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观山湖区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路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8 18:18 1

摘要:8月6日,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1+8”试点建设工作会议在贵阳举行。作为全省首批示范试点单位,三年来,观山湖区创新实践“有形、有感、有效”工作法,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

8月6日,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1+8”试点建设工作会议在贵阳举行。作为全省首批示范试点单位,三年来,观山湖区创新实践“有形、有感、有效”工作法,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

会上,观山湖区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卓君用一组组翔实数据和生动案例,展现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观山湖实践”——

阵地筑基 打造“民族团结生活圈”

全区178所中小学将铸牢意识贯穿教育教学全程,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知识演讲、主题微课等;以贵阳北站为核心打造铸牢宣传教育服务空间,日均让15万人次旅客感受铸牢氛围……

“让民族团结元素在观山湖区各地看得见、摸得着。”谢卓君介绍,三年来,全区累计建成7个铸牢主题公园、广场和2个主题商圈,通过各个阵地的打造,让群众从有形有感中强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

以活动为媒,观山湖区进一步奏响“民族团结曲”。依托民族大联欢广场打造交流空间,近年来,全区策划“民族大联欢”系列品牌活动30余场,吸引各族游客500余万人,成为各民族交融互动的重要阵地。

机制创新 构建三级联动工作体系

“铸牢”工作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盘棋推进。“观山湖区建立‘1+3+N’工作机制:‘1’是区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3’是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N’是多个部门协同参与。”谢卓君表示。

三年来,观山湖区将铸牢意识深度融入区委全会报告、区政府工作要点,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年度实施计划,建立专班,明确牵头责任主体和部门责任,召开55次专题会议学习和部署铸牢工作,构建起“统筹机制凝聚多方合力、协作机制搭建共建平台、督查机制压实各方责任”的闭环体系。

在此背景下,观山湖区创新推出“石榴籽训练营”“青年夜校”等服务项目,打造了金元社区、嘉澜社区等国家级省级示范点,其中金元社区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与中央民族歌舞团、凯里市等建立共建机制,推动“民族大联欢”品牌活动出圈。

文化浸润 让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创新制作铸牢应知应会动画片播放超10万次;打造“三个覆盖”宣传矩阵,在新华网等平台发布稿件1000余条,阅读量破6000万;深挖民族文化资源,支持手上记忆博物馆、五彩黔艺博物馆等策划“龙纹样”“小童帽”等主题展,等吸引200余个交流团参观。通过金融城灯光秀、地铁景观等载体,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融入城市日常生活……

“从传统节庆的集体记忆唤醒,到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从非遗技艺的代际传承,到现代文艺创作的共同体叙事。当各族群众在共享中华文化符号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文化载体自然流淌,共同体意识便不再是外在要求,而是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追求。这种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方式,既尊重文化多样性,又强化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层心理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了最持久、最深沉的精神纽带。”谢卓君表示。

截至目前,观山湖区已培育国家级模范集体1个、省级示范单位20个,3个集体和1名个人新获省级表彰资格。“这些成绩是起点而非终点。”谢卓君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程,在产业发展、社区治理等领域深化实践,为模范省建设贡献更多观山湖智慧。”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董佳星 何欣

编辑 罗昌

二审 杨唯

三审 胡丽华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