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活多久,看吃饭便知?提醒:寿命长的人,吃饭常有这2种习惯

B站影视 2024-11-29 14:00 7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王阿姨今年55岁了,本该是退休之后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儿女也都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可没想到王阿姨却倒下了,再也没能起来。

平日里的王阿姨身体倒还算不错,除了在家带孙女之外,就是闲暇的时候和好友们一起打打麻将,可谁知道突然有一天,王阿姨在菜市场买菜的时候,感觉到头痛得厉害,还犯恶心,甚至说话也含糊不清,卖菜的大姐一看这架势,赶紧把王阿姨送到了医院。

看着手里的诊断书,王阿姨的女儿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母亲会患上脑出血,毕竟平日里王阿姨的身子骨一向都比较硬朗,同时她也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一点发现母亲的症状,或许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只可惜王阿姨的病越来越严重,和病魔抗争了半个月后,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医生了解到,王阿姨平常就患有高血压,再加上长期食用腌制食品,自然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除此之外,王阿姨的邻居李叔也是同样的结果,李叔比王阿姨的年纪要大一些,70岁的李叔几乎是他们中间身体最好的,不曾想也在一次早晨起床之后因为突发心肌梗塞住进了医院,儿子看着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书愣在了原地,久久不愿接受这个事实。

实际上,表面看似突发,实则病根早已深埋,日积月累的不良饮食习惯,最终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可否认,“吃”这件事我们每天都在做,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推向疾病的深渊。或许寿命的长短,真的在吃饭时就已注定。

1.腌制食品: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跟踪了44多万人的健康状况长达十年,发现常吃腌制食品的人死亡风险明显提高。消化道癌症、出血性脑中风,这些令人心生畏惧的疾病,都与腌菜等看似平常的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数据不会说谎,每周吃腌菜超过四天的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1.5毫米汞柱和0.8毫米汞柱,消化道癌症死亡风险升高13%,食管癌死亡风险更是高达45%,别小看腌制食品里的高盐和亚硝酸盐,它们对健康的危险是不可小觑的。

高盐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血管脆性增加,如同埋下了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而亚硝酸盐,则可能在体内转化为致癌物亚硝胺,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腌制蔬菜列为“2B类致癌物”,很多看似美味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

除了腌制食品,还有很多饮食习惯在悄然间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就像温水里的青蛙,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那些一个又一个应酬的饭局上,酒杯一个接着一个的倒满,殊不知,酒精对身体的伤害有多大。

2.空腹喝酒:空腹喝酒不仅会损伤胃黏膜,引发胃痛、胃炎等不适,还会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包括肝癌、食道癌、喉癌、乳腺癌、肠癌、口咽癌等。而大鱼大肉、重口味饮食,看似满足了当时的口腹之欲,实则埋下了健康的隐患。

3.爱吃重口味:吃太多饱和脂肪酸会增加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而常吃重口味的食物则容易导致高血压、中风、肾病和心脏病。

夏夜的街头,烧烤摊的烟火气,吸引着无数年轻人。然而,不健康的夜宵和烧烤,却可能带来肠胃损伤、三高、结石,甚至增加肠癌、胃癌等癌症的风险。

此外,很多餐桌上常见的相互夹菜、不使用公筷的习惯,也增加了幽门螺旋杆菌、乙肝病毒等病原体的传播风险,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饮食习惯,却很容易让疾病有机可乘。

与王阿姨和李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长寿老人,他们的饮食习惯,往往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

1.细嚼慢咽:对于那些长寿的老人来说,细嚼慢咽是他们共同的特点。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吃饭常常狼吞虎咽,这不仅会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还会导致摄入过量,增加肥胖的风险。

而细嚼慢咽,则能充分咀嚼食物,减轻胃肠负担,还能促进消化吸收,并让人更容易产生饱腹感,避免过量进食,研究表明,每口食物咀嚼30-50次,能显著降低肥胖风险。

2.吃饭七分饱:这是是长寿老人遵循的另一个饮食原则,古时候有句话说,吃饭吃到七分饱最好,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养生的道理。

很多人吃饭的时候都喜欢吃的很撑,实际上经常吃得太撑,会让胃部过度扩张,消化系统负担加重。时间一长,或许会引发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而每餐保持七分饱,既能满足身体所需,又不会给身体增添额外负担。

长寿老人们的饮食习惯表明,吃各种食物、保持营养均衡很重要,每天吃12种以上、每周吃25种以上的食物,这样能保证食物多样化。注意荤素搭配和粗细搭配,这样营养才会全面均衡。

健康饮食还要注意少盐少油,高盐饮食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而过多的油脂摄入则容易导致肥胖和血脂异常。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句出自《论语》的古训,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重视食物的精加工和慢慢咀嚼,精细的加工和充分的咀嚼,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减轻肠胃负担,细嚼慢咽其实是现代营养学推荐的健康饮食方式。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也蕴含着科学的道理,饭后适量运动有助于消化,减少便秘,还能帮助控制血糖。当然,运动强度不要太大,散散步就好,这些简单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不仅体现了老一辈的智慧,还与现代医学的观点相当契合。

“药食同源”是中华养生文化里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了日常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认为很多食物都含有药用效果。

例如,绿茶富含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大蒜含有大蒜素,能够降低血脂、抗菌消炎。

很多时候,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同慢性毒药,在不知不觉中损害着我们的健康,增加患病风险,甚至缩短寿命。

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基础,也是长寿的秘诀。当今时代,不少人忽略了健康饮食,外卖、快餐和夜宵成了大家的日常选择;暴饮暴食、爱吃油腻咸重的食物、挑食偏食,也变得很常见。

事实上很多人不知道,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其实是在透支我们的健康。改变,从现在开始,从每一餐做起,看似微小的改变,却能带来巨大的健康收益。

吃饭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还跟健康和长寿息息相关。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吃饭要注意,还得有规律的作息、适当的运动和保持好心情,只有将这些方面都做好,才能拥有真正的健康,才能享受更长寿、更美好的生活。

信息来源:

[1]《饭量决定寿命?研究表明:饭量减少30%,或可延寿20年,靠谱吗?》.CCTV生活圈.2023年09月10日

[2]《四个吃饭最坏的习惯!让你吃出一身病!》.健康时报.2020年05月08日

[3]《明明很重视养生,却被确诊癌症!医生:这个吃饭习惯害了她》.健康时报.2024年04月09日

来源:夏沫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