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3岁的老张站在社区义诊的队伍里,一边叹气一边摇头。你以为这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不!这是千千万万个“老年预备役”的真实写照。为什么有些人年过六十还能登山旅游、跳广场舞,而有的人却像台旧电视,哪个按钮都失灵?
“哎呀,我这身子啊,肝不行、肺不顺、胃不舒服、腰还直不起来,浑身上下没有一个零件是好的!”
63岁的老张站在社区义诊的队伍里,一边叹气一边摇头。你以为这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不!这是千千万万个“老年预备役”的真实写照。为什么有些人年过六十还能登山旅游、跳广场舞,而有的人却像台旧电视,哪个按钮都失灵?
是不是你也在想:我现在才三十多,四十多,离老年还远着呢,有必要现在就操这个心?
别忘了那句老话:“年轻时候不养生,老了看病花金山。”年轻时种的因,年老时必定要收果。那问题来了:我们究竟该如何保住这身“零件”,不让它们提前退休?
先来说说“肝”
肝,是个沉默的苦力工,哪怕它快被压垮了,也不吭一声。老张年轻时爱喝酒,逢年过节非得“干一个”,结果肝硬化悄悄找上门。现代研究表明,过量饮酒、熬夜、暴饮暴食,都是肝脏的大敌。而肝脏的修复,偏偏最依赖夜间11点到凌晨3点这个黄金时间段。
你是不是也喜欢夜里刷手机、追剧?那你可能已经在透支你的“肝命”。
养肝小贴士:晚上11点前入睡,饮食清淡,多吃富含抗氧化物的蔬菜,比如西蓝花、胡萝卜。
接着说说“肺”
老张年轻时抽烟,一天一包,觉得“爷们就得吞云吐雾”。结果60岁查出慢性阻塞性肺病,连上楼都喘得跟拉风箱似的。根据2024年最新《中华呼吸学杂志》数据,中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已高达13.7%。
你还在抽烟吗?你知道吸一根烟,肺要用多久才能“洗净”?答案是15年。
保护肺部,从戒烟开始,远离二手烟。适当进行肺活量训练,比如吹气球、慢跑、游泳,都是不错的选择。
是不是觉得自己还挺健康?但你知道,很多疾病的“种子”,在你20多岁就已经悄悄埋下。
胃也不甘示弱
老张说:“我这胃啊,跟我媳妇一样脾气大,动不动就吵我。”年轻时他常吃麻辣烫、烧烤、夜宵,结果年纪一大,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全找上门。
你是不是也觉得胃只是一时不舒服?但别忘了,胃癌的早期几乎无症状。
养胃的诀窍是:三餐定时,温热饮食,细嚼慢咽。早上起来喝杯温水,晚餐别太晚,别太撑。
想想那些加班到深夜、外卖三件套(奶茶、炸鸡、烧烤)不离手的日子,是不是有点后怕?
肾脏问题,悄无声息
“我这肾啊,不中用了。”老张苦笑。他年轻时工作强度大,长期憋尿、不喝水,还迷信“补肾保健品”,结果查出肾功能不全。
你知道吗?肾是“沉默杀手”,等到你发现它出问题,往往已经晚了。
保护肾脏的关键是:多喝水,每天不少于1500ml;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止痛药;控制高血压和血糖。
肾脏不爱热闹,越“静悄悄”,越健康。
是不是有点吓人?但别怕,身体这部“机器”,只要保养得当,80岁都能开得欢。
腰腿不灵活,其实是“肌肉在哭泣”老张常说:“我以前能蹦能跳,现在走几步都觉得腿跟灌了铅似的。”医学上有个词叫“肌少症”,就是肌肉减少、力量减弱,导致行动迟缓、易跌倒。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群中,肌少症发生率达31%。而年轻人久坐不动,也是高危人群。
对策是:每天30分钟负重训练,比如深蹲、爬楼梯、提水壶。饮食中增加蛋白质摄入,比如鸡蛋、豆腐、鱼肉。
别等到跌一跤才想起锻炼,那时可能已经晚了。
心脏,不是铁打的
老张说他年轻时工作拼命,觉得心脏“铁打的”。
直到一次凌晨突发胸痛,被送进医院才知道是心肌梗死。
你是否也常常熬夜、情绪激动、吃得油腻?那你离心脏病也不远了。
预防心血管疾病,关键是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饮食方面建议少盐少油多蔬果,情绪管理也非常重要。
心脏最怕“怒火中烧”,保持心情平稳,比什么药都管用。
你是否还在忽视“情绪管理”这个看上去不痛不痒的健康因素?
其实它才是压垮你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
身体不只是“零件”,是一个“合奏团”
你有没有发现,老张的问题不是一个器官坏,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医学上称之为“多系统退化综合征”。肝不好影响消化,消化差影响营养吸收,营养不良又影响免疫系统,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别只顾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健康是一盘整体的棋,必须全局考虑。
那问题来了,年轻人到底该怎么做,才能不让自己成为第二个老张?
从全国看,健康状况差异也很明显。比如广东人饮食清淡,肝病发病率相对较低;而东北人爱吃咸菜、熏肉,胃癌发生率偏高;四川人爱吃辣,胃肠道问题多;而江浙沪普遍睡眠质量差,心理问题更突出。
所以健康建议要“因地制宜”,不是一招鲜,吃遍天。
如果你在南方,湿热天气多,建议多食绿豆汤、苦瓜、冬瓜等祛湿食物;
如果你在北方干燥地区,多补水,适量吃梨、百合、银耳;
高原地区紫外线强,建议加强防晒,多摄入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猕猴桃、橙子。
是不是觉得健康其实就藏在我们的生活细节里?你不注意,它就偷偷溜走了。
再说点“冷门”但实用的建议
研究发现,每天晒15分钟太阳,有助于维生素D合成,增强骨密度、预防骨折;
坚持写感恩日记,有助于改善焦虑和睡眠;
赤脚走草地,能刺激足底穴位,改善血液循环;
多吃发酵类食物(比如德国酸菜、韩国泡菜),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
是不是没想到,这些小动作,背后藏着大玄机?
如今,老张每周坚持跳广场舞、喝温水、吃清淡、下午小睡一会儿,状态比以前好得多。他说:“我这不是保命,是在给以前的自己‘赎罪’。”
你还年轻,还有机会。别等身体发出“最后通牒”才后悔。
健康,不是等来的,是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
现在的你,是不是也该想想自己是不是该“改改毛病”了?
你今天种下的每一个好习惯,都会在未来某天,让你感恩现在的自己。
别等到63岁时,才像老张一样摇头叹气:“身上器官没一个是好的。”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请点赞、评论、转发给你关心的人。关注我们,一起在健康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王强,李雪,张涛.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新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呼吸杂志,2024,47(03):225-230.
[2]刘明,周梅,陈光辉.我国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4,43(05):510-515.
[3]陈琳,张伟,黄晓.中国不同地区居民饮食习惯与胃癌发病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肿瘤,2025,34(02):189-194.
来源:毕医生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