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33米深渊发现繁盛生命群落”,中科院最新Nature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9 07:19 3

摘要:7月30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彭晓彤研究员合作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Flourishing chemosynthetic life at the greatest depths of hadal trenche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在距离海面9

7月30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彭晓彤研究员合作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Flourishing chemosynthetic life at the greatest depths of hadal trenche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在距离海面9533米的深渊中(西北太平洋的千岛-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深处),发现了有记录以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态系统。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杜梦然为该论文一作兼通讯彭晓彤为共同一作,俄罗斯科学院Vladimir V. Mordukhovich共同通讯作者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海洋生态和生物学家Lisa Levin评价道:这项研究突破了此前关于化能合成生命生存极限的认知。

研究背景及成果

地球深处最神秘的海沟,指的是位于海底、深度介于6000米至近11000米之间的凹陷地带,其形成源于板块俯冲作用。尽管理论推测化能合成群落在海沟中可能广泛分布,但实际观察到的实例却非常有限。

在一次载人潜水器科考任务中,研究人员于海斗深渊观察到了繁盛生长的化能合成生命。此次任务的调查范围沿太平洋西北部的千岛-勘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延伸,总长度超过2500千米,覆盖深度从5800米直至9533米

研究团队发现的生物种群主要包括名为西伯加虫的多毛类海洋管状蠕虫以及双壳类软体动物。这些生物利用从构造板块断层渗出的硫化氢和甲烷进行能量代谢。后续分析进一步揭示,断层渗出的甲烷来源于沉积物中有机质经历的微生物降解作用。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还在深渊沉积物中发现了大量冰晶石,这种自生碳酸盐的形成可能是深渊无机碳埋藏的重要途径之一。该发现拓展了对深海无机碳储存机制的认识,为深渊海沟碳汇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总之,对当前极端环境生命极限模型及深海碳循环理论提出了挑战。

来源:云阳好先生做实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