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阳城县作家协会发起的“文学温暖童心”关爱困境儿童服务项目,通过经典名著解读、读书心得分享、语言表达训练、写作技巧辅导等方式,为困境儿童和当地学生开启了一段充满书香与温暖的文学之旅。
近日,一场温暖的文学行动在阳城县悄然展开。
由阳城县作家协会发起的“文学温暖童心”关爱困境儿童服务项目,通过经典名著解读、读书心得分享、语言表达训练、写作技巧辅导等方式,为困境儿童和当地学生开启了一段充满书香与温暖的文学之旅。
据了解,该项目作为阳城县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的试点项目之一,创新采用“四个一”模式,为孩子们提供全方位的文学滋养:一是开设一系列经典解读课程,包括经典名著解读、特色教育课程等,引导儿童品读经典,领悟历史精髓;二是建立一个长效读书机制,通过“书香伴成长”读书分享等常态化活动机制,吸引儿童对读书的关注和热爱;三是构建一套口才训练体系,通过“口部操”训练、普通话提升等讲解,提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四是铺就一条文学成长之路,启动“小小作家”专业写作辅导,并借助采风等多样化文学活动,让文学成为照亮孩子们成长的道路。
经典滋养成读书浸润心灵
项目首场活动中,阳城作协作家谢文彬结合生动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弟子规》中的经典内容,引导孩子们领悟传统美德的内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作协会员卫江霞以《阳城故事》为载体,生动讲述了“十凤齐鸣”“清官杨继宗”等本土历史典故,通过“凤毛麟角”“出类拔萃”等成语教学,加深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认知。
田聂景老师则聚焦红色经典,带领孩子们赏析《红岩》片段,从江姐的坚毅到“小萝卜头”的纯真,革命者的精神力量深深感染了在场学生与家长。课后,田老师还向孩子们赠送了自己的长篇小说《平静就是幸福》,鼓励他们坚持阅读与写作。
卢杉老师通过《追风筝的人》读书分享,为孩子们展开一幅跨越时空的文学画卷。她从阿富汗的历史背景切入,剖析阿米尔与哈桑的成长与救赎,引导孩子们思考勇气、友谊与责任。
延杨雷老师以“诗词之美”为主题开启文学之旅。从诗词的发展脉络说起,介绍了从上古口头歌谣,到先秦文字记载,再到《诗经》《楚辞》《乐府诗》,直至唐宋时期唐诗宋词达到巅峰的历程。
魏鹏老师以“读万卷书,冲破灵魂枷锁。行万里路,顿悟世事真谛”为题进行读书分享。强调通过广泛阅读可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通过“行万里路”的理念,鼓励孩子们在实践中感悟生活。
口才与写作并重 激发表达潜能
作协的王李斌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口才训练课程,指导孩子们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
在表达能力提升上,张晋芳老师精心设计了趣味十足的口才训练课程。从“口部操”热身到《青春中国》朗诵教学,孩子们从怯场到自信登台,逐步感受语言的魅力。
来自金口玉言演诵社的王利宁老师以趣味与专业并重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精彩的声音探索之旅。孩子们在集体游戏与分组展示中笑声不断。破冰游戏、基本功练习、诗歌朗诵三个章节让孩子们乐在其中,收获颇多。
作为阳城县模范教师的张早霞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清晰易懂的逻辑分析和耐心细致的步骤拆解来讲解,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如何写作。课堂中的生动案例和互动环节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
李立新老师的写作课则以“词语积累”为核心,通过“发散思维法”“观察生活法”等五类训练,帮助孩子们夯实写作基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阳城县教学能手郭波雷老师通过解读经典诗词,引导孩子们懂得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必须大量阅读和积累,才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
长效陪伴 护航成长
阳城县作协负责人表示:“我们充分发挥作协专业优势,将文学教育与成长关爱有机结合,创新‘文学+成长’服务模式、利用‘书香伴成长’‘小小作家’等子项目,以文学艺术形式给予儿童长期关爱,让阅读成为他们终身成长的伙伴。”
据了解,阳城县民政局在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实施中,积极孵化本土专业社会组织创新帮扶,充分链接社会公益资源,为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此次行动正是阳城县作协深化“向阳花开、温暖童心”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的创新实践,后续将有60余位会员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文字的力量,正悄然点亮一颗颗童心,播撒下梦想的星火。(阳城县民政局)
来源:读史经史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