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意义,不在于超越他人,而是成为自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8 19:49 1

摘要:人生在世,所寻觅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幸福不等于优越感,优越感是现代人的精神鸦片。浮于表面的喧闹,只是一种灼热的令人窒息的欲望。凝视人心深处那条幽暗的潜流,便会惊觉,无数人所追逐的“幸福”,其实只是那种在人群中高高在上的快感。

“吃得苦中苦,成为人上人”,是极其错误的价值观。奋斗的最终目的,不应该是成为人上之人,不是骑在别人头上,而是让这个世界不再有人上人。

人生在世,所寻觅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幸福不等于优越感,优越感是现代人的精神鸦片。浮于表面的喧闹,只是一种灼热的令人窒息的欲望。凝视人心深处那条幽暗的潜流,便会惊觉,无数人所追逐的“幸福”,其实只是那种在人群中高高在上的快感。

消费主义精心营造出符号与阶层的神话,在人类的精神中架起攀比的阶梯。行尸走肉们奋力角逐胜利的桂冠,却从不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

追逐优越感的动力,不单在血腥搏杀的瞬间所激起的浪花,更来自在征服中赢得的山呼海啸般的赞叹与对手倒下的卑微姿态。

及至今日,消费力无声地将人群划开森严的等级,购物袋上的标签不再装点物品,而成为隐形的统治秩序。消费的目的并非在享用物品,而是在操纵符号。收入的多寡成了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冰冷标尺,“内卷”中个体如螺旋般陷入自我消耗,拖着疲惫的身躯在拥挤的人潮中艰难挪步,只为在狭窄的通道里赢得半个身位。

社交媒体的出现,更是为优越感打造了无远弗届的虚拟舞台。朋友圈里的“精致”生活展示,其本质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印象管理”戏剧。每一帧美食、每一次定位,皆在无声地宣告“我比你优秀”。

直播打赏,在正常人看起来,似乎是低智商的行为,有些人为什么却乐此不疲?

打赏本质上是“炫耀性消费”,其目的在于“博取荣誉”。火箭腾空、跑车疾驰的动画效果,是金钱转化为瞬间“万众瞩目”的数字特权,让打赏者能够短暂体验凌驾于他者目光之上的快感。

以优越感为食粮的灵魂,其结局注定是荒芜的。当“人上人”的幻影成为生存的唯一目标,自我价值就被缚于无休止的比较链条之上了。

当整个社会陷入对“高人一等”的群体性迷狂,共同体赖以为基的信任与温度便随之瓦解。当所有人都为了财富或地位而不择手段,世界将永无宁日。

现代生活精心包装的糖衣,虽然带来了短暂的亢奋,却留下更长久的虚空与撕裂。过度膨胀的优越感实际上是内心自卑感的病态补偿,那看似睥睨众生的姿态,不过是被扭曲了的脆弱倒影。

活着的意义,不在于超越他人,而是“成为自己”。亚里士多德指出,真正的幸福在于“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而非外在的浮名。

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我们需要转向内在价值的深耕,个体不需要通过俯视他人来确认自身的存在。

学习新知的纯粹喜悦,心中时刻流淌的暖意,在专注创造中体验灵魂的辽阔,以及那份摆脱了“他者眼光”的自在,才是生命不可剥夺的财富。

来源:人文与社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