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湖南民族电影展在永顺举行 寻找“真诚”的回归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1-28 16:47 3

摘要:第二届湖南民族电影展26日在湘西永顺县芙蓉镇如期而至。这方因经典影片《芙蓉镇》而闻名的土地,再次迎来聚焦民族影像与文化表达的光影盛宴。从开幕式到影展放映,再到主题对话、交流活动等,这场影展不仅让观众深入感受民族电影的魅力,也为行业提供了思考电影本质的良机。

中新网湖南新闻11月28日电(袁卓熙)第二届湖南民族电影展26日在湘西永顺县芙蓉镇如期而至。这方因经典影片《芙蓉镇》而闻名的土地,再次迎来聚焦民族影像与文化表达的光影盛宴。从开幕式到影展放映,再到主题对话、交流活动等,这场影展不仅让观众深入感受民族电影的魅力,也为行业提供了思考电影本质的良机。

第二届湖南民族电影展开幕现场。

故事与情感的力量

著名导演谢飞在本届湖南民族电影展高峰对话中指出:“湘西是一座文学富矿,电影要站在文学的肩膀上攀登,电影人应当沉下心来回归内容,创作更多留得下、传得开的精品佳作。”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电影创作的核心——文化根基与文学内涵是推动艺术品质攀升的关键。

湘西的故事,从《芙蓉镇》的乡土叙事到《湘女萧萧》的冷峻诗意,凭借地域化的文化表达和真挚动人的叙事力量,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这种成功,不仅是对地域风貌的忠实呈现,更是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和普世情感的精准捕捉。

谢飞导演的“回归内容”之说,直指当下电影行业的痛点。炫技式的影像语言和浮华的商业包装,虽能在短时间内博人眼球,却难以传递深厚的文化韵味与持久的情感共鸣。而民族电影,始终坚持“以根为本”,用真实的生活和动人的故事,打磨出细腻且具张力的影像表达。在本届湖南民族电影展中,无论是《雪豹和她的朋友们》对藏地自然的静默凝视,还是《带彩球的帐篷》对生命美学的质朴诠释,这些作品无不体现民族电影在回归内容、扎根生活上的坚持,成为凝聚民族认同、展现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电影《芙蓉镇》剧照。

湘西,这片曾孕育出沈从文、黄永玉等文化巨匠的土地,恰是民族电影“以文学为基”的最佳注脚。湘西的山水、民俗、历史与传说,为文学创作提供丰沛的灵感;而文学的叙事方式、情感深度与精神表达,又为电影语言注入不竭的思想养分。从《边城》到《湘女萧萧》,从《芙蓉镇》到《那山那人那狗》,湘西的文学与电影从未割裂,它们共同谱写一部民族电影的艺术史诗。

文化自信的镜像

民族电影的崛起不仅是艺术创作的成果,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在全球化语境下,民族电影通过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叙事方式,将中华文化推向国际舞台,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从《芙蓉镇》的山水乡愁到《那山那人那狗》的朴实情感,这些影片不仅为民族地区塑造影像名片,更为世界观众解锁中国多样化文化的密码。

从深挖湘西文化内涵到探索电影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再到全新影片《好工作!》的创作实践,潇湘电影集团以讲述湘西故事为出发点,推动地方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潇湘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谷良说:“民族电影的核心是文化表达,但同时也要回答好‘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这一时代命题。通过民族电影,我们不仅要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更要寻找情感的共鸣点,让这些故事能够在更广泛的文化交流中产生共振。”

“电影是情感与精神的桥梁。”谷良认为,民族电影的力量,不仅在于讲述一个地方、一群人的故事,更在于它能从细微之处勾勒出文化自信的内在逻辑。“只有扎根真实的生活、深度的历史,我们的作品才能在全球文化语境中站稳脚跟,让民族文化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剧照。

寻找“真诚”的回归

民族电影展以民族电影为核心,既是对民族影像的深情致敬,更为电影行业指引一条回归初心的路径,即:以故事为骨,以情感为魂,在文化的滋养下寻找共鸣。这种朴素而真诚的创作理念,在当下以技术为驱动的电影生态中尤显珍贵。

作为本届影展的承办方,潇湘电影集团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创作实践为依托,用电影承载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用镜头书写民族情感的多样表达。无论是从红色文化到民族文化的题材拓展,还是从电影创作到文旅融合的实践探索,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力图用电影唤醒情感、连接文化。未来,该集团将继续以民族电影的精神为引领,开拓电影艺术在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中的更多可能性,为观众呈现更多值得记忆与思考的影像作品。

本届民族电影展的成功举办再次证明,电影的力量在于真诚,打动人心的作品才是电影的未来。在这场民族电影的影像回归之旅中,创作者以真实的生活为素材,以深刻的情感为纽带,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正是这种回归本质的力量,让观众重新走进电影院,感受电影的艺术魅力。(完)

来源:南瓜爱美剧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