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泽东去世前一年,就准确预感到了自己的死期。但他是个极其在意别人感受的人,他知道自己的离去会引发多大的反响,所以,他用了极其智慧的暗示、明示等方法,来告知所有人:自己即将离去。
毛泽东去世前一年,就准确预感到了自己的死期。但他是个极其在意别人感受的人,他知道自己的离去会引发多大的反响,所以,他用了极其智慧的暗示、明示等方法,来告知所有人:自己即将离去。
毛泽东第一次明示自己的死期,是在1975年的国庆节当天。当日上午,年82岁的毛泽东没有看书,也没有睡觉,只是独自靠在床头上,静静思索着。
很突然地,他自言自语道:
“这也许是我过的最后一个国庆节了,最后一个“十一'了。”
工作人员听到这里十分惊诧,正在他犹豫如何接话时,毛泽东主动转向他,平静地问:“这可能是我的最后一个“十一'了吧?”工作人员急忙说:“怎么会呢?主席,您可别这么想。”
此时的毛泽东实际是在明示自己的具体死期了,他已准确预知到:自己活不到1976年的10月1日,实际,他后来的确陨落于1976年9月9日,离国庆二十七周年纪念日,尚有20多天的时间。
当时的毛泽东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就在他去世前三个多月,他突然患上了心肌梗塞,经及时抢救才得以脱险。他历经生死劫后不久,朱德辞世了。毛泽东心里的悲凉极其重,秘书张玉凤给他读庾信的《枯树赋》时,他甚至会用微弱的声音一字一顿地苦吟:
“此树婆娑,生意尽矣!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
这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文,意思是:
“此树摇曳之姿已尽,生机全无!即便是白鹿塞的松树、雍州的文梓,根系深扎山崖,也曾因移植异地而凋零。桂树为何枯萎,梧桐为何已半死?”
毛岸英逝世后,毛泽东曾借助这首诗,抒发自己悲痛的思儿之情。而晚年时,他则是在借助这一作品抒发自己英雄暮年的悲凉情怀。
毛泽东多少也在吟诵《枯树赋》时感知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或许,当时,他就已经开始琢磨要如何让身边人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
毛泽东自己对死并不避讳,可周围人却始终将他的生死看得极重。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这话反过来也成立:一个真正活明白的人,是能把死看透(看明白)的。
1975年10月1日上午,察觉到自己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死”反应非常大,且带着恐惧后,毛泽东用安慰的口吻道:
怎么不会(是过最后一个国庆节)呢?哪有不死的人呢?死神面前,一律平等,毛泽东岂能例外?‘万寿无疆’就是天大的唯心主义。”
毛泽东这番话是在敲打工作人员,他并不希望自己离开后,他们过分悲痛。可如今看来,这似乎有难度。那如何减少他们的悲痛?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让他们建立对“死”的正确认知。
这次明示自己死期后不到半年,即尼克松第二次访华后几天,也就是1976年3月8日,吉林出现了极为罕见的陨石雨。陨石在离地面19千米左右的空中爆炸,3000多块碎石散落在永吉县境内。
其中,最大的陨石重量竟达到了1770千克,比美国1948年2月发现的“诺顿”陨石还要大,成为“世界陨石之最”。无疑,这是天降异象。
毛泽东曾借助这个异象再次提醒身边身边人:自己就要离开了。因为有了上次“明示”引发工作人员的焦虑、恐惧经验后,毛泽东这次采取的是“暗示法”。
他在护工孟锦云读到吉林陨石雨的消息后,先是示意她不要接着往下读。接着又告诉她:
天摇地动,天上掉下大石头,就是要死人了。《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赵云死的时候,都掉过石头折过旗杆……”
毛泽东当时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了,孟锦云很自然地就猜到:主席是因为陨石雨的异象而有了不好的想法了,而且与他的死有关。
孟锦云问:“您真的信这个吗?”她有此一问当十分正常,毕竟,她一直认为毛泽东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不可能会信这些。
毛泽东并没有马上回答她,他思考了很久,而这思考,当然也是要继续暗示自己“死期将至”。许久后,他似对孟锦云,又似对自己道:“古人为甚要编造这个呢?”言外之意是:这并不是什么“封建迷信”,而是历史事实。这是毛泽东在进一步提醒孟锦云自己死期将至。
这之后三个月,即1976年6月初,毛泽东几度患重病,甚至几次病危。死亡已经如影随形,但毛泽东非常淡定,相比之下,他开始做一些安排。
6月中,毛泽东郑重地将一些人召集,开始以“盖棺”的方式,交代自己的后事。原话如下: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80多了,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
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毛泽东还谈了自己极其关心“遗产”移交的原因,他说:
“我们有私心,我想到中国的老百姓受苦受难,他们是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所以我依靠群众,不能让他们再走回头路。建立新中国死了多少人?有谁认真想过?我是想过这个问题的。”
言外之意是:革命来之不易,切不可让革命没法‘传承’,那样,牺牲的烈士们的血就白流了, 老百姓也将再度受苦受难。
毛泽东在这番“盖棺”言论后,病情急剧恶化,中央不得不选派医疗人员组成医疗小组,对他进行特别治疗,昼夜不停地监护着他。也从那时起,他的生命正式进入了倒计时。
生命中最后的时日里,毛泽东又经历了一场“异象”,河北唐山大地震,地震死亡24万人。毛泽东圈阅这份文件时哭了,嚎啕大哭。
如果前面的陨石雨是天崩,那么这次的唐山地震就是地裂了,不得不说,毛泽东离去这年,当真是天崩地裂。种种异象也在预示着毛泽东死期将至。
唐山地震后不久,毛泽东心脏病再度发作。
8月,病危的毛泽东提出要回韶山滴水洞休养,他嘴里一直念叨着“吊须洞”(滴水洞的湖南方言发音)。中央政治局反复讨论后,终于同意了他的这个最后请求。
9月8日,滴水洞宾馆负责人接到“毛泽东主席将于9月15日回韶山,计划住滴水洞”的通知,然而,就在第二天,即1976年9月9日凌晨,毛泽东与世长辞,享年83岁。
一生活得极其明白的毛泽东,终于永远地安息了……
来源:雪山旁感受冰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