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8月7日,辛丑年立秋悄然而至。古籍有云:“立,建始也;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作为“四立”之一、“四时八节”之重,立秋不仅是秋季的起点,更是大自然由盛转收的关键转折点,与万物成熟紧密相连。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今日8月7日,辛丑年立秋悄然而至。古籍有云:“立,建始也;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作为“四立”之一、“四时八节”之重,立秋不仅是秋季的起点,更是大自然由盛转收的关键转折点,与万物成熟紧密相连。
仰望星空,北斗七星如天宇罗盘。《冠子·环流篇》云:“斗柄西指,天下皆秋。”当斗柄悄然转向西方,便是秋的讯息。而今人更精确——太阳行至黄经135度时,便是立秋之刻。
“秋老虎”正蓄势待发!立秋后副热带高压不退,常带来7-15天(甚至长达两月)的午后高温反扑,大地仍在暑热中喘息。
今年立秋不寻常——“秋包伏”登场!
末伏在立秋之后到来,此乃“秋包伏”;若立秋与末伏同日,则为“伏包秋”。农谚早已洞悉天机:“伏包秋凉风吹,秋包伏晒干竹”——今年“晒干竹”的酷热预警,正以夸张之语道出秋后余威的严峻。
“立秋出三象,遍地起坟头”有何说法?
此句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先民对生存根基——粮食安全的极致忧虑。立秋三象若现,便如死神挥镰,威胁农作收成。纵然有迎秋、晒秋等祈丰仪式,天威难测。
今日立秋,那么究竟指的是哪三象呢?早了解
第一象:狂风肆虐
立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地面散热加剧,冷热气团激烈碰撞,狂风骤起!此风堪称“禾苗刽子手”:高杆作物成片倒伏,果树青果被扫落,植株失水凋萎,沃土遭风蚀肥力骤减。农谚痛陈:“立秋一场风,收成减三成”,字字惊心!
第二象:赤日灼灼无雨
立秋当日若晴空万里,则预兆旱魃横行。“立秋晴一日,旱到白露边”,持续的“秋旱”令新播种子难破土,生长期作物发育迟滞,昼夜温差剧变更灼伤娇嫩植株。农人叹息:“秋旱断粮根”,非虚言也。
第三象:寒潮突降过早
太阳远行,北半球热量锐减,冷空气乘虚而入。“立秋冷得早,收成必定少”——早霜突袭,青苗瞬间冻伤;生长周期被强行压缩,谷物灌浆不足,籽粒干瘪。此象如无形之手,扼住丰收之喉。
纵然科技今非昔比,面对立秋三象——狂风、大旱、早寒,敬畏之心不可无。古谚“遍地起坟头”的惨烈警示,实则是先民血泪凝成的生存智慧:唯有未雨绸缪,方能在无常天时中守住粮仓根基。当此辛丑立秋,读懂三象,便是对大地最深沉的守望。
来源:立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