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成熟、坚韧、稳定的中俄关系,不会因一时一事而变,更不会受第三方干扰,是动荡世界中的恒量,不是地缘博弈里的变量。
2025年3月7日,两会记者会答记者问上,王毅外长如此形容中俄关系:
一个成熟、坚韧、稳定的中俄关系,不会因一时一事而变,更不会受第三方干扰,是动荡世界中的恒量,不是地缘博弈里的变量。
这句话是对中俄关系最好的总结,双方从二战以后走来,历经了无数风风雨雨,在血与泪的教训中终于意识到,只有合作才更符合两个国家的根本利益,才能更加有力地推动世界和平。
尤其是这一句“中俄关系是动荡世界中的恒量”,直接点明了双方的关系,不同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专门为针对第三方而成立的组织。
双方的合作的目的,是为了让双方的民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让各自的国家愈来愈繁荣昌盛。
到底是什么促使了当前的中俄关系呢?仅仅是因为经济方面的联系吗?双方未来又将会如何发展?
无论某个人是否信奉马克思主义,都不可否认这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要想牢固稳定,就必须先在经济方面形成合作关系。
这种关系绝对不能是浅尝辄止,而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中俄之间已经形成了这种坚不可摧的关系。自2011年以来,我国一直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截至去年,双方贸易额高达1.74万亿人民币。
这绝对是一个创新高的数字,2011—2018年,我国与俄罗斯一直是贸易顺差,即出口额度大于进口额度,在2016年,双方的顺差额度不过才五十亿美元。
到了2018年以后,这种关系开始出现根本性的逆转,我国与俄罗斯之间由贸易顺差,逐渐变成了贸易逆差,即进口额度大于出口额度。
双方的贸易逆差在2022竟然超过了2500亿人民币。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在2016年的时候,计算双方的贸易额时,我们以美元为计量单位,到了2022年的时候,我们以人民币为计量单位。
从这个小细节里可以看出,中俄之间正在完成去美化的这一阶段性的任务,只有让美元退出这块贸易区,双方在这块区域的影响力才会越来越大。
为了方便对比,我们将2016年的贸易顺差,换算成人民币,五十亿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约为350亿人民币,与后来的贸易逆差额度相比,相差了近乎7倍。
俄罗斯难道在这个过程中,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吗?
为什么短时间内出口额度增长得如此之快呢?想必各位已经想到了一场战争——俄乌冲突,俄罗斯需要大量的军费。
而为了支付军费,其只能出售本国的自然资源,作为世界大陆的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国内有着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石油、木材以及各种矿产资源。
从目前得知的数据来看,其国内的石油以及天然气的储量非常丰富,光是已探明的石油就有120多亿吨,天然气的储藏量则是48万亿立方米。
光是石油与天然气这两项,就占全人类已探明储量的四分之一。
也就是说,单靠石油与天然气的出口,俄罗斯就足以维系数十年的生计。
此外,煤炭的储存量亦颇为可观,其已探明的储量更是逾2000亿吨。
之前,这些能源大部分出口欧洲各国,欧洲各国也通过这些能源的输出,才能支撑本国的工业的再生产与生活的基本需求。
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通向欧洲各国的管道被切断,欧洲各国也纷纷中断了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
打仗需要钱怎么办?普京来到了我国,与我国展开了会谈。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正需要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双方一拍即可,达成了协议,我国这才从贸易顺差变成了贸易逆差。
稍微懂些经济的人应该明白,贸易顺差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更有利,为什么在对俄贸易中,我们宁愿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位置?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是超量地向俄罗斯进口能源,虽然说这些能源能够被储存,但这提升的速度显然不正常。
想必各位已经猜出来了原因,为以免被美国利用,我们还是不要说破。
双方仅仅是贸易往来,不涉及任何形式的支援,哪怕说破了大天,哪怕拿出任何一条国际公约,都不能证明双方存在任何的支援关系。
在此,我们再次重申那句话:中俄已探索出一条“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相处之道。
这种相处之道符合今后历史发展的趋势,也符合全人类的根本利益。
随着俄乌冲突的即将结束,双方的这种合作关系会发生变化吗?
有人猜测,随着乌克兰的投降,俄罗斯会再次把贸易的目光转向欧洲。
毕竟双方存在成熟的能源输出管道,只需要逐渐恢复这些管道的使用,俄罗斯就能重新与这些国家建立贸易往来。
虽然说俄罗斯的能源储藏量丰富,但是其本国作为军工大国,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若持续扩大出口,资源枯竭的状况必然会出现。这里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咱们还是以数据来说话。
2024年,俄罗斯开采出的石油量为5.16亿吨,而出口到中国的石油占将近一半,为2.4亿,而其余的石油则全部投入到本国使用。
在上文之中,我们提及了俄罗斯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其数量多达120余亿吨。
用120除以5,得出的结果是24,也就是说除非俄罗斯发现新的大油田,否则已知名的油田最晚将在2048年枯竭。
再说到天然气,每年的输出量为6850亿立方米,48万亿立方米的已知储存量,能够支撑起使用几年呢?粗略算一下,勉强能够使用七十年。
还有煤炭,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其向我国出口的煤炭量正在逐渐递减,估计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身为一个大国,却以出口能源来提升本国的经济产值,这本就说明这个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没能开辟出新赛道,也没有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我国却异军突起,不断地在抢占科技前沿阵地,不断与美国等国家进行PK赛,这不免会引起美国等国家的提防与嫉妒,这也是欧美诸国不断地针对我国的原因。
而要发展科技,不仅仅需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更需要稀有的矿产资源,在广袤的俄罗斯土地上,就有许多已探明的稀有金属矿。
比如说镍矿,其境内已经探明的镍矿有1740万吨,在全世界排名第一。
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各种金属矿石的费用,光是去年就高达1000多亿人民币。
当然,双方的关系不仅仅是我们负责购买各种原材料,而后在国内发展各种高精尖,我们同样会把一些企业转移到俄罗斯境内,帮助邻国发展本国的经济。
为了帮助邻国解决粮食过剩的问题,我们还会每年购买其国内购买大量的粮食,即使我国不缺粮食,我们也会这么做。
目的就是为了提升邻国的经济收入,好让其有更多的钱投入本国经济,拉动本国的经济的发展。
因为我们知道邻国的衰弱对我国而言不是什么好事。
其一,我国在亚洲一带独木难撑,同理,俄罗斯也是独木难撑,只有两个国家都强大了,且还保持着团结,欧美等国家才不敢小觑。
其二,两国交往历史悠久,俄罗斯强大了,同样会给予我国同等力度的反哺。
但是,我们也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若是俄罗斯减少了能源与矿产的出口量,转而继续与欧洲进行贸易,我们也不会就此受到影响,原来的储存量足够我们使用一段时间。
另外,我们也早已在一带一路上开辟了其他的购买渠道,这就是狡兔三窟的道理,哪怕两个国家的关系再好,也要留下一个后手。
这就是唐朝王维在诗句中提到过的:朱门早达笑弹冠,白首相知犹按剑。
这句诗意思是哪怕两人一生引为知己,在白发苍苍时,双方彼此还攥着剑柄,唯恐对方要过来害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处于安全的地位。
也只有这样,双方才能放心地进行交往。
因为在交往的过程中,彼此都不会做出太过分的举动。
参考资料:
1、中俄合作:亮点全方位——新华网2025-03-04 15:24:06
2、国际观察丨俄罗斯经济有喜有忧 中俄务实合作稳定向好——新华网2025-01-03 10:20:46
来源:浩舞默画