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最新无人化作战模式披露 传递哪些信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8 21:25 1

摘要:近期,央视热播的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攻坚》披露了我军最新无人化作战模式,无人机 “蜂群” 作为新质战斗力引发广泛关注。随着越来越多的无人机走向战场,集群作战正从概念变为现实,对现代防空系统构成实质性威胁。

近期,央视热播的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攻坚》披露了我军最新无人化作战模式,无人机 “蜂群” 作为新质战斗力引发广泛关注。随着越来越多的无人机走向战场,集群作战正从概念变为现实,对现代防空系统构成实质性威胁。

陆军首次披露无人化作战模式

这是近日央视纪录片《攻坚》播出的画面,也是陆军首次披露无人化作战模式。画面中,一场技战融合对抗式检验正在进行,红方以有人无人协同方式向蓝方发起进攻。技术人员收集了大量的数据,给装备设计了最优化的作战路线。演习现场,随着指挥中心一声令下,数百架无人机率先升空,迅速飞向蓝方展开要点夺控行动。

轻小型无人机集群实战演练首秀

就在7月21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在内蒙古某试验场举办了军贸陆域无人与反无人作战体系主题日活动。活动现场,异构集群无人机编队首次进行了公开实装动态演示。画面中的“智能蜂群”都由轻小型无人机构成,它们堪称战场上的“空中多面手”,可以与特战队员紧密配合,组成一个个智能作战单元,对敌方重要目标进行打击,做到又快又狠,为特战队员突袭占领扫清障碍。有了这些智能伙伴,传统步兵在现代战场上能够实现全域感知、精准狙杀、以智取胜。

对此,特约评论员刘杨分析认为,这场有人无人协同的对抗演练,首先体现出在地面步兵作战样式上,有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创新,那就是把有生力量和无人系统深度统合,进行高度的协同作战。特别是在这种实兵红蓝对抗里,凸显有人无人协同模式已经是高度成熟了。

无人平台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态势感知能力强,特别是不用折损有生力量,就非常适合配合有人作战力量,先去“打先锋”、“打前站”,也就是先摸清楚敌方虚实,先打掉威胁大的目标。使用“蜂群”、“狼群”这种无人集群作战模式,对手就很难吃得消了。这样一来,就不必出动宝贵的地面分队或者有人驾驶战机,去执行这种高风险性的侦察和压制任务了,也便于后续精确火力打击和作战力量的投送。

侦察 突防 点杀

轻小型无人机各有分工

在实战应用中,轻小型无人机通过功能细分实现战术互补。侦察监视无人机“飞蛙”是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主要负责区域侦察与监视,并且兼顾打击能力。火力突防无人直升机“飞鲸”身上挂载着火箭弹,还有小航弹等,主要通过连续投掷弹药,打击营地内的建筑和车辆。精准点杀无人机“黑蜂”,是通过投掷手榴弹来对敌方工事内目标进行打击。这些轻小型无人机组成编队出动,可对目标进行立体式侦察和饱和式打击,这是现代战场最新的作战方式之一。

无人机“蜂群”

也有自己的“空天航母”

此外,无人机“蜂群”还有自己的“空天航母”——“九天”。这款由中航工业集团研发的重型无人机,曾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首次公开露面。“九天”无人机具有独特的“异构蜂巢任务舱”设计,可容纳上百枚巡飞弹或小型无人机。接近目标区域时,这些子机可以迅速释放,执行侦察、电子干扰或饱和式攻击等多样化任务,形成规模化“空中蜂群”作战模式。这种作战模式不仅在战术层面具备强大的面杀伤能力,从战略层面看,其7000公里的航程和1.5万米的升限使其具备全球快速响应能力,可用于体系作战,构建全新的海空复合打击网络。

与相比传统无人机挂载方式,“九天”无人机的优势在哪?刘杨表示,这种模块化任务舱意味着,它可在2小时内快速切换为“无人机蜂群母舰”。同时通过换装任务模块,可以摇身一变,成为空中电子战平台、空中侦察平台,或者干脆变成“战略轰炸无人机”。既然任务舱是高度模块化的,随时拆卸随时安装,任务转换时间就大大缩短了,这样一款单一的无人机,就因此具备了多任务的适应能力,从而避免了传统的单一功能无人机,需要多机协同的局限。

这种无人机的模块化设计思路,不仅优化了无人机平台和装备的利用率,而且意味着以低成本、高效率和高密度火力,来重塑未来战场的规则,相信今后会成为非对称作战的一支重要力量。

来源:湖北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