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中国的财税和用工环境,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靠着打擦边球、规避合规管理、只图短期灵活方便的时代,眼看就要落幕了。国家对企业和“大户”的监管逐渐严格,税务“矛头”也在悄悄发生改变——一句话,从大户处多割点“肉”,再给居民送些“福”,这已是有目共睹的大趋势。
如今中国的财税和用工环境,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靠着打擦边球、规避合规管理、只图短期灵活方便的时代,眼看就要落幕了。国家对企业和“大户”的监管逐渐严格,税务“矛头”也在悄悄发生改变——一句话,从大户处多割点“肉”,再给居民送些“福”,这已是有目共睹的大趋势。
经济学上有个很有画面感的说法——“拔鹅毛”。啥意思?当然不是把鹅毛一把一把地薅下来让鹅哇哇直叫,而是要找个好理由,让鹅安安静静地掉点毛,还没空大喊。所以,整个财税系统的调整,都瞄准了既增加收入又尽量平稳推进的效果。
最近几件事,就很能说明问题。
首先,今年8月8号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债,还有金融债,开始恢复征收增值税。其实个人投资者受影响不大,主要针对的还是金融机构。别小看每年3%-6%的税率,全国那么大的债市,就是点点滴滴也能贡献上千亿税收。这也是在填补过去的“税收洼地”,顺应让金融服务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大方向。
其次,今年6月,国家要求各大互联网平台主动报送涉税信息。直播电商、内容付费、虚拟工作室这些新经济体全被扫进了监管视野。以前可能有不少灰色收入,现在技术加持下,想漏网变得越来越难。这次重点照顾的,是那些高收入主播、电商大V、和平台幕后老板。从顶层到细节,税收制度也得因势调整。
第三,地方税务部门变得比以往更有“魄力”。清理历史欠税,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力度是有目共睹。做跨境电商的朋友吐槽:过去两三年的“旧账”现在都被翻出来复核,查得人心惶惶。但从国家角度看,其实只是把执行力提上去了,用法律现有权力把应收的钱收回罢了。
第四,加强对海外资产的管控。全球征税、不让“钱流出去就消失”的政策在加码。CRS体系的加入,意味着你在国外挣的钱、中国也得看得见。高收入人群和富裕家庭想躲起来“避税”,门槛越来越高。
第五,9月将实施的社保新政规定,员工绝不能和公司私下“约定”放弃社保,不给员工缴社保就是违法。员工还能追溯索赔:干多少年,能赔多少月工资。这一刀,直接斩断了中小微企业“薅羊毛”式用工成本控制。消息一出,网上骂声、点赞都有——但它终结了“不交社保=降低成本”的老路。
其实,上述这些政策升级,并没有突破什么法律红线。它们都是在强化已有规则。不管是针对企业、大户还是新型业态,提高征收精度,限制逃税漏洞,这些都是合理而且民意支持的方向。
对于被“割肉”的企业和机构来说,难受肯定有,但想集体反抗?等于自己主动承认不合规,这种“被动挨打”属实尴尬。因此通过完善制度来增加财政收入,成本适度传导,影响较为温和,也就成了最佳选择。
比如金融利息征税,把压力优先放在金融机构身上,个人投资者最多算“被连坐”,但冲击被稀释,金融大局相对稳。再如社保严格执行,短期看企业压力大了,员工可支配收入少了点,但长期是让保障链条扎扎实实,社会公平底线更牢靠。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对收来的钱投向也越来越精准。比如今年育儿补贴新政,每个孩子一年补助3600元,免费托幼逐渐推广。养老金、医保、公共服务投入也水涨船高。尤其经济遇冷,需要加大社会托底开支的时候,这些及时雨很关键。
俗话说:“养鹅要拔毛,还得让鹅下蛋。” 增加财政收入必须踩在合理线以上,也要关照企业和经济整体活力,不能竭泽而渔。大户是交税主力,也是实体经济支柱,怎么割肉不割断活力,这道题非常难。
长远来看,这轮财税体制改革,实则是中国整体治理能力再升级的缩影。它既在纠偏过去某些“宽松”,也在创新适应新时代经济形势。优化征管、抬高底线、推行责任,有利于建立公开透明的新格局。
但每一轮成本转移,结果如何,全社会最终买单的又是谁,的确值得持续关注。这注定是一场拉锯战。我们憧憬得利于“向上征税、向下福利”的理想社会,但现实总是复杂的“博弈”。普通人能得到多少关照、企业能否承受政策阵痛,未来“一鹅三毛”还是“一鹅九毛”,需要全民智慧慢慢解。
综上所述:无论是企业主、职场人还是普通家庭,面对这些变化最重要的是多留意,早规划,懂规则。在新时代、新法规下,谁适应得快,谁就能过得更安稳。有时候,日常生活隐隐的小变化,其实折射的是整个中国经济大势的新拐点。
你怎么看这轮政策和税收调整呢?你工作单位社保都足额了吗?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李叔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