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办公室的门被猛地关上,沉重的声响在走廊里回荡,像一记闷锤砸在李明心头。他站在走廊中央,手里紧攥着一份冰冷的解雇通知书,纸张的边缘已被他无意识地捏出褶皱。
办公室的门被猛地关上,沉重的声响在走廊里回荡,像一记闷锤砸在李明心头。他站在走廊中央,手里紧攥着一份冰冷的解雇通知书,纸张的边缘已被他无意识地捏出褶皱。
周围同事的目光像锋利的针,刺得他浑身不自在,有的带着同情,有的带着好奇,还有的迅速移开,装作什么也没看见。
“十年心血,就这么没了?”他低声自嘲,声音轻得像在对空气说话,嘴角的苦笑藏不住内心的酸楚。
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跳出财务部阿豪的名字。李明皱眉接起电话:“喂,阿豪?”
“李哥,你被炒不是意外,我查到点东西……”阿豪的声音急促,带着几分紧张。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和低语,像是有人在靠近。阿豪压低声音,语气急切:“你得小心,有人想……”
话没说完,一阵刺耳的忙音打断了一切,通话被硬生生掐断。
李明盯着黑屏的手机,心跳加速,一种不祥的预感像乌云笼罩过来。
01
周一早晨,例会刚结束,阳光透过会议室的大落地窗洒进来,给每个人的身影镀上一层暖金色。空气中弥漫着刚泡好的龙井茶香,混合着打印机散发的淡淡墨水味,让人感到一种熟悉的职场气息。
李明抬手看了眼手表,九点一刻。他默默算了算,这是他在公司的第3652天,十年整,这个数字像刻在他脑子里一样清晰。
会议室里,同事们收拾着笔记本和文件,讨论着周末的八卦,气氛轻松却带着点例会后的疲惫。
“李总,下午的客户会要准备啥资料?”助理小周站在门口,抱着记满备注的笔记本,语气里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
李明合上电脑,正要回答,却瞥见人事部的王经理站在小周身后,冲他招了招手,脸上挤出的笑容有些僵硬。
“李总,方便来我办公室聊两句吗?”王经理的声音比平时低了半度,眼神游移,像在躲避什么。
李明的心微微一沉,注意到王经理的手指不自然地攥着文件夹,像是握着什么烫手的东西。他强装镇定,对小周说:“你先把B项目的进度表整理一下,重点标注客户的反馈,我去去就回。”
小周点点头,抱着笔记本走开,而李明跟着王经理走向人事部,每一步都像踩在薄冰上,心里的不安逐渐放大。
走廊上,王经理走在前头,步伐快得不像平时,仿佛身后有什么在追赶。走廊尽头的“人事部”门牌在灯光下闪着冷光,李明每迈出一步,心里的疑云就浓一分。
走进人事部办公室,门一关,李明就看到桌上放着一份薄薄的文件,封面是公司标准的蓝色文件夹,上面印着“劳动合同终止协议”的字样。他心头一紧,认出了这是公司解雇员工时常用的文件。
王经理绕到办公桌后坐下,手指轻轻推了推那份文件,却迟迟不开口,像在斟酌怎么开口。房间里空调的冷风呼呼作响,寒意似乎不只来自机器,更从那份文件散发出来。
“公司决定调整架构,你的职位……被取消了。”王经理终于开口,声音低得像在自言自语,眼睛盯着桌上的笔筒,不敢看李明。
这话像一记重拳,砸得李明脑子一片空白,十年来的付出、加班的夜晚、错过的家庭时光,瞬间被这句话碾得粉碎。
“你说啥?”李明的声音有些发抖,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衬衫的边角,试图抓住点什么来稳住自己。
王经理清了清嗓子,把文件翻到第一页:“这是高层的决定,补偿方案很优厚,是你正常薪水的四倍,足够你……”
“四倍薪水就能买断我十年的心血?”李明在心里怒吼,但嘴上没说出口。他低头盯着文件,上面写着“组织优化”“业务调整”“即日生效”等冰冷的字眼,每一个词都像刀子,割在他心上。
“我想知道为什么。”李明的声音平静得吓人,像是暴风雨前的海面,压抑着翻涌的情绪。
王经理嘴唇动了动,手指在桌上不安地敲着:“公司要转型,高层觉得需要点新血,新思路。”
李明死死盯着王经理的眼睛:“老王,咱们共事这么多年,给我句实话,别拿这些官话糊弄我。”
王经理被盯得发毛,扭头看向窗外,声音更低了:“这是上头的决定,我就是个跑腿的,没法多说。”
“我能见赵总吗?”李明压住心里的火,想当面问问那个曾拍着他肩膀说“公司离不开你”的人。
“赵总这周去欧洲开会了,这事是新来的孙副总拍板的。”王经理低声回答,语气小心得像在踩雷区。
听到“孙副总”这个名字,李明心里闪过一丝了然。孙明,半年前空降的副总,赵总的大学同学,几次部门会议上对李明的团队指手画脚,语气里总带着点高高在上的意味。
“孙总对我有啥意见?”李明试探着问,想挖出这场变故的真相。
王经理摇摇头,语气敷衍:“不是针对你,李总,就是公司战略调整的需要。”
李明深吸一口气,声音沉了下来:“十年,我放弃了多少假期,错过了多少和家人的时间,孩子幼儿园的演出我一次没去看过,老婆的生日我连着三年忘了,你给我个像样的理由!”
这话像是压垮王经理的最后一击,他的表情松动了一瞬,叹了口气:“公司要整合资源,你的部门会并到研发部,由孙总的表弟周洋接手。这是最终决定。”
王经理说完,像是卸下了一块大石,但马上又紧张地偷瞄李明的反应。
李明感觉像是被泼了一桶冰水,脑子里嗡嗡作响。他听说过周洋,刚毕业没多久,靠关系进公司才半年,履历上除了“孙明的表弟”这几个字,基本没啥拿得出手的成绩。
他突然想起一个月前在茶水间碰到周洋,那小子冲他笑得意味深长,眼神里带着一种莫名的得意。当时他没多想,现在看来,那时候的阴谋已经悄然展开。
“所以,我被一个没经验的裙带关系顶了?”李明的声音里满是苦涩,像是嚼了一嘴黄连。
王经理没接话,低头翻文件,指着最后一页:“在这儿签个字,补偿款三天内到你账户。”
李明没接笔,直视王经理:“我需要几天交接?让我猜猜,是不是恨不得我现在就滚?”
王经理脸一红,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今天下午,周洋已经在等着了。”
“下午?”李明冷笑,“看来公司是等不及让我走了。”
“我就是按流程办事,没办法。”王经理辩解着,弯腰从桌底拿出一个崭新的纸箱,“这是给你装私人物品的。”
纸箱干干净净,像是专门为他准备的,这份“周到”让李明的心更冷了几分。
“谢了,王经理。”李明接过纸箱,语气里的嘲讽让王经理不自在地扭过头。
李明没签文件,站起身,挺直了背:“我得想想清楚,再决定签不签。”
王经理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只是点点头:“那……下午三点前再来一趟,周洋三点到你办公室交接。”
李明没吭声,推门走了出去,门在他身后缓缓关上,像是一声无声的叹息。
走廊上,几个同事瞥见李明手里的纸箱,瞬间明白了什么,纷纷低头装忙,有的假装翻文件,有的低头刷手机。
李明挺直了背,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办公室,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沉重又虚浮。他能感觉到背后那些若有若无的目光,像是在他背上钉了一块牌子,写着“失败者”。
回到办公室门口,他抬头看了眼门牌上的“业务总监”四个字,镀金的字在灯光下闪着光,像是对他十年的嘲讽。他深吸一口气,推开门,决定用最后的体面告别这段岁月。
02
走回办公室的路上,李明的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闪回十年前刚进公司时的画面,清晰得像昨天刚发生。
那时公司只是个二十人的小团队,挤在一间不到一百五十平的办公室里,空调老化,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像冰窖。每个人身兼数职,打印机坏了得自己修,客户投诉得自己扛。
他放弃了一家上市公司的稳定offer,带着满腔热血加入这家初创公司,起初的薪水连之前的三分之二都不到。家人不理解,朋友说他疯了,可他觉得自己看到了未来。
赵总亲自面试他,坐在简陋的会议室里,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说看中他的能力和拼劲,许诺公司壮大后会给他更大的舞台。那一刻,李明觉得自己的选择值了。
第一个月工资到手才六千块,扣完税连顿好点的饭都吃不起,但他从没后悔,反而更拼命,想证明自己没选错路。
他记得签下第一个大客户那天,团队熬了四天四夜改方案,客户临时提了一堆新要求,他带着团队连夜改到凌晨四点,最后在会议室睡着了。签约那天,赵总激动地拍他肩膀:“老李,有你,咱公司有希望!”
那一刻,所有疲惫都化成了成就感,他觉得自己是这个小团队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三年后,公司扩张到八十人,李明升为部门主管,带一个十五人的团队。他记得有次为了救一个大客户的项目,他连轴转了三天三夜,眼睛熬得通红,最后累得晕倒在办公室,被同事送进医院。
赵总亲自到病房看他,带了一束花和全公司的签名卡,笑着说他是公司的顶梁柱。那时候,他觉得公司像个大家庭,自己是被珍视的一员。
六年后,公司规模破两百人,李明的团队成了业绩主力,他也升为业务总监。办公室墙上挂满了他的荣誉证书:年度最佳经理、优秀团队奖、行业创新奖……每一张背后都是无数个通宵的汗水和心血。
去年年会上,赵总在台上说:“李明是咱们的定海神针,是公司成长的见证人。”台下掌声如潮,李明眼眶发热,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可现在,十年过去,他却要抱着一个纸箱,装下十年的回忆,像个被抛弃的零件,离开这个他倾注了全部青春的地方。
办公室里,助理小周正在整理文件,看到李明进来,手一顿,眼眶红了,想说话又哽住了。
“你都知道了?”李明轻声问,放下纸箱,尽量不让情绪外露。他不想在小周面前失态,毕竟这个年轻人一直把他当榜样。
小周点点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李总,太不公平了,你为公司付出那么多,凭啥说炒就炒?”
“商场上哪有什么公平。”李明挤出个笑,苦得像在嚼黄连。他拍拍小周的肩膀:“别难过,干好你的活,未来是你们的。”
小周咬着唇,低头擦了擦眼泪:“李总,我去帮你泡杯茶吧,你最爱喝的龙井。”
“不用,帮我找财务部的阿豪,就说我有急事找他,别跟别人说。”李明语气平静,像在交代日常工作。
小周点点头,擦了擦眼泪,快步走了出去。
李明独自站在办公室中央,环视这间陪伴他十年的地方。墙上有和客户的合影,书架上摆满了行业书籍和项目资料,角落里还有一台他亲手修好的老式打印机,承载了无数回忆。
他走到窗前,俯瞰熟悉的城市天际线,那座刚建好的地标大厦,他见证了它从一片空地变成现在的模样。无数个加班的夜晚,他站在这里,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想着项目的进展,想着公司的未来。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小周带着阿豪快步走了进来。阿豪穿着件皱巴巴的衬衫,眼下有明显的黑眼圈,像是熬了好几个通宵。
“李总,我把阿豪带来了。”小周说完,悄悄退出去,轻轻关上了门。
阿豪神色紧张,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李哥,我猜你已经知道了,太突然了,我也刚听说。”
“这事来得太快,财务部今早才接到通知,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阿豪小声说,语气里带着几分不安。
李明苦笑:“我想知道真相,到底为啥?”
阿豪环顾四周,确定没人偷听,才说:“是那个孙明,半年前空降来的副总,赵总的大学同学。”
“我知道他,但我跟他没啥过节啊。”李明皱眉,疑惑地说。
“不是过节,是他想给他表弟周洋铺路,你的位子最合适。”阿豪的话像根刺,扎进李明心里。
李明攥紧拳头又松开:“周洋?那个刚进公司半年的新人?他能干我的活?”
“干不了也没关系,关键他是孙明的表弟。”阿豪无奈地摊手,“关系比能力管用。”
李明突然想到什么:“最近公司财务咋样?我听说几个大项目资金周转有点问题。”
阿豪脸色更严肃了:“不太妙,具体数据只有财务总监和赵总清楚。我只听说,孙明接管了几个大项目的资金审批,还把几个老财务调离了核心岗位。”
李明眯起眼:“所以我被炒,不只是为了给周洋腾位子?”
“不确定,但最近财务流程很奇怪,很多支出没按正常流程走。”阿豪顿了顿,压低声音,“你交接时小心点,别惹麻烦,孙明这人不好惹。”
门突然被敲响,小周探头进来,脸色有点慌:“李总,周洋来了,说要交接。”
阿豪赶紧起身:“我先走了,有事微信聊。”说完,他匆匆离开,像是怕被谁看见。
李明整理了下表情,对小周说:“让他进来。”
周洋走进办公室,二十多岁,穿着件昂贵的西装,袖口上的名牌logo闪闪发光,脸上带着藏不住的得意。
“李总,真不好意思,公司让我接你的班。”周洋嘴上客气,眼神却带着几分轻视,像在看一个被淘汰的老古董。
李明强压住火气,指着桌上的一堆文件:“项目资料在这儿,客户联系方式在这个表里,当前项目的进展报告在那个文件夹。”
周洋随手翻了几页,漫不经心:“这些项目的利润空间咋样?客户底线在哪?”
“每个项目都有详细预算和计划,按公司规定和客户要求执行就行。”李明冷淡地回答,尽量保持专业。
周洋撇撇嘴,语气里带着点不屑:“听说你做事太老派,不够灵活,可能这就是公司换人的原因吧。”
李明深吸一口气,没接话,继续收拾自己的东西。他不想跟这个年轻人争辩,争赢了又能怎样?
“对了,B项目的客户是不是特难搞?你有啥独门招数?”周洋又问,语气像在试探。
“尊重客户,按时保质完成,没啥特别的。”李明简短地说,语气平淡得像在念台词。
周洋笑了,露出一口白牙:“我表哥说了,做生意得会变通,该花的钱得舍得。”
李明停下手,直视周洋:“每一分钱都要对得起公司和客户的信任,这是底线。”
周洋不屑地摆摆手:“得了,老一套的说教,我懂。交接完了吧?我约了人吃饭。”
李明把最后一份文件递过去:“客户联系方式在这,交接完了。”
“那行,你东西收拾好就走吧。”周洋说完,头也不回地出了门,像是急着去庆祝自己的“胜利”。
李明站在原地,怒火在胸口烧,但很快被无力感压了下去。他慢慢把属于自己的东西装进纸箱:笔记本、水杯、几本行业书、墙上的奖状。
最后,他取下桌上的一张合影,那是去年公司团建的照片,大家笑得那么开心,像一家人。他盯着照片看了许久,眼眶渐渐湿润。
门外,几个同事偷偷往里看,眼里满是同情,却没人敢出声。他知道,他们怕被波及,也怕触碰他的伤口。
“李总,我们……”一个年轻同事鼓起勇气走上前,想说点啥,却不知从何开口。
李明拍拍他肩膀,挤出个笑:“好好干,别辜负自己。”
他抱着纸箱走进电梯,门关上的瞬间,他靠在墙上,闭上眼,任泪水无声滑落。电梯的嗡嗡声像在低语,诉说着十年的终结。
03
三天后的早晨,李明被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屏幕上是前台小赵的号码。他揉了揉眼睛,声音还带着睡意:“喂,小赵?”
“李总!大事不好了!公司破产了!”小赵的声音几乎是喊出来的,透着歇斯底里的惊慌。
李明猛地坐起来,睡意全无:“啥?破产?”
“今早我们到公司,门口全是警察,说公司涉嫌财务造假,所有人下午前必须撤离!”小赵急得快哭了。
“这不可能,昨天还好好的……”李明脑子一片乱,昨天的场景还在眼前,怎么一夜之间天翻地覆?
“更离谱的是,赵总和孙总都联系不上了,有人说他们昨晚飞出国了!”小赵的声音颤抖,像是吓坏了。
“周洋呢?他昨天刚接我位子。”李明心跳加快,隐约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他被警察带走问话了!说是公司账上的一点五亿三天前全被转走了!”小赵哭着说。
李明瞬间明白了什么,脑子里一片清明:“所以我被炒,是因为……”
“李总,阿豪让我告诉你,他说你要小心,有人用你的名义签了很多文件!”小赵急促地说,声音里带着几分恐惧。
“阿豪现在在哪?”李明问,声音沉了下来。
“他和几个财务部的被警察带去协助调查了,他走前让我告诉你,他备份了重要资料。”小赵说。
李明迅速穿好衣服,抓起车钥匙:“我现在过去,你在哪等我?”
“公司对面的茶餐厅,我带了你的硬盘,阿豪偷偷给我的。”小赵小声说,像是怕被谁听见。
挂了电话,李明盯着窗外的晨光,心情复杂。十年心血毁于一旦,但他突然觉得,这场裁员或许是种解脱,让他逃过了更大的漩涡。
茶餐厅角落,小赵坐在靠窗的位置,紧张地四处张望,看到李明进来,赶紧挥手,像个落水的人抓到了救命稻草。
“李总,这是阿豪给你的。”小赵递过一个黑色硬盘,声音发抖,手指攥着包带,像在压抑情绪。
李明接过硬盘,沉甸甸的触感让他心跳加快:“他说了里面是啥吗?”
“他说这是证明你清白的证据,让你好好保管。”小赵低声说,“还有,这是他的笔记本。”
李明打开电脑,插上硬盘,屏幕上弹出按日期分类的财务记录和审批文件。他点开文件夹,里面是密密麻麻的表格和扫描件。
“这些是……”李明翻看着,脸色越来越沉。文件里有一堆资金转移的审批单,上面赫然是他的电子签名,可他从没见过这些文件。
“这些我压根没签过,这些项目我连听都没听说!”李明指着屏幕,气得声音发抖,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小赵咽了口唾沫,低声说:“阿豪说,最近半年,有人偷用了你的电子签名,做了很多违规操作。”
李明点开一份文件,是一笔三千万的资金转账,审批单上他的签名清晰可见,但日期是他休假去外地出差的那天。他冷笑一声:“这签名伪造得够专业。”
小赵紧张地说:“阿豪说,公司实际亏了五千万,但财报上却显示盈利,报表全是假的。”
“赵总和孙明合伙搞的?”李明眯起眼,脑子里迅速拼凑出事情的轮廓,“他们怕我发现年底审计的问题,所以先把我踢出去?”
“阿豪也是这么说的,他说你被当成了替罪羊,审计出问题全推你头上。”小赵点头,眼神里满是担忧。
李明继续翻文件,发现近三个月,大量资金被转到一些陌生的供应商账户,账户名称一看就是临时注册的空壳公司。
“这些供应商都是假的吧?”李明盯着屏幕问,语气冷得像冰。
小赵点头:“阿豪查过了,全是空壳公司,钱最后都流到海外账户了,查不到最终去向。”
李明合上电脑,深吸一口气:“我得去警局,把情况说清楚,不然他们找上门就麻烦了。”
手机突然响了,是个陌生号码。李明皱眉接起:“喂?”
“李先生,我是经侦大队的陈警官,请你来协助调查一起财务造假案。”电话里是个严肃的声音,语气不容置疑。
李明看了小赵一眼,沉声说:“好,我正准备去找你们,我有证据要提供。”
挂了电话,李明站起身:“看来我已经在他们的名单上了。”
小赵担忧地问:“你不会有事吧?万一他们误会……”
“真相会水落石出。”李明拍拍小赵肩膀,挤出个安抚的笑,“谢谢你冒险帮我。”
离开茶餐厅前,李明回头看了眼公司大楼,警车和警戒线让这个他奋斗十年的地方彻底变了样。曾经的喧嚣和灯光,如今只剩一片死寂。
04
警局审讯室里,陈警官坐在对面,面无表情地看着李明,桌上摆着一摞厚厚的文件:“我们查到,过去半年,有四千万资金转移是用你的签名批的。”
李明平静地说:“那些不是我签的,我的电子签名被盗用了。”
“有证据吗?”陈警官推过一叠审批单,语气里带着几分怀疑。
李明打开电脑,插上硬盘,指着屏幕上的文件:“这里是我近三年经手的项目记录,每笔资金的去向都在这,没有一笔和你们说的那些转账对得上。”
“这些文件哪来的?”陈警官挑眉,语气稍微缓和了点。
“财务部的同事担心账目有问题,私下备份的。”李明实话实说,没提阿豪的名字,怕给他惹麻烦。
陈警官翻看硬盘里的文件,脸色渐渐严肃:“这些显示,公司实际负债五千多万,但财报上却是盈利状态,差额全靠造假补齐。”
“我一直管业务,不碰财务核心,直到被炒前都不知道公司财务有问题。”李明解释,语气坦诚。
陈警官合上电脑,抬头看他:“我们查了你的账户,没异常资金流入,这对你有利。”
“我可以配合调查,提供所有信息。”李明诚恳地说,目光坚定。
陈警官点点头:“你的身份现在从嫌疑人转为证人,需要你帮我们理清案情。你对孙明和赵总的资金操作知道多少?”
“不多,但我知道孙明半年前接管了几个大项目的资金审批,之后财务流程就变了,很多支出没走正常程序。”李明回忆着阿豪的话,尽量提供细节。
陈警官记下笔记:“据我们调查,赵总和孙明已逃往东南亚,我们正通过国际刑警追查。”
“周洋呢?”李明想起那个接他位子的年轻人,忍不住问。
“他可能是被利用的棋子,但也参与了部分违规操作,现在取保候审。”陈警官答,语气平淡。
李明叹了口气:“他接我位子才一天,公司就垮了,也够讽刺的。”
“对了,有几家媒体想报道这案子,你愿意作为前员工接受采访吗?”陈警官问,语气里带着点试探。
李明想了想,点头:“如果对案子有帮助,我可以。”
走出警局,阳光刺眼,李明感觉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虽然公司没了,但他的清白保住了,至少他不用背负莫须有的罪名。
手机又响,还是陌生号码,他犹豫了一下接起来:“喂?”
“李先生,我是商报的记者,想就你们公司破产的事采访你。”电话里是个专业的女声,语气礼貌却急切。
李明深吸一口气,风暴中心,一个新起点正在浮现。
采访后的第三天,李明的电话又响了,是合作多年的大客户王总,声音一如既往地爽朗:“老李,听说你们公司的事了,真是可惜。”
李明苦笑:“是啊,十年心血没了,谁能想到呢。”
“我们有个大项目正发愁,原本是你们公司负责的那部分,现在没人接。”王总直奔主题,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
李明愣了下:“你们在找新合作伙伴?”
“说实话,我们更想跟你继续合作,你最了解我们的需求,这项目非你不可。”王总诚恳地说,语气里满是信任。
李明没想到会有这机会,心跳加快:“可我现在没公司了,单干怕是……”
“我知道,我想问你有没有兴趣自己组个团队,把这个项目接着做?”王总的提议像一束光,照进李明心里的阴霾。
李明沉默片刻,脑子里飞快盘算:“我得想想,组建团队不是小事。”
“行,但别拖太久,项目时间紧。”王总说完,笑着补了句,“老李,我信你,干好了咱还能再合作更多。”
挂了电话,李明的微信群炸了,都是原公司的老同事,消息刷得飞快。
“李总,听说王总找你了?我们等着你带队!”产品经理小张在群里喊,后面跟了一串加油的表情。
“团队随时能重启,就等你一句话!”技术主管老刘也冒泡,语气里满是期待。
看着群里一条条消息,李明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推开窗,深吸一口新鲜空气,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一周前,他还是被裁的失意者;现在,他却站在新起点,有信任他的客户和团队。
李明拨通王总的电话:“王总,我想好了,咱们可以细谈合作。”
挂了电话,他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明天早上九点,老地方见,咱们聊聊未来。”
消息一出,群里一片欢呼,表情包和语音消息刷屏,像在过节。
李明靠在椅子上,嘴角微微上扬,命运的转折总是出人意料。他想起周洋,那个接他位子的年轻人,不知道他现在是否后悔坐上那个烫手的位置。
半年后,李明的新公司正式开张,核心团队全是原公司的骨干,办公室虽小,只有两百平,但干劲十足。墙上挂着简单的标牌,写着“明远科技”,是他和团队一起取的名字,寓意未来可期。
公司接下了三个老客户的大单,业务稳扎稳打,团队从十人扩展到二十五人。办公室里每天都充满了讨论声和键盘敲击声,年轻的面孔上写满了希望。
这天,李明刚开完晨会,讨论了新项目的进度,秘书小周(原来的助理)敲门进来:“李总,有你的挂号信。”
李明拆开信封,是原公司大股东孙总的道歉信。信里写道:“得知真相后,我深感内疚……希望能弥补对你造成的伤害……有意投资你的新公司……”
李明放下信,望向窗外,阳光洒在对面的大楼上,那是他奋斗十年的地方,如今物是人非。他想起过去那些加班的夜晚,那些为了项目熬红的眼睛,那些被辜负的信任。
他拿起电话:“小周,帮我约孙总,下周二下午两点,就说我可以见他。”
与此同时,手机推送了一条新闻:“原泰兴科技董事长赵某及副总孙某在境外落网,将被引渡回国受审。”
李明看着屏幕,内心平静,那段过往已成他人生的重要转折。他不再是那个为公司卖命的打工者,而是为自己和团队创造未来的创业者。
晚上回家路上,周洋打来电话,声音低沉,带着几分小心翼翼:“李总,听说你开了新公司,我能……加入吗?”
李明停下脚步,想到周洋当初的傲慢,语气平静:“为啥想来?”
“我知道错了,我被我表哥利用了,现在我啥都没了。”周洋的声音里带着悔意,甚至有点哽咽。
李明沉默片刻,想起自己被裁时的无助:“下周一上午九点,来公司面试,我不保证啥,但给你个机会。”
挂了电话,李明继续往前走,夕阳拉长了他的影子,温暖的余晖洒在肩头,像在鼓励他向前。
周末,他整理新办公室,从箱子里拿出一个相框,里面是原公司的优秀员工奖状。他把奖状挂上墙,不是为了怀念那家倒闭的公司,而是提醒自己初心和坚持的价值。
坐在办公椅上,李明回想这一年:被裁、公司破产、东山再起,命运开了个大玩笑。如果没有那场裁员,他可能还深陷漩涡,甚至背上莫须有的罪名。
人生像一盘棋,最坏的一步,有时却是最好的转机。他打开手机,翻看新团队的合影,每张脸上都写满希望。
这一次,他不只是为公司拼,而是为自己和信任他的人创造价值。
窗外阳光正好,新一周即将开始,李明整理好衣领,推开办公室的门,迎接新的挑战。他知道,未来的路还长,但只要有团队和信念,他就能走得更远。
来源:历史八卦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