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7日,位于衡阳县西渡镇豆陂村的旱直播再生稻示范田测产现场传来喜讯——经严格实收测产,该示范田头季稻平均亩产达703.6公斤,创下佳绩。据介绍,旱直播再生稻技术不仅能有效缓解传统水稻种植面临的缺水、机耕难题,而且省时省力,节省成本。
掌上衡阳8月7日讯(刘振元)8月7日,位于衡阳县西渡镇豆陂村的旱直播再生稻示范田测产现场传来喜讯——经严格实收测产,该示范田头季稻平均亩产达703.6公斤,创下佳绩。据介绍,旱直播再生稻技术不仅能有效缓解传统水稻种植面临的缺水、机耕难题,而且省时省力,节省成本。
测产现场,来自衡阳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衡阳市农业科学院、衡阳县农业农村局、衡南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技术专家组成测产专家组,严格按照科学测产流程,选取了3块代表性田块进行实割实测。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金黄的稻穗被快速收割、脱粒。工作人员现场对湿谷进行称重,并即时检测含水量、含杂量等指标。经科学折算,最终确认该示范田头季稻平均亩产为703.6公斤。
测产专家组认为,该示范片整体长势均衡,结实率高,落色好,无明显病虫危害,无倒伏现象。此次高产不仅验证了前期技术措施的有效性,也为该技术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旱直播再生稻技术是湖南安田农业公司引进实施的栽培新技术。这片面积约300亩的示范田,采用机械分畦条播和精播方式,种植品种为“Y两优911”优质稻,每亩播种量为2.5公斤。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展现出较强的抗逆性,示范田成功抗御了“倒春寒”影响,未出现烂种,并克服了持续40多天无透雨的春旱。
“头季旱直播丰收在望,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目标。”湖南安田农业公司总经理朱哲君介绍,头季旱直播的成功关键在于精细化管理。旱直播再生稻技术省去育秧、插秧等环节,具有降耗、节本、高效,并有利于提早播种等优势。同时,该技术能促进根系发达,增强抗倒伏能力,且其生育期较传统双季稻缩短15—20天,有助于规避极端天气风险。(编辑:梁丽君)
来源:掌上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