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赋能文化IP创新 提升重庆城市国际传播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9 08:41 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重庆是巴渝文化的发源地,非遗底蕴深厚,要紧扣“打造文化旅游强市”目标定位,在系统性保护、人才队伍培养、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重庆是巴渝文化的发源地,非遗底蕴深厚,要紧扣“打造文化旅游强市”目标定位,在系统性保护、人才队伍培养、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利用迈上新台阶。

强化系统性保护。统筹用好中央、市级非遗专项资金,探索建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递增机制。创新推出激励措施,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社会团体等参与非遗保护传承事业。建立完善非遗资源调查和代表性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用好用活数字技术,优先完成对濒危非遗项目有关资料的抢救性保护,加快完善全市非遗数据库系统。加快修订《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迭代升级非遗保护工作相关实施细则。谋划推进非遗保护地方立法工作,建立严格的非遗商业开发审批流程,防止非遗“变形”“变味”。

强化保护传承队伍建设。谋划实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深化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对人才急缺类非遗项目,如传统戏剧、曲艺等予以重点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区县设立非遗保护中心,统筹调配资源,配齐非遗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创新构建“大成集智”工作机制,鼓励各区县结合实际成立非遗保护协会,吸收专业人才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推动有条件的中小学和承担研培任务的院校建设非遗传承教育基地,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工坊等。依托职业技能竞赛平台,适度增设非遗技能类竞赛项目,开展相关技能展示交流。

强化“非遗+”融合创新。推动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艺术相结合,提升非遗工艺产品竞争力。聚焦时代潮流、社会热点和群众期盼,支持戏剧、曲艺、舞蹈、音乐类非遗项目创新,推出一批非遗精品项目。加快推进国家级、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渝东南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精品景区和文旅品牌。支持有条件的文化场馆、景区景点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营造非遗现场,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建强用好重庆市动漫产业园、重庆两江影视动漫文创园等平台,引进培育一批优质动漫游戏企业。系统梳理和挖掘包括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在内的文化资源,鼓励作家、编剧、动漫游戏相关企业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讲好重庆文化故事。

强化宣传推广质效。用好新媒体平台开展常态化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非遗。支持各区县策划实施非遗进社区、进学校等,推动非遗走近群众。深化区域合作,鼓励相邻区县联合举办非遗民俗宣传展示活动,建好用好川渝非遗保护联盟、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等平台,扩大区域性非遗民俗项目影响力。借助在渝举办的国际性活动,深化与国际社交媒体合作,提升重庆非遗的国际知名度。鼓励非遗项目、传承人和保护单位参加展示展演活动,引导相关企业和个人用好跨境电商平台,助力重庆非遗“出海”,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作者:四川美术学院视觉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本文为重庆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3YB03成果

来源:七一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