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本山的名字,曾是中国喜剧的代名词,他从铁岭黑土地里走出,用小品逗笑了几代人,也攒下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家业。
赵本山的名字,曾是中国喜剧的代名词,他从铁岭黑土地里走出,用小品逗笑了几代人,也攒下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家业。
京郊的宴会厅能摆下百桌宴席,三亚的别墅推窗就是碧海,“本山号”私人飞机每年的维护费够普通人活一辈子。
可如此富裕的他,却难掩饰女儿的痛,当那个从小被他捧在手心的姑娘,手抖得握不住手机,哭着说“四天没吃饭,就靠奶茶吊着”时,不知道他心里的是什么样的感觉。
赵本山这辈子,似乎没什么搞不定的事,早年拉二胡走街串巷讨生活,后来上春晚成“小品王”,再到创办传媒公司、打造影视基地,他总能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手下徒弟成群,商界朋友遍地,连出门都有豪车护航,可这些“能量”,在女儿赵珈萱的抑郁症面前,碎成了渣。
2025年7月,赵珈萱的重度抑郁症复发了,直播镜头里,她的脸因囊肿手术后的免疫力下降而浮肿,说话时嘴唇都在抖,“全身抽筋,站都站不稳,有时候一天能哭三次”。
更让人心疼的是,她对着镜头坦白,自己已经四天没正经吃饭,全靠奶茶续命,她说“不敢告诉我爸,他头发都白了,我不能再给他添堵”。
这段直播被网友截图发到网上,有人打趣:“赵老师再买套带花园的别墅,让孩子散散心不就好了?”
可赵本山比谁都清楚,即便豪宅再大,可女儿蜷在沙发上发抖时,这些东西连句安慰的话都替不了。
他能给女儿办一场十辆林肯开道、二十辆悍马护航的婚礼,能让她在三亚的别墅里过冬天,却没办法替她挡住心里的“寒流”。
或许在那一刻,这位在舞台上能把悲伤演成笑话的艺术家,第一次尝到了“无能为力”的滋味。
赵珈萱的人生,从出生那天起就被贴满了标签,1997年她出生时,赵本山已经是全国闻名的大明星,她刚会走路就被抱进演播厅,8岁踩着辽宁春晚的舞台唱儿歌,台下坐着的都是父亲的徒弟和圈里的大佬。
所有人都说:“这孩子生在终点线。”可终点线之后,是数不尽的坎。
16岁去新加坡留学时,赵本山每月给她6000新币,约合人民币3万元生活费,在普通家庭看来这是天文数字,可在她的同学圈里却不够看。
有同学开跑车上学,背的包抵得上普通人半年工资,她想攒钱买个心仪的包,得趁着课余时间去端盘子、发传单。
有次被同学撞见,对方撇着嘴说:“赵本山的女儿还装穷?”这话像根刺,扎在她心里。
更难受的是,她想靠自己挣点钱,16岁时试着开直播唱歌,一场下来能挣不少钱,可评论区却刷满了“要不是赵本山女儿,谁看你”。
她躲在宿舍被窝里哭到天亮,第二天照样笑着给家里打电话说“一切都好”。
回国后,她想闯出名堂的心思更烈。
上《天天向上》时故意说东北话拉近距离,一句“社会你球姐”火了,却被骂“没教养”;演《刘老根》时熬了几个通宵练台词,观众却盯着屏幕说“不如丫蛋自然”。
转行做直播带货,每天熬到后半夜选品,嗓子喊哑了销售额还是上不去,弹幕里总飘着“网络乞丐”的字眼。
那些“赵本山女儿”的光环,慢慢变成了枷锁,做得好是“靠爹”,做得不好是“丢人”。
她跟抑郁症斗了十年,除了怀孕头三个月,几乎每天都要靠药物维持。
2021年赵家传媒的徒弟接连出事,赵本山愁得头发白了大半,她看着父亲的背影,悄悄把药量加了一倍,她怕自己的痛苦,成了压垮父亲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赵珈萱最难的时候,不是父亲的豪车别墅,而是一个普通男人的“慢慢来”,成了她的救命稻草。
她的丈夫小陈,是2023年2月14日她在微博上晒出的“新年礼物”,照片里两人穿着红棉袄举着结婚证,配文写着“顺境逆境,健康疾病,我都陪着你”。
只是那时没人想到,这句话会在两年后成了真。
其实早在5年前,还没结婚的时候,小陈就跟她说:“以后有钱了,给你买套房,让你踏实。”
今年她情绪崩溃时,小陈偷偷拿着身份证,在北京市区攒钱买了套房,“我都不知道,他就想让我有归属感”。
赵珈萱在直播里说这话时,眼里第一次有了点光。
这次抑郁症复发,小陈更是寸步不离,怕她胡思乱想,把家里的刀都收了起来;她手抖得握不住水杯,他就端着水一点点喂;晚上她睡不着,他就陪她在客厅坐一夜,反复说“你不用活成别人眼里的谁的女儿,你就是赵珈萱”。
有人说小陈“高攀”了赵本山的女儿,可只有赵珈萱知道,在她连站都站不稳的时候,是这个男人蹲下来帮她系鞋带,说“慢慢来”,这比任何豪宅豪车,都让人踏实。
赵本山也在学着改变,他推掉了大部分工作,每天在家陪女儿晒太阳,给她削苹果时手都在抖,以前他总觉得,给孩子最好的物质就是爱,现在才明白,女儿想要的可能只是陪伴。
那些年他忙着上春晚、跑商演,每年女儿生日,陪在她身边的只有哥哥。如今他想弥补,却发现有些时光,错过了就回不来了。
赵珈萱的故事,不是个例。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很多“富养”的孩子,正被困在物质堆里喘不过气。
好莱坞影星布拉德・皮特也曾公开谈到,自己的女儿希洛从小在保镖、豪车、私人飞机的环绕中长大,却在12岁时被诊断出焦虑症。
皮特后来推掉了半年的工作,带女儿去非洲做公益,“在看到那些孩子为了一个馒头开心一整天时,她才第一次告诉我,‘爸爸,我以前太贪心了,我想要的其实是你陪我踢一场球’。”
这些案例里藏着一个扎心的真相,父母总以为“物质=爱”,却忘了孩子的心里有个“情感账户”,需要用陪伴、理解、倾听去充值。
赵本山给女儿请最好的钢琴老师,4岁就让她学琴棋书画,10岁过钢琴十级,可他不知道,女儿练琴时最想的,是他能像别的爸爸一样,夸一句“累了就歇歇”。
目前,赵珈萱的抑郁症还在反复,但最近的直播里,她眼里的光多了些。
有次她对着镜头说,小陈今天带她去公园喂鸽子了,小陈还告诉他,你不用急着好起来,我陪你慢慢熬。
当时,弹幕里有人问,你爸给你那么多钱,还不够你开心吗?
她笑了笑说,钱能买别墅,但买不来有人陪你在别墅里发呆的踏实。
现在,赵本山现在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有记者拍到他在菜市场买菜,穿着普通的夹克,跟摊主讨价还价,身后没有保镖,只有一辆普通的家用车。
这世上的痛苦,从来分三六九等,有人为柴米油盐发愁,有人为心里的窟窿煎熬,前者或许能用钱解决,后者却只能靠人心来填。
赵本山的故事,像面镜子,照出了多少父母的误区,我们总在拼命赚钱,想给孩子“最好的”,却忘了问孩子“你想要的是什么”。
赵珈萱的病房里,不需要劳斯莱斯的钥匙,只要有丈夫削好的苹果和父亲的陪伴就够了,或许这些,才是她最需要的“解药”。
来源:欲断魂的行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