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支招防治“基孔肯雅热”!面对传播,做好这几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8 20:43 1

摘要: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浑身酸痛得像被人揍了一顿,手脚肿得跟馒头似的,连筷子都拿不动。你以为是普通感冒?可这不是小病,而是基孔肯雅热,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名字拗口,来势却凶猛。说句不好听的,得上了这病,能把人折腾得像是“骨头要散架”。

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浑身酸痛得像被人揍了一顿,手脚肿得跟馒头似的,连筷子都拿不动。你以为是普通感冒?可这不是小病,而是基孔肯雅热,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名字拗口,来势却凶猛。说句不好听的,得上了这病,能把人折腾得像是“骨头要散架”。

很多人以为只有去非洲、南美才会感染,其实近几年我国南方也频频出现病例。尤其是气温一高、降雨一多,蚊子一疯,病毒就跟着找上门来。偏偏这病没疫苗、没特效药,全靠身体硬扛。那咋办?中医这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了,咱们老祖宗留下的法子,还真有些门道。

说起基孔肯雅热,先别嫌名字难记。这名字源自非洲马贡多语,意思是“弯腰驼背”,形象得很,得病的人常因关节剧痛而弯腰行走,就像突然老了二十岁。

它的罪魁祸首是伊蚊,咬一下,病毒就跟着溜进身体。别看这病不像流感那么出名,可它发起威来,比流感还凶。高烧、头痛、关节痛、皮疹,甚至有些人疼得几个月都缓不过来。

世界卫生组织曾警告,这种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国家传播极快,常常在短时间内引起大范围感染。

咱们国家也不是局外人。尤其是在广东、云南、海南这些地方,气候湿热,蚊子多得跟牛毛一样,成了重灾区。有数据显示,2024年夏季,华南地区基孔肯雅热报告病例较前一年同期增长了28%,不少地方还出现了小范围聚集性疫情。

不少人一听是蚊子传的,就想着多喷点花露水、多关门窗就够了。其实啊,这只是表面功夫。病毒进了身体后,才是硬仗的开始。

中医怎么看这病?老话说得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认为基孔肯雅热属于“温病”范畴,病邪由外而入,湿热为主,毒邪夹杂,耗伤正气。这种病初期如火如荼,烧得人头晕眼花,后期就消耗元气,留下关节疼、乏力、胃口差这些“后遗症”。

关键在于:扶正驱邪,清热祛湿,要趁早。

咱们常说“湿热缠身,百病丛生”。广东老广们夏天喝凉茶,不就是为了对付这股“湿热毒”吗?中医里有不少经典方子,比如藿香正气水、三仁汤、清瘟败毒饮,都能对症调理。当然这不是说一发烧就灌自己几瓶藿香正气水,那叫乱来。具体用药得看体质、辨证施治,不能照搬。

除了药,还有食疗,“祛湿清热”的食材咱家厨房就有。冬瓜、薏米、绿豆、莲子、苦瓜这些,都是好帮手。绿豆汤里放点陈皮,不光去火,还能健脾。苦瓜炒蛋、丝瓜排骨汤,这些老菜谱,其实也有中医的影子。

还得说说一个误区,很多人以为只有老年人或者体弱的人才容易中招。错了,基孔肯雅热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尤其是年轻人工作忙,熬夜多,免疫力一差,蚊子一咬,病毒就进来了。

有研究指出,感染者中18到45岁的青壮年占比超过六成,因为这些人白天在外头跑,晚上屋里开窗吹风,两头受蚊子夹击。有些人是拿身体去赌运气。

还有个问题得提一嘴——这病不是你一个人得就完了,它还能通过蚊子“接力传”。一个村里只要有一个人被咬了,周围的人就都有可能中招。这就像点了个火头,风一吹,整个山林都可能烧起来。

所以防蚊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身边人。别小看了一只蚊子,它是“带毒快递员”,咬你一下,病毒就下单签收了。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治疗基孔肯雅热目前没有特效药,主要是对症处理,休息、补液、退烧、止痛。可问题是关节痛可能拖几月,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这时候中医的“调养”理念就派上用场了。比如用艾灸足三里、曲池穴,可以改善免疫力;拔罐、刮痧、推拿这些非药物疗法,也能缓解疼痛、促进恢复。

咱们老家人常说,“病去三分,养占七分”。病退了,后面的恢复才是关键。很多人就是急着上班、运动,结果旧病复发,反反复复,拖成了慢性关节炎。

说到底这病防在前头,比治在后头强多了。

现在天气热,蚊子多,家里就得多留神。清理积水,是防蚊的第一招。水缸、花盆、饮水机底座,哪怕是一个瓶盖大的水洼,也能让蚊子下蛋。

再就是穿长袖长裤,尽量避免皮肤裸露。尤其是早晚蚊子活动最频繁的时候,别贪凉开窗开门。使用蚊帐、纱窗、驱蚊液这些,得常备不懈。

还有一点特重要,咱们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就是顺应自然。现在天热,脾胃功能弱,吃得太凉、太辣,反而助湿生热,成了病毒入侵的温床。饭桌上得清淡一些,绿豆汤、苦瓜汤、藿香粥,消暑,还能防病。

中医讲“未病先防”。咱们有时候不在乎小病小痛,其实大病都是这么熬出来的。一旦高烧、关节疼、皮疹这些症状找上门,就得赶紧就医,别拖。

有朋友问,这病会不会死人?大多数人能自愈,但那过程可不轻松。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约有15%的感染者出现长期关节炎,影响工作和生活。

所以别把这病当感冒,它不是闹着玩的。

有人说:“咱中国人吃苦耐劳,硬扛一扛就过去了。”这不叫坚强,这是拿命赌。身体是咱的本钱,有些病错过了最佳干预期,再想调理就得加倍努力。

中医讲究的是“治未病”,就是不等病来了才慌不择路,而是平时就做好准备,把身体调成“蚊子咬不进、病毒进不来”的状态。

说到底防治基孔肯雅热,不是哪个国家、哪个医生的事,而是咱老百姓每一个人的事。别等蚊子咬了、疼得下不了床、烧得不省人事,才想起来防病。

老话说得好:“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不过,要是蚊子来了,咱还是得动手防一防。

参考文献:
[1]李云飞,张建伟.基孔肯雅热的临床特征及防控策略[J].中国热带医学,2024,24(06):489-492.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孔肯雅热防控指南(2023版)[Z].2023.
[3]刘建国.中医对基孔肯雅热的认识与干预探讨[J].中医药导报,2024,30(04):212-215.

来源:心内科孙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