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解决草原势力的手段才是教科书级的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8 12:25 1

摘要:众所周知,解决漠北的游牧势力是李世民贞观答卷的一个重要考题,李世民通过攻灭东突厥喜提天可汗的称号,随之又通过政治和武力手段解决了薛延陀,开始对漠北草原实施羁縻统治。在全景式还原唐朝解决薛延陀的过程之后我们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李世民不仅是战场上的王者,更是一个顶

文 / 子玉

众所周知,解决漠北的游牧势力是李世民贞观答卷的一个重要考题,李世民通过攻灭东突厥喜提天可汗的称号,随之又通过政治和武力手段解决了薛延陀,开始对漠北草原实施羁縻统治。在全景式还原唐朝解决薛延陀的过程之后我们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李世民不仅是战场上的王者,更是一个顶级的政治操盘手,可以将政治手段和军事手段完美糅合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贞观四年(630)正月,唐朝用兵东突厥,李靖先是以三千骁骑突袭颉利可汗大营,克复定襄,然后又复制韩信当年灭齐的做法紧抓突厥和唐朝谈判放松警惕的时间窗口对突厥发动猛烈袭击,斩首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牲畜数十万。三月十五日,行军副总管张宝相又俘虏了颉利,将其送往长安,于是,唐朝拓地自阴山至大漠矣。

战后,太宗将颉利安顿于太仆馆,完了又拜阿史那思摩为右武候大将军,突利可汗为右卫大将军北平郡王。于是,四夷君长就都来到长安请太宗为天可汗。此后,唐朝对西北所赐的玺书皆称可汗。

只是,太宗虽然喜提天可汗的称号,但唐朝也只是阶段性地解决了漠北势力,因为,在东突厥被灭之后薛延陀又及时填补了突厥出局之后的权力空白,成为统治草原诸部落的新势力,所以,唐朝要想真正解决漠北问题就必须得接着解决薛延陀。

不过呢,薛延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唐朝主动扶持起来的新势力。突厥诸部中,除了突厥本部族之外,在漠北的还有铁勒十五部族,分别为:薛延陀、回纥、都播、骨利干、多滥葛、同罗、仆固、拔野古、思结、浑、斛薛、奚结、阿跌、契苾、白霫。

在突厥强盛时这些部落会服从其统治,但当颉利可汗的威望不断下跌时,薛延陀与回纥、拔野古等部落就相继叛离突厥。颉利呢,为了挽回局面于是就派侄子欲谷设率领十万骑兵前往讨伐,但却被回纥酋长菩萨率领五千骑兵于马鬃山将其击败。接着,薛延陀又破其四设(突厥号典兵者为设,四设就是四部帅的典兵者),导致颉利的威望进一步下跌,基本失去了对漠北草原的控驭力。

所以,唐朝也就及时制定出了北连薛延陀、东连突厥突利可汗的方案以孤立颉利,然后再派兵一举灭之。

由于当时北边的许多部落都叛离了颉利而归附了薛延陀,所以大家就想推举夷男为可汗,但夷男却不敢干,于是,唐朝就紧抓机会派遣使者带着册书从小路前往薛延陀拜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建牙于大漠之北郁督军山下。

于是,东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漠,北至倶伦水,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固、霫等诸部落都归附了薛延陀。

可见,在东突厥被灭之前薛延陀就已经具备了代替其在草原上的主导地位的实力。当唐朝擒拿颉利灭掉东突厥之后,薛延陀真珠可汗就率领部族稍微向东迁徙。这是历史的一个规律,当草原上的统治主体被中原王朝灭掉之后一定会有别的势力在第一时间填补其留下的权力空白。

当时,东室韦、西金山、南突厥、北瀚海都臣服于薛延陀,而真珠可汗也以两个儿子大度设和突利分别统治其地,号南北部。太宗呢,为了分化薛延陀也将真珠的两个儿子都拜为小可汗。

当然,仅仅如此还不够,贞观十三年(639),太宗又以阿史那思摩为可汗,居于漠南以制衡薛延陀,并且赐薛延陀玺书,强调:“你们在漠北,突厥在漠南,各守疆土,镇抚部落,如果发生越界攻击的事,大唐一定会发兵问罪。”

至于太宗为何要对薛延陀进行特意叮嘱又是因为,此时的阿史那思摩早已经成为太宗的忠实拥趸。

但是呢,薛延陀将势力范围向漠南延伸也是迟早的事,这是游牧势力一直以来的扩张规律,太宗此举也只能暂时缓解薛延陀的南侵。贞观十五年(641),在听闻太宗将要封禅泰山的消息之后真珠可汗就决定发兵,十一月,真珠命儿子大度设发同罗、仆固、回纥、靺鞨、霫等部族的兵共计二十万度漠南,屯白道川,据善阳岭。阿史那思摩呢,则赶紧率领部众入长城,保朔州。

十一月十六日,为了应对薛延陀的南侵,太宗布置了五路大军予以回应,分别为:营州都督张俭率所部骑兵,及奚、霫、契丹压薛延陀东境;兵部尚书李世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薛万彻为副,将兵六万,骑兵千二百,屯羽方、朔州;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将兵四万,骑兵五千,屯灵武;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兵一万七千,为庆州道行军总管,出云中;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出张士贵之西。

此次作战的规划,太宗是延续其之前攻灭中原诸雄的做法,让阿史那思摩坚壁清野让薛延陀没法补给,然后等他们要退兵时再出击。

唐朝大举用兵薛延陀 图源/剧照

此战,唐军李世勣部虽然在初期被薛延陀的步兵压制,被射杀了大量的战马,但李世勣也及时调整了打法,让士兵下马步战,且执长矟,同时,薛万彻又率军攻击薛延陀负责执马的士兵,薛延陀主将大度设在看到战马被唐军攻击之后是惊慌失措,唐军呢,也趁机猛攻对方,斩首三千余级,捕虏五万余人,大胜。

战后,太宗揶揄薛延陀使者,“李世勣所将才数千骑耳,汝已狼狈如此”,然后交代:“归语可汗,凡举措利害,可善择其宜!”

意思是要真珠可汗凡事动脑子,先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

真珠可汗在遭遇兵败之后也及时转变策略,主动向唐朝请婚,太宗也答应将新兴公主嫁给他。不过呢,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却表示反对,认为“薛延陀不可与婚”,并给太宗出主意将这件事故意拖黄。

最终,太宗以薛延陀没有及时将所献牲畜送到指定地点为由撤销了这份婚约。当时,朝中大臣多持反对态度,认为大唐作为大国不能出尔反尔,太宗不能因为疼爱女儿而失信于天下。

如果按照传统观点,太宗此举确实是不讲武德,但是呢,由于大臣和太宗所站的高度不同,所以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就不一样,大臣当时纠结于信义,但太宗却看到的是这桩婚姻将会产生的政治影响。

太宗的看法是,薛延陀刚崛起不久,和同罗、仆固、回纥等部族的粘性还不强,且不具备对诸部的绝对优势兵力,所以,其就急切想和大唐通婚、建立政治关系,借助大唐的威力控驭诸部。

如果薛延陀就此崛起,那么就将成为大唐的巨大威胁。所以,大唐就应该不让薛延陀的政治企图得逞。如此,漠北诸部也会对其进行攻击,这才是对大唐最为有利的局面。

可见,位置决定观点,这话一点也没错,由此也可见太宗看待问题的深度。

贞观十九年(645)九月,真珠可汗去世,其嫡子拔灼在火并真珠庶长子曳莽之后自立为颉利倶利薛沙多弥可汗。

多弥可汗初立,急切想积累军功以提高其威望,于是就引兵南寇。当时,太宗正在东征,于是留守长安的房玄龄就派左武候中郎将田仁会与执失思力合兵迎敌,薛延陀大败,唐军追奔六百余里,耀兵漠北而还。

不久之后,多弥又发兵寇夏州,但在看到唐军严阵以待的情况之后根本就不敢进。贞观二十年(646)正月,夏州都督乔师望与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等主动对薛延陀发动进攻,大破之,虏获敌军二千余人。

多弥在连续遭遇两次兵败之后其职位所带给他的威信也被消耗殆尽,内部严重不稳。五月,回纥酋长吐迷度与仆固、同罗合兵攻击薛延陀,多弥大败。

此时,唐朝大举用兵薛延陀的机会已经成熟,于是太宗就部署五路大军进击:江夏王李道宗、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瀚海安抚大使;右领卫大将军执失思力,将突厥兵;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将凉州及胡兵;代州都督薛万彻将所部兵;营州都督张俭将所部兵。

此五路大军分道向薛延陀进发,同时,唐朝还派校尉宇文法前往乌罗护靺鞨以击薛延陀之东境。宇文法率靺鞨之兵在遭遇薛延陀阿波设之兵后,击破之。

此战,李道宗在越过大漠之后与薛延陀阿波达官率领的数万之众接战,唐军大破之,斩首千余级,追奔二百里。随后,李道宗又与薛万彻分别派遣使者招谕铁勒诸部,诸部酋长都主动要求入朝向大唐表态。

这是在东突厥和薛延陀两大势力被大唐攻灭之后的必然,因为,铁勒诸部此时根本就不能形成合力,只能臣服于大唐。由此也可见太宗对于薛延陀战略的正确。

多弥可汗在亡奔阿史德时健部落之后又被回纥攻杀,占有了其地。

随后,薛延陀余众虽然共立真珠可汗哥哥的儿子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但也根本不敢叫板大唐的威势。于是,薛延陀就主动去掉可汗号,派遣使者奉表于唐,请求居于郁督军山。

但是呢,太宗在派遣兵部尚书崔敦礼前往安抚之后又接着派李世勣率兵与铁勒诸部解决薛延陀余部,在太宗的认知中,只有彻底灭掉薛延陀才能换取铁勒诸部的彻底臣服。再说,只有漠北不存在强势部落,大唐才能维持羁縻漠北诸部的局面

随后就是李世勣大败薛延陀余部的剧情,前后斩首五千余级,虏男女三万余人,薛延陀诸部彻底灭亡。咄摩支在前往长安之后也被太宗拜为右武卫大将军。

八月十一日,太宗至浮阳,回纥、拔野古、同罗、仆固、多滥葛等部都派遣使者主动入贡,称:“薛延陀不事大国...自取败死...奴等各有分地,不从薛延陀去,归命天子,愿赐哀怜,乞置官司,养育奴等!”

太宗呢,自然是大喜,在宴请诸部使者之后又给诸部首领拜官,赐给各酋长玺书,并下诏自颂功德,曰:“...混元以降,殊未前闻。宜备礼告庙,仍颁示普天。”

李世民天可汗的名号实至名归 图源/剧照

九月,太宗又前往灵州,诸部酋长又派出使者集体向太宗表态:“愿得天至尊为奴等天可汗,子子孙孙常为天至尊奴,死无所恨。”

呵呵,不知道李渊此时如果看到此种情形会作何感想,如果他还活着的话,一定会很激动。

十二月,诸部酋长又朝于长安。贞观二十一年(647)正月,唐朝遂以回纥部为瀚海府、仆固为金微府、多滥葛为燕然府、拔野古为幽陵府、同罗为龟林府、思结为卢山府,浑为皋兰州、斛薛为高阙州、奚结为鸡鹿州、阿跌为鸡田州、契苾为榆溪州、思结别部为蹛林州、白霫为寘颜州。

各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

随后,诸部落为了入朝长安能够更方便一些于是又请求太宗于回纥以南、突厥以北修筑一条道路,谓之参天可汗道。太宗许之。

四月,置燕然都护府,以治理瀚海等六都督,皋兰等七州,至此,大唐正式对漠北实施羁縻统治,将其纳入大唐的治理体系。

这不仅是大唐的成功,更是中原王朝对于漠北势力的开创之举,意义非凡。

复盘唐朝解决漠北草原势力的全过程,太宗是政治和军事两张牌同时打,将先后作为草原势力主导的东突厥和薛延陀分别攻灭,使其余诸部根本就不能形成合力,然后大唐就可以轻松地对漠北诸部实施羁縻统治。

什么叫高维战略,这就是。

如果有人怀疑太宗的政治能力,那么解决草原问题的手段就完全可以证明太宗是在政治和军事两个领域同时领跑的猛人。

虽然漠北诸部此后还出现过叛乱,但太宗时代已经基本将棘手问题给解决了,高宗平定叛乱也就比较容易了。

龙朔三年(663)二月,大唐徙燕然都护府于回纥,更名为瀚海都护,徙故瀚海都护于云中古城,更名云中都护,形成瀚海都护府统漠北诸府,云中都护统漠南诸府的格局。

大唐因为太宗的努力,其威势在高宗时代达到了顶点。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谢谢!

来源:子玉史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