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中国去》是由旅奥地利作家方丽娜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地利医生罗森·菲尔和理查德·傅莱为逃离纳粹迫害,在时任中国外交官何凤山的帮助下从维也纳逃往上海,继而奔赴各地投身抗战的故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学坐标——长篇小说《到中国去》新书发布暨创谈会”近日在北京举行。
《到中国去》是由旅奥地利作家方丽娜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地利医生罗森·菲尔和理查德·傅莱为逃离纳粹迫害,在时任中国外交官何凤山的帮助下从维也纳逃往上海,继而奔赴各地投身抗战的故事。
书封。出版社供图
“透过两位奥地利医生的经历和选择,我们重新体会到理想的力量、人性的温度,也懂得了和平的来之不易。”中信出版集团董事长陈炜谈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一段复杂而厚重的历史能够以文学的方式重现,让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更为立体、生动、可感。当下回望和致敬这段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提醒我们,要始终珍视和平、守护正义。
活动现场,方丽娜分享了创作这本书的心路历程。她说,十多年前偶然听到了两位奥地利医生的故事,他们都是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后来就有意识地搜集他们的相关资料。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以他们为代表的国际友人的事迹让人感动,但随着时间流逝,他们的身影可能在历史的长河里渐渐被遗忘。“80年前,他们奔赴中国战场,与中华民族生死相依,并肩战斗,但他们的故事鲜为人知,我一定要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
方丽娜。出版社供图
为了深入了解历史上到底发生过什么,方丽娜数次探访奥地利、波兰的集中营寻找资料,搜集维也纳的德文历史资料,包括借阅主人公罗生特当年详细的在华日记等,也数次返回国内走访多地,这些资料为创作提供了相对可靠的蓝本。“我并不想单纯还原历史,而是以文学的形式呈现他们的故事。为了赋予历史人物鲜活的生命,他们的语言、表情、神态、所思所想如何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来,这十年,我真的是下了死功夫,不要命地读,不要命地写。”
发布会现场。出版社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梁鸿说:“两位奥地利医生为什么来到中国?这一切始于何凤山对人类命运普遍的人道主义关怀。中国人的内心是非常辽阔的,正是中国人这份朴素而深情的人道主义精神促成了这样一场国际主义的漫游。在小说的许多细节里,我们都能看到中华民族所展现出的博大胸襟和中国文化巨大的包容性。”
来源:中青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