探索,理应迈出更加坚实的脚步。”

那么,什么是监地共建的本质?改变思维惯性,破除系统壁垒,在资源共享中实现社会共治。今年6月,镇江市丹徒区司法局组织18名社区矫正对象,走进句容监狱的罪犯改造现场,真实感受监狱服刑生活:换上一身囚服、接受一次安检、坐听一番讲评、整理一次内务、参与一次训练⋯⋯社区矫正的“沉浸式”服刑体验,充分展现出这道“墙”的特殊职能所在。据统计,全省上半年累计有来自党政机关、企业事单位、高校社区等各领域的3.3万余人次走进高墙接受警示教育。于全社会而言,监狱如同一口高悬着的醒目警钟,强烈唤起人们对法律深深的敬畏。

“只有真正走出去,才知道其实我们能为社会做更多。”镇江监狱民警万燕坦言,2025年夏天,她拥有了一个新身份——监狱所在地方社区的法治顾问。身着警服置身高墙之外,每月为社区居民讲解普及民法典,万燕感慨道:“过去总困在‘监狱思维’中,现在学会用社会治理视角看待问题,往往有了更准确的认识。”这种深层次蜕变源于江苏监狱的“跨界融合”战略,而这也是监地共建的另一种体现。

洪泽湖监狱开展主题帮教活动

2025年以来,江苏监狱以思维破壁为先导,通过党建联学、业务轮训、跟班实战等载体,累计选派102名民警赴公安机关跟班学习,深度参与社会面的治安防控、矛盾调处;先后推荐32名业务骨干赴江苏广电总台、团省委、新华日报社等单位部门实战培训,进一步拓展思维边界、打开认知格局。而由监狱自己孵化的“老崔来哉”“舒心解困”“小桔灯”等特色民警工作室,也在情感心理疏导、家庭关系修复、社会支持重建等方面,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街道、在社区的落地落实,贡献着来自高墙的绵薄之力。

监狱,早已不是封闭的“孤岛”,而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组成。当高墙课堂上活跃着更多的身影,当法治警钟在人们心中回响共鸣,当藏蓝力量将社会拥抱得更紧,在江苏监狱我们有理由相信:共建一子落地,满盘皆可共赢。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