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患者为52岁女性,因发热、腹部绞痛及瘙痒入院。既往曾赴发展中国家旅行。实验室检查提示嗜酸粒细胞增多(1432/μL)及直接胆红素升高(2.5 mg/dL)。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显示胆总管扩张及胆囊内充盈缺损(图1)。遂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
病例资料
患者为52岁女性,因发热、腹部绞痛及瘙痒入院。既往曾赴发展中国家旅行。实验室检查提示嗜酸粒细胞增多(1432/μL)及直接胆红素升高(2.5 mg/dL)。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显示胆总管扩张及胆囊内充盈缺损(图1)。遂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
图1 影像学示胆总管内小充盈缺损;胆囊内可见两枚疑似结石,呈扁平状且形态不典型。
使用双导丝技术完成深部胆道插管,胆道造影证实胆总管远端不规则充盈缺损。意外的是,行胆管括约肌切开后,通过球囊导管自胆总管内取出一条活体、可蠕动的扁平虫体,并以活检钳完整取出。肉眼可见该吸虫呈白色、扁平、长条状,大小约25×10 mm,符合肝片吸虫形态;显微镜下检出其棘状表皮,进一步确诊肝片吸虫病。
经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口服三氯苯达唑10 mg/kg,每日2次,连用2天)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两枚胆结石。4个月随访时,患者无症状。
病例讨论
肝片吸虫常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和胆管等部位(图2),引起肝片吸虫病。肝片吸虫也可感染人,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人类可因饮用污染水源或生食含囊蚴的蔬菜而成为偶然宿主。虫体幼虫穿过肠壁及肝包膜,定居于胆道系统。活虫或死虫均可阻塞胆管,引起梗阻及胆管炎。该病患者血常规通常出现异常升高的嗜酸粒细胞。肝片吸虫病可通过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见虫卵诊断,但既往研究发现粪检虫卵阳性率低,其诊断率不高,易误诊为肝肿瘤、肝胆管结石、原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等。ERCP是诊断及取虫的重要手段,治疗可用三氯苯达唑。
图2 肝片吸虫生活史示意图
参考文献
[1] Amata M, Boncori G, Scimeca D,et al. Hepatic fascioliasis: a rare case of "fake" biliary gallstones. Endoscopy. 2024 Dec;56(S 01):E175-E176.
[2] 周愉乐,唐文强,赵霞玲,等.肝片吸虫检测方法概述[J].动物医学进展,2024,45(07):114-119.DOI:10.16437/j.cnki.1007-5038.2024.07.024.
[3] 黄丽华,武珺,李正金,等.肝片形吸虫感染合并肝结核临床诊断1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5,43(02):304-306.
[4] 涂奎,赵礼金,顾进.人胆总管肝片形吸虫病1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1,39(01):133.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肝脏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