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戏台》票房逆袭:暑期档最被低估的好电影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15:02 1

摘要:陈佩斯带着豆瓣8.1分的《戏台》杀回暑期档,用2.35亿票房打脸“没流量必扑街”的行业潜规则。

观众苦“流量烂片”久矣!

陈佩斯带着豆瓣8.1分的《戏台》杀回暑期档,用2.35亿票房打脸“没流量必扑街”的行业潜规则。

这部改编自同名话剧的戏曲题材电影,在排片率仅有14.8%的劣势下,硬是靠观众用脚投票完成逆袭。

当满屏都是工业糖精和五毛特效时,这部全员演技派、讲述梨园行当的电影,活成了暑期档最生猛的“反套路样本”。

从《南京照相馆》这类拼流量的商业片稳坐35%排片就能看出,现在影院排片基本被大数据绑架。

但有意思的是,前三天场均人次仅12人的《南京照相馆》和场均46人的《戏台》放一起,傻子都知道该给谁加场次。

影院经理们嘴上喊着“观众爱看什么排什么”,身体却很诚实地继续跪舔流量。

要不是观众把《戏台》的票抢到系统崩溃,估计这片子早被埋进午夜空场了。

陈佩斯扮演的戏班班主在电影里嘶吼“戏比天大”,戏外却在遭遇“排片比戏大”的现实吊打。

但《戏台》能破圈真不单靠情怀。

看过片的都知道,那些军阀踹戏台、班主现编词的戏码,活脱脱就是现代职场生存指南。

年轻人在弹幕刷“这不就是我改PPT救场的日常”,中年人对着余少群的水袖功直抹眼泪——能把戏曲拍成职场生存战+年代讽刺剧,陈佩斯这手“传统新编”确实够绝。

都说现在年轻人不爱看戏,但《戏台》评论区全是00后在科普京剧行当。

其实电影市场早该明白,年轻人不是讨厌传统,是烦透了假大空。

像《霸王别姬》重映照样场场爆满,去年粤剧电影《白蛇传·情》B站播放破千万。

数据不会骗人,豆瓣上戏曲电影均分7.2,比所谓的爱情片高出一大截。

说到底,观众要的不是题材标签,是实打实的好故事。

有人酸《戏台》票房也就5个亿,比不上流量明星随便发个微博的带货量。

但别忘了这片成本才8000万,投资回报率吊打那些号称3亿制作却扑到妈都不认的“伪大片”。

更狠的是,话剧版《戏台》巡演六年豆瓣稳在9.2,说明剧本底子够硬。

那些整天琢磨翻拍IP的制片方该醒醒了,与其花千万买垃圾小说改编权,不如好好打磨原创剧本。

看着《戏台》的票房曲线,突然想起十年前的《大圣归来》。

当年谁信动画片能卖10亿?

现在轮到戏曲电影破局了。

其实观众心里门儿清,与其看假脸明星在绿幕前摆pose,不如看老戏骨戏服都没脱蹲路边啃盒饭的花絮来得带劲。

当黄渤饰演的兵痞把烟灰弹进戏服箱子时,那种对艺术的践踏和守护的撕扯,可比强行升华的主旋律高级多了。

别再拿“观众审美差”当遮羞布了。

《你好,李焕英》能爆54亿,《隐入尘烟》靠自媒体逆袭,《戏台》用戏曲撬动年轻市场——这届观众早用真金白银投票了。

建议那些扑街的导演都去影院看看,什么叫“没有不会演戏的演员,只有不会调教演员的导演”。

陈佩斯敢让流量咖余少群素颜唱全本《霸王别姬》,某些导演却只敢让顶流拍怼脸大头贴,高下立判。

现在唯一担心的是,资本嗅到“戏曲热”又会开始糟蹋传统。

别整什么爱豆速成京剧妆的烂活了,看看《戏台》里余少群为个卧鱼动作摔了三十多次,流量们肯吃这种苦?

与其搞些四不像的“国潮”,不如好好学学人家怎么把戏台子搭进观众心里。

毕竟真正的文化自信,从来不是靠数据刷出来的。

来源:是伟不是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